《街道背後——海上地名尋蹤》

《街道背後——海上地名尋蹤》

《街道背後——海上地名尋蹤》作者是薛理勇,由同濟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1月1日出版。這是一本關於介紹舊上海城市地名故事的專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街道背後——海上地名尋蹤》《街道背後——海上地名尋蹤》

作者:薛理勇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
版次:1
頁數:239
字數:338000
印刷時間:2008-1-1
開本:24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560837369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地名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地名蘊涵著一座城市豐富的歷史人文信息。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城市的面貌總是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舊貌換新顏”。舊貌不在,但如果地名依舊,人們就仍能從這一線索中看到城市中那些曾經有過的一幕幕場景。只要“桃花依舊”,人們就還能依稀記得“人面桃花相映紅”的那一幕。歷史地名,當之無愧地屬於城市的無形文化遺產。不同於某些宏大的紀念性遺產,歷史地名恰恰是與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成為聯結歷史記憶和普通大眾日常生活的最好紐帶。
對於上海這座近代崛起的城市而言,租界的興起、城市的擴展、道路的興建,甚至很多社會經濟、政治活動、重大事什,等等,所有這些都可以住地名中找到線索。無論是越界築路還是江灣五角場的大上海計畫抑或是國貨運動,地名就像一面鏡了,映照出過往的一幕幕歷史。
雖然烏衣巷早已風情不在,但只要地名還在,人們還是會回想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章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那一幕。當我們無可奈何地看著逝去的城市舊貌,地名也成了我們對這座城市記憶的最好寄託……

編輯推薦

地名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地名蘊涵著一座城市豐富的歷史人文信息。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城市的面貌總是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舊貌換新顏”……本書是一本關於介紹舊上海城市地名故事的專著。
漁村·酒鄉·人上海、、上海歷史上的越界築路、城牆蹤影、牌樓印跡、慈善之路、寧波王氏與王家碼頭路、野野胡,皮老虎;小東門,十六鋪、滬軍營路與近代警察的誕生、兩處斜橋今安在、黃浦灘頭說黃浦、里里外外說“外灘”、大自鳴鐘今安在、陸深與陸家嘴、高橋有多高、蘇州河畔覓橋蹤、中遠兩灣城與歷史上的“兩灣一弄”、“垃圾橋”和“八仙橋”、何名無實“東新橋”、泥城橋·虞洽卿·兩藏中路、通不了徐家匯的徐家匯路、從尚賢堂到尚賢坊
“墳山路”和淮海路的前世今生、軍營路·環尼路·南昌路、美麗同新康花園步高里、租界內第一條以華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南洋公學·福開森·福開森路、靜安寺和會吹氣泡的井、大華飯店和南匯路、赫德路和哈同路、英皇子康腦脫訪滬和與康腦脫路、新華路和哥倫比亞圈、中山公園今昔、閔行·閔行、上海的靶予場和靶子場路、“鐵馬路”憶舊、花園路上無花同、漢璧禮的身影、下海廟和提籃橋、廣東人·粵東中學·廣中路、景星路上憶往昔、大學的背影、江灣五角場與“大上海計畫”、馬玉山路與“一二八”凇滬抗戰、從“海上”到“上海”。

讀者評論

城市因為歷史而富有底蘊,因為文化有蘊含風情。這本書宛如在說上海的前世今生,而在她的娓娓道來中,一種海派風韻躍然於心。
繼續購買印象上海系列的其他書籍。

一直對上海的歷史變遷有興趣,縱橫的馬路,有印記的街名都展現了百年前的故事。
書紙張質量不錯,捧在手裡很有感覺,文字也很據考證。閒暇時讀讀,最好在周末的午後,泡壺茶,看會書,發會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