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房話》

”乙:“啊。 ”乙:“對。 ”乙:“啊。

台詞

茅房話 馬志明相聲
甲:您看這個演員哪,
乙:啊。
甲:不論他多大角,只要上了台,甭管多大歲數,多高的地位,往這一站。先得規規矩矩,鞠躬行禮。
乙:誒,都這樣。
甲:這怎么回事。
乙:怎么意思。
甲:未曾學藝,先學禮。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彰,國乃滅亡。
乙:好話。
甲:鞠躬行禮,什麼意思啊?
乙:什麼意思呢?
甲:向各位問好。
乙:喔,問侯各位了。
甲:向觀眾們致意。
乙:是是是。
甲:就不用說了。
乙:啊。
甲:一鞠躬滿代表了。
乙:是這樣。
甲:比如說在私下裡頭,在院兒里碰見您了。
乙:啊。
甲:站那兒,恭恭敬敬,向您討教討教。
乙:誒,那就得跟您說說話了。
甲:這個說話呀啊,很有分寸。
乙:喔,怎么個有分寸法兒。
甲:就咱們日常生活當中說話。
乙:啊。
甲:也得講點兒藝術。
乙:怎么講藝術呢?
甲:說出話來得讓人愛聽。
乙:喔,讓人愛聽。
甲:未語先觀來意,開言要順人心。
乙:喔~~。
甲:見人矬壽,見物増價。
乙:是呀。
甲:這都是老話。
乙:這個,見物増價,這怎么意思?
甲:不懂啊?
乙:您說說。
甲:不懂啊?
乙:啊。
甲:比如說人家買樣兒東西。
乙:啊。
甲:你要問一問人家。
乙:是。
甲:把這價兒往高抬點兒。
乙:喔,抬抬價兒。
甲:人家高興。
乙:是嗎。
甲:“誒,手絹兒不錯啊。”
乙:“啊。”
甲:“你買的?”
乙:“對。”
甲:“嘿,得十來塊錢吧?”“哪呀,三塊八。”“誒呦,三塊八,嘿,真好誒。料子也好,圖案也好。哪兒買的?您告訴我一聲兒,我回頭也買去。”“我買兩條哪,送你一條。”高興了。
乙:痛快了。
甲:高抬,高興。
乙:嗯嗯。
甲:非往下壓價兒,人家不痛快。
乙:是嗎。
甲:“這什麼玩意兒這是,這是手絹兒啊。”
乙:“啊。”
甲:“多少錢啊?一毛幾?”“你拿過來吧你,見過錢嗎。一毛幾買哪個,找不痛快。”
乙:那可不彆扭了。
甲:見物得増價。
乙:喔,往上抬著點兒。
甲:見人得矬壽。
乙:見人矬壽怎么矬法兒?
甲:特別是見了這個上年紀的人。
乙:老人。
甲:你問人家歲數。
乙:是。
甲:一定要說他年青,他高興。
乙:往小處說。
甲:“老大爺,今年您高壽了?”“還小著哪,七十六了。”“誒呦,您有七十六,您要不說呀啊,我可不信,您看您這精神兒多好啊,象六十來歲的。”
乙:嚯。
甲:“人間五福,壽為先哪。老爺子,您活到九十九沒問題。”
乙:多好聽。
甲:“小子真愛人,上我那去。”高興。
乙:痛快了。
甲:不這樣說
乙:啊。
甲:準急。
乙:是呀。
甲:“大爺,多大歲數?”“還小著哪,七十六了。”“七十六還小?好傢夥,不小了。好傢夥,你都完了你。七十六了,我看你這模樣,你象九十多歲的。怎么樣?還能吃東西嗎?夠戧夠戧,你呀,有造化,趕上這時侯了。要是秦始皇那年頭,六十不死活埋,你都埋十好幾年了。”
乙:嗨!
甲:“招你惹你了,滾蛋,滾蛋!”準得讓人急嘍。
乙:你看,生氣了么。
甲:說話你得有點藝術。
乙:這可不。
甲:還有一條。
乙:啊。
甲: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決定話多跟話少。
乙:誒,這話我不明白。
甲:啊。
乙:那么,哪的話多,哪的話少呢?
甲:有這么一個地方,人們見了面兒,互相這個話,特別的少。
乙:什麼地方呢?
甲:就是廁所里。
乙:廁所里?
甲:誒。
乙:那么,在廁所里碰見熟人都有什麼話呀?
甲:“您解手啊?”
乙:“啊,解手哪。”
甲:“帶紙了嗎?”
乙:“帶著哪。”
甲:完了,夠了。
乙:喔,就這么兩句就夠了。
甲:足夠用的。
乙:喔~~,誒,那么,哪的話多呢?
甲:飯館兒呀。
乙:飯館兒。
甲:在飯館兒里,要碰見熟人,互相那個話越多越好,顯著這么親熱,這么近乎。
乙:是這樣嗎?
甲:你要不信,咱倆學一學。
乙:可以。
甲:比方說,您哪,正在飯館兒里吃飯。
乙:好。
甲:我也進了飯館兒了,要好了菜。剛要吃,一抬頭,瞅見你了。
乙:碰見熟人了。
甲:“喔~~”
乙:“呵呵”
甲:“這兒吃哪?”
乙:“啊,這兒吃哪。”
甲:“您天天這兒吃?”
乙:“啊,天天這兒吃,每天下了班,就這頓,準這兒吃。”
甲:“那合算您就不家裡吃去了?”
乙:“不家去了,都這鐘點兒了,他們娘兒幾個在家都吃完了,我在外頭多少吃點兒就算了。”
甲:“來來來,這邊兒來,咱倆坐一塊兒吧,一塊兒吧。”
乙:“不行,那兒也坐不開,我走了。”
甲:“你怎么走哇?”
乙:“我吃完了”
甲:“別走,別走。”
乙:“幹嗎?”
甲:“你在找補兩口熱的。”
乙:“我真吃飽了。”
甲:“要不你喝點兒稀的。”
乙:“您太客氣了。”
甲:“別見外呀啊。”
乙:“謝謝您了。”
甲:您聽這話多不多。
乙:還真不少。
甲:不顯著多。
乙:顯著親熱。
甲:顯著這么近乎。
乙:還真是這樣。
甲:比方說把飯館兒這些話,挪到茅房裡說去。它就亂了,信嗎?
乙:誒~~,一樣啊。
甲:不行,絕對不行。
乙:我說,咱可以再學一學嘛。
甲:這可是你出的主意呀啊。
乙:沒問題。
甲:再學學啊。
乙:來。
甲:再學學。
乙:啊。
甲:比方說吧。
乙:嗯。
甲:您哪。
乙:啊。
甲:正在廁所裡頭大便。
乙:我正拉屎哪。
甲:我呢,也進了茅房了。
乙:嗯。
甲:我剛蹲下,一抬頭,瞅見你了。
乙:碰見熟人了。
甲:“喔~~。”
乙:“呵呵。”
甲:“這兒拉哪?”
乙:“呵呵,這兒拉哪。”
甲:“您天天這拉?”
乙:“啊,天天這拉。每天下了班,就這泡,準這拉。”
甲:“那合算您就不家裡拉去了?”
乙:“不家去了,都這鐘點兒了。他們娘兒幾個在家呀,都拉完了。我在外頭多少拉點兒就算了。”
甲:“來來來,這邊來,咱倆蹲一個坑兒得了。”
乙:“不行,那兒也蹲不開,我走了。”
甲:“你怎么走哇。”
乙:“我拉完了。”
甲:“別走別走。”
乙:“幹嗎?”
甲:“你在找補兩口熱的。”
乙:我呀?

歌手簡介

馬志明,1945年生,回族。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先生長子,人稱“少馬爺”。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相聲和戲曲。1957年考入天津戲校,學武花臉。1962年進入天津曲藝團,正式說相聲。20世紀80年代由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代收師弟,拜已故相生前輩朱闊泉先生為師。
馬志明傳統藝術功底深厚,深得馬派相聲真遂,形成了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葷不鹹的藝術風格。代表節目有:《地理圖》、《論拳》、《糾紛》、《賣五器》、《學曲藝》、《白事會》、《文章會》、《大保鏢》等。其中《糾紛》獲首屆中國藝術節“津門曲薈”創作、表演特別獎,全國“星海杯”專業相聲賞電視大獎賽創作、表演三等獎。
作為馬三立先生的長子,馬派相聲的最傑出繼承人,不管是相聲界的同行,還是眾多的觀眾,對他的藝術,都服!
馬志明繼承了他家老爺子的習慣,平素的愛好不多,就是喜歡琢磨相聲。誰沒聽過他的《糾紛》,誰不熟悉丁文元、王德成這兩個人物?你軋我腳了!———,更是相聲觀眾琢磨著就可樂,聽起來覺得有哏的詞兒,大家稱讚:馬志明真是一位笑話簍子!
馬志明長於傳統相聲,但他的觀念從不落伍於時代。《糾紛》之外,《看不慣》中的歪唱《縴夫的愛》,《夜來麻將聲》中的市井人語,都是為大家津津樂道的。
馬志明上過戲校,還在天津河北梆子劇院演過武戲,所以腰腿功夫也不錯,觀眾看了《論拳》、《大保鏢》,覺得他的武功挺好,那就是他早年練就的功底。馬志明告訴記者,哪天機會適當,他演一場《拿高登》或是別的什麼戲,過過戲癮。
馬志明會的東西就是多,用北京相聲名家馬季的話說:馬志明是我們相聲行中的百科全書。誰知他最近又會整出什麼出其不意的笑料,逗大家樂呢!
活動年表
2006年12月22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初三日,下午:慶賀鍾吉銓從藝65周年暨振北曲藝團成立8周年演出舉行
一台薈萃津門曲藝名家的鼓曲專場演出在中國大戲院上演。此次活動也是慶賀著名琴師鍾吉銓從藝65周年和振北曲藝團成立8周年。
演出由市文聯、市曲藝家協會主辦。參加慶賀演出的節目有馬志明演唱的京韻大鼓,魏毓環、朱鳳霞演唱的天津時調,張伯揚、李志鵬、廉月儒演唱的單弦,劉春愛演唱的京韻大鼓,張雅琴演唱的梅花大鼓,王冠麗演唱的京韻大鼓,韓梅演唱的京韻大鼓,安冰演唱的梅花大鼓,鍾吉銓演奏的四胡獨奏《夜深沉》,此外還有振北曲藝團演員演唱的鼓曲聯唱。老曲藝家花五寶、王毓寶、二毓寶等也到場祝賀。
2007年2月10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廿三日,10時30分:《笑匠雜笈》在天津簽售
馬志明本年迎來自己從藝五十周年。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他的表演相聲選集——《笑匠雜笈》,該書編者是他的獨子馬六甲。《笑匠雜笈》中收錄了馬志明表演過的59段相聲及部分快板、太平歌詞等作品的文字腳本,隨書還附贈光碟一張,收錄了他幾段經典作品的演出視頻。這既是對我國相聲藝術的一次總結,更是廣大普通曲藝愛好者的入門手冊。
馬志明
1984年在中科院套用數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馬志明在機率論與隨機分析領域有重要貢獻。他研究狄氏型與馬氏過程的對應關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與人合作建立了擬正則狄氏型與右連續馬氏過程一一對應的新框架,並在馬氏過程理論、無窮維分析、量子場論、共形空間等領域獲得套用,他與Rockner合寫的英文專著已成為該領域基本文獻。在Malliavin算法方面,他與合作者證明了Wiener空間的容度與所選取的可測範數無關。在無窮維分析領域,他與合作者得到緊Riemann流形的環空間上帶位勢項的對數Sobolev不等式,這是目前國際上該研究方向最好的結果。他還在奇異位勢理論、費曼積分、薛定鍔方程的機率解、隨機線性泛函的積分表現、無處Radon光滑測度等方面獲得多項研究成果。1994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邀請報告。曾獲Max-Planck研究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陳省身數學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何梁何利獎華羅庚數學獎等。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199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套用數學研究所副所長、所長。2000年元月至2003年12月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其間擔任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組委會主席。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套用數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