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哉行五首(寶應中過滑州洛陽後同王季友作》

生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 衣:動詞,穿。 作者簡介戎昱,唐代詩人。

作者

戎昱

詩詞正文

彼鼠侵我廚,縱狸授粱肉。鼠雖為君卻,狸食自須足。
冀雪大國恥,翻是大國辱。膻腥逼綺羅,磚瓦雜珠玉。
登樓非騁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樂中,至今奏胡曲。
官軍收洛陽,家住洛陽里。夫婿與兄弟,目前見傷死。
吞聲不許哭,還遣衣羅綺。上馬隨匈奴,數秋黃塵里。
生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鄉國無還期,天津哭流水。
登樓望天衢,目極淚盈睫。強笑無笑容,須妝舊花靨
昔年買奴僕,奴僕來碎葉。豈意未死間,自為匈奴妾。
一生忽至此,萬事痛苦業。得出塞垣飛,不如彼蜂蝶。
妾家清河邊,七葉承貂蟬。身為最小女,偏得渾家憐。
親戚不相識,幽閨十五年。有時最遠出,只到中門前。
前年狂胡來,懼死翻生全。今秋官軍至,豈意遭戈鋋
匈奴為先鋒,長鼻黃髮拳。彎弓獵生人,百步牛羊膻。
脫身落虎口,不及歸黃泉。苦哉難重陳,暗哭蒼蒼天。
可汗奉親詔,今月歸燕山。忽如亂刀劍,攪妾心腸間。
出戶望北荒,迢迢玉門關。生人為死別,有去無時還。
漢月割妾心,胡風凋妾顏。去去斷絕魂,叫天天不聞。

注釋

⑴苦哉行:原詩題下自注為:“寶應中過滑州洛陽後同王季友作。”
⑵粱肉:精美的膳食。
⑶鼠:比喻安史亂軍。
⑷冀雪:希望消除。翻:反而成為。
⑸膻腥:借喻胡兵。綺羅:代指美女。
⑹天樂:天上的音樂,喻指朝政。
⑺遣:教,吩咐。衣:動詞,穿。
⑻匈奴:借指回紇兵。
⑼塞垣:指邊塞的城牆。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公元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是年唐王朝又向回紇借兵助攻盤踞在洛陽的史朝義叛軍,洛陽一帶又遭到回紇的掠奪。作者親眼目睹老百姓遭受是災難,因創作這組詩。
編輯本段作品鑑賞這組詩原題下自注為“寶應中過滑州洛陽後同王季友作”。第一首詩寫的就是對唐王朝引狼入室的“借兵助剿”政策的諷刺,針砭時弊,寓意明顯,它對唐王朝借回紇兵助剿安史亂軍卻留下了無窮禍患這一事實作了無情的揭露。全篇敘事曉暢,沉鬱慷慨,意蘊深長,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思索。
第二首詩通過一個被回紇所擄婦女的悲慘遭遇,反映了盼望平定叛亂、收復失地的人民,在叛亂平定後反而遭受更為深重的災難這一事實。雖然詩中只是些這位被擄女子的哭訴,反映的是回紇的擄掠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但也隱含著對借兵助剿,引狼入室,腐敗無能的唐王朝的指責。
詩篇言辭激憤,語調蒼涼,字字透露著悲痛,句句蘊含著憤怒,實乃大曆詩作中不可多得的優秀篇章。

作者簡介

戎昱,唐代詩人。荊南(治今湖北江陵)人。少試進士不第,漫遊荊南、湘、黔間,又曾客居隴西、劍南。大曆(公元766年-公元779年)初衛伯玉鎮荊南,闢為從事。建中(公元780年-公元783年)時謫為辰州刺史。後任虔州刺史。詩多吟詠客中山水景色和憂念時事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戎昱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