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傑多磨難》

《自古英傑多磨難》

本書選取二十幾位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如貝多芬、愛迪生等,講述他們所獲得的偉大成就與他們在科學之路和人生之路上以堅強的意志克服所遭遇的各種艱難處境與磨難。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本書選取二十幾位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如林肯、尼采、法拉第、華羅庚、安徒生等均是從世界範圍內篩選出的最優秀的政治領袖、軍事統帥、思想宗師、科學英傑、發明大家、文學泰斗、藝壇巨擎名家名流。他們雖身處不同國度、不同領域,但相同的是他們在登上世界之巔的路途上均受盡人間磨難,於是本書以“磨難”為題,把他們的成長經歷寫成一個個“小傳”,並輔以精煉的語言、新奇的觀點及生動的故事情節,旨在讓青少年朋友們在讀過此書後能夠像書中人物一樣,培養出克服困難的堅定意志和毅力,尋找到自己成功的路徑。

內容簡介

該書選取成才的重要因素——“磨難”作為閱讀主題,讀者能從中看到每一傑出人物的成才均受盡人間磨難,並從中得到激勵和啟示。

目錄

導讀約翰·納什——一個被精神分裂症困擾了三十多年的天才孤獨少年數學新星瘋狂天才諾獎得主華羅庚——一個僅有國中文憑的大數學家出自寒門一少年奇才原是庶務員揚名海外鵬展翅推廣“運籌”哪得閒布魯諾——一個為真理而殉道的人一個小修士追求真理的神父“異端邪說”流浪者為真理而獻身富蘭克林——一個被稱為“第二個普羅米修斯”的人貧寒少年獨闖世界天堂盜火政壇精英羅蒙諾索夫——一個被譽為“俄國科學之父”的人一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求學之路百折不撓輝煌的成就,永久的人生道爾頓——一個提出科學原子論的人艱難求學之路在曼徹斯特原子論不懈地追求原子一分子論法拉第——一個從圖書裝訂工到科學巨匠的人貧苦少年機遇與轉折成長中的科學家電磁感應定律與電解定律偉大的思想,偉大的人格瓦特——一個用自己的發明改變了歷史進程的人平凡的童年學徒生涯技藝精湛的工匠偉大的發明天時?地利?人和?莫爾斯——一個發明電報的畫家功成名就的畫家改變人生的旅行艱辛求索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蹟!”施泰因梅茨——交流電與電機領域中的“摩西”一個早年喪母的殘疾兒荒漠裡的“摩西”通用電氣公司里的“自由人”身殘志不殘的一代雄才孫思邈——一個被後世尊為“藥王”的人貧寒多病,立志學醫老鸛草與阿是穴《千金要方》“藥王”斯賓諾莎——一個為追求真理而甘居貧困的人走上異端一個磨鏡片的哲學家大放異彩主要哲學思想生前身後康德——德國古典哲學的開拓者艱難求學路立志當個哲學家出手不凡一生的追求:真、善、美偉大的哲人尼采——一位堪稱“現代西方哲學怪傑”的人憂鬱的少年大學時代日神與酒神哲學思想概覽漢尼拔——一個被羅馬人譽為“戰略之父”的人挑戰羅馬向義大利進軍威震亞平寧勢單力孤英雄末路林肯——一個從貧家子弟到入主“白宮”的人貧家子弟從政之路競選總統南北戰爭司馬遷——一個被尊為中國“史界太祖”的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繼承父業李陵之禍忍辱負重,著書立說杜甫——一個被後世稱為“詩聖”的人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五十白頭翁,南北逃世難千古存史筆,萬年頌聖詩范仲淹——一位“胸中自有雄兵百萬”的文學家勵志少年苦讀正道直行為官雄兵百萬在胸間慶曆新政好“憂樂”傳千年塞萬提斯——一個從沙場英雄到文苑騎士的人從貧困少年到勇敢士兵不屈的囚徒征糧員與收稅員潦倒與輝煌《堂吉訶德》安徒生——從一個鞋匠與洗衣婦的兒子到“童話之王”童年磨難漫漫成功路醜小鴨終成白天鵝享譽世界的“童話之王”契訶夫——一個可稱俄羅斯“短篇小說之王”的人天才少年艱難的大學生活最初的輝煌短篇小說大師倫勃朗——一個用“光與影”表現人生情感的人小鷹初啼功成名就黑夜來巡為藝術而生貝多芬——一位失聰的音樂巨人波恩少年悲愴英雄掐住命運的咽喉擁抱命運凡·高——磨難中的火焰被愛關在了門外的人磨難中的熱情用生命創作最後的生命之火王永慶——一個被譽為台灣“經營之神’’的人貧苦童年少年奮鬥艱難創業“經營之神”李嘉誠——一個被譽為“全球十大最具創意和成功商人”的人顛沛的童年顛沛的童年從跑堂、學徒、推銷員到總經理艱難起步攀登輝煌之路報效祖國、澤被桑梓海倫·凱勒——一個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人盲聾頑童好學少女哈佛學生慈善大使

前言

青少年時代往往是夢想的時代,他們可能多次想像著自己的未來:成為科學家還是文學家?政治家還是藝術家?或許可以當個醫生?當然,做個發明家也很好。面對成才這一最普通最重要的人生課題,我們首先會聯想到那些傑出人物的成才經歷。他們是人類的精英,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先覺者、開拓者,每位傑出人物都是一部讓我們讀解不盡、獲益無窮的“寶書”,他們的人生旅程和奮鬥經歷,是許多年輕人極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很多人都愛讀名人傳記。的確,人生需要閱歷。而當你披覽名人傳記時,你就經歷著不止一個人的,而是很多人的生活閱歷。這樣,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之上又添加了別人的經驗,從而能打破時空的局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尤其重要的是,別人的生活經歷對你很可能有著極大的啟示呢!當然,由於各人所處的時代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成功的內在因素和外部條件也不同。在他們之中,除少數天才者外,大多是靠著勤奮取得成功的。達爾文為寫《物種起源》,付出了二十多年的艱苦勞動和思考;道爾頓連續50年,堅持每天記錄天氣情況,直至他心臟停止跳動之前幾小時;居里夫人為了提煉元素鐳,與丈夫在一間破棚里連續工作了4年;李時珍為了研究某些植物的藥J陛,廣泛地向老農、漁夫、樵夫、鈴醫請教,足跡遍及太和山、大別山、茅山、伏牛山等地,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也有一些成功人物,先天條件並不好,但他們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最終登上了輝煌的峰頂。愛因斯坦小時候智力平平;安徒生是一個鞋匠與洗衣婦的兒子;狄更斯出身貧寒,兒時當過童工;法拉第是鐵匠的兒子,自己曾是學徒;馬克·吐溫生來體弱;克卜勒終生被病魔纏身;范仲淹自幼失怙;杜甫終生貧苦;契訶夫一生不幸。然而,他們最終成為事業上的“大家”,這正好印證了孟子的話: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事實上,無數成功人士也曾和我們一樣默默無聞,但真正使他們走向成功的是遠大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堅毅的品性、過人的膽略與執著的勇氣,這使他們熬過了人生的嚴冬,迎來了生命的春天。 本叢書既是高級科普作品,又是人才學研究的力作。叢書主編繆進鴻先生十餘載研究比較人才學,他和他的合作者以驚人的毅力和多年的辛勤,從世界範圍內篩選出最優秀的政治領袖、軍事統帥、思想宗師、科學英傑、發明大家、文學泰斗、藝壇巨擘、名家名流一百六十餘名,把他們的成長經歷,寫成一個個“小傳”。本叢書選取成才的各重要因素作為不同閱讀主題。在寫作過程中,作者既要重點顯示與每本書的閱讀主題有關的因素,又要給人以“飽滿”的人物形象,這就很容易把人物的“小傳”寫成一篇篇枯燥乏味的故事梗概。但我們眼前這套書所涉及的人物,既有一般性的介紹,也截取一些精彩的特寫鏡頭,來勾畫人物一生的輪廓及思想、成就。多數人物故事情節生動、語言精練,有新思想、新觀點,令人讀來興趣盎然,大都能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希望讀者能從中看到每一傑出人物的成才軌跡,看到他們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從中感受到他們百折不回的頑強奮鬥精神,探求他們成才的“秘訣”,並從中獲得激勵和啟示。

精彩書摘

約翰·納什——一個被精神分裂症困擾了三十多年的天才他的一生是一個傳奇:他在年輕時是個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數學天才,他的博士論文就成為非合作博弈論的奠基之作;他在30歲時卻因精神分裂而變得徹底瘋狂,患上“精神癌症”而多年藉藉無聞;他在年老時又奇蹟般康復,還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就是美國著名數學家約翰·納什。孤獨少年1928年6月13日,約翰·納什(JohnForbesNash,1928~)出生於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工業城布魯菲爾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電力工程師,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母親在婚前當過6年拉丁語教師,喜歡讀書和教學,在家對小納什進行啟蒙教育。他還有一個性格活潑的妹妹瑪莎。小納什在七八歲時,已經被周圍的人認定為是一個有點古怪的書呆子。當他的妹妹與其他孩子玩遊戲時,他要么在客廳里埋頭讀書,要么就躲在一邊玩自己的玩具。他對鄰居的孩子不理不睬,從不主動外出玩耍。在學校里,小納什也沒有一個朋友,總是孤獨一人,連老師也不太喜歡他。在國小四年級之前,小納什的數學成績並不好,老師常常向家長抱怨納什的數學有問題。小納什雖然性格孤僻,卻對自學情有獨鍾,書本就是他最好的朋友。看書使他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也培養了他獨立思考的習慣,這使他一生受益。在小納什的自學過程中,父親起了關鍵的作用。父親可以回答他不斷提出的各種問題,為他的自學排疑解難。隨著年齡增長,小納什已不滿足於僅從書本上獲取知識,開始熱衷於做實驗。12歲時,他將自己的房間改成了實驗室。他在房間裡修理收音機,還用試管、燒瓶和酒精爐做化學實驗。在十三四歲時,納什得到一本名為《數學精英》的書。這本書是一部記敘偉大數學家的人物傳記,納什第一次真正領略到數學的神秘和美麗,開始進入智慧的數學王國。此後,納什對數學的興趣與日俱增,數學成績也突飛猛進:老師往往要演算一黑板才能解決的難題,他只用幾個簡單漂亮的步驟就把問題解決了。納什日漸長大,卻沒有一個要好的朋友,這使他父母十分擔憂。老納什夫婦讓他參加童子軍營,去舞蹈學校上課,在暑假期間外出打工,然而這一切收效甚微。納什雖然參加了這些社交活動,但卻從心理上抗拒它們,他認為這些活動只會妨礙他集中精力看書和做實驗。有一次,納什全家出席他父親所在電力公司的晚宴,他對來來往往的人毫無興趣,反而對公司里的電梯著了迷,整個晚上都在搭乘電梯上上下下,直到最後不知怎么地把電梯折騰壞了,弄得老納什夫婦十分尷尬。在舞會上,納什會將一堆椅子推進舞池,寧可和椅子跳舞,也不去邀請一個姑娘共舞。高中時,納什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思考和學習。當老師在黑板上寫出一道題目時,學生們都會拿出鉛筆和白紙進行運算和證明。只有納什一動不動,雙眼盯著黑板,然後很有禮貌地站起來講出答案。他可以在自己的頭腦里直接解答問題,這種思維習慣一直延續下去,成為他日後解決數學問題的獨特方式。在課餘時間,納什並不怎么學習功課,而是大量閱讀與課程無關的科幻小說、科普雜誌和科學著作。雖然沒有知心朋友,他卻以自己的才華贏得了同學們的尊敬和佩服,他被學生和老師稱作“解題高手”。數學新星1945年,納什高中畢業後參加西屋競賽,成為全美贏得全額獎學金的10個學生之一。儘管他酷愛數學,但由於當時能成為數學家的人很少,納什還是選擇了當工程師,進入匹茲堡的卡耐基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學習。納什唯讀了一個學期,就對工程學科喪失了興趣。他討厭機械製圖的標準化,還埋怨化學缺乏數學的精確性,不願意按照老師指定的方式解答問題。由於他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數學上,以致化學工程專業不及格,這迫使他在二年級時不得不轉學數學。而這正是納什人生的轉折點,他終於找到了能夠發揮自己天才的領域。納什受到了數學老師們的熱烈歡迎,被他們視作“明日之星”。他喜歡長時間地冥思苦想,而不像別的同學一樣埋頭苦讀。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使他很容易地就理解一些高深的關鍵問題,明白解決難題的要點和技巧。到19歲大學三年級時,納什已經顯示出一個成熟的數學家的風範。他所研究的問題,對其他學生來說根本無法理解。同學們漸漸認識到他是一個天才,紛紛慕名去向他請教功課。納什便在學生活動中心擺了個場子,大模大樣地坐在椅子上,叫前來求助的學生儘量提出問題讓他解答。他喜歡這種高人一等的感覺,同時蔑視不如自己聰明的人,這又使他在卡耐基工學院交不到一個知心朋友。1948年春,大學三年級的納什同時被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密執安大學錄取。普林斯頓大學不僅提供了比哈佛大學更高的獎學金,該校數學系主任萊夫謝茨還寫來熱情洋溢的信敦促他選擇普林斯頓。納什感到自己深受重視,終於決定就讀普林斯頓。這是一個對納什一生影響巨大的決定。當時的普林斯頓已經成為全世界的數學中心,愛因斯坦、馮·諾伊曼等世界級大師雲集於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