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中醫書》

《老百姓的中醫書》

《老百姓的中醫書》作者都市熊出身中醫世家,擅長從脊法論治各類疑難雜症。該書收錄了他的多篇部落格文章,如“寶寶發燒的中醫辨證”“淺談小兒變蒸”“都市熊談中醫系列”“居家常備中成藥系列”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頁碼:224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7025786/9787807025788
·條形碼:9787807025788
·包裝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正文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

老百姓的中醫書》中的一系列文章曾首發在都市熊的部落格上,文字平易近人、妙趣橫生,事例和經驗完全來自現實生活,閱讀起來絲毫不會有距離感。都市熊在中醫理論上有很深造詣,所以能深入淺出,把大道理用淺白易懂的話說出來,只要是識字的人就能領會,看完往往感覺恍然大悟並禁不住哈哈一樂。都市熊的方子都經過了實踐的檢驗,應該是家庭必備、人人必知,它格外好用,材料是菜場、超市和普通藥店就能買到的,方法是會下廚房的人就做得來的。

作者簡介

都市熊,本名黃健平,出身中醫世家,師從“中醫骨架工程學”創始入卓展琴學醫多年。他擅長從脊法論治各類疑難雜症(此方法曾引起國內外巨大反響,被稱為“四奇”——奇才、奇術、奇論、奇效)。  都市熊是“中醫生活化”寫法的首倡者,在他看來,中醫就是一種生活,就是讓老百姓吃得下、排得出、睡得著的養生智慧;如果連百姓的吃飯睡覺問題也解決不了,連小小的感冒也治不好,那就算不上真正的中醫! 都市熊在中醫理論上有很深的造詣,故而能深入淺出,將高深的中醫理論用淺白的語言描述出來。本著“中醫生活化”的原則,他在部落格上寫了“寶寶發燒的中醫辨證”“淺談小兒變蒸…‘都市熊談中醫系列…’居家常備中成藥系列”等文章,受到廣大網友的熱議和追捧,也在中醫圈引起了轟動——原來中醫可以這么簡單、這么生活化。

編輯推薦

《老百姓的中醫書》:2009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中醫書。
識字即懂的中醫道理,隨手可用的中醫方法。
什麼是中醫?中醫是就一種生活,是讓老百姓吃得下、排得出、睡得養生智慧。受寒喝點薑糖茶;便秘首選蘿蔔湯;每天睡前泡泡腳;無病無災活到老。
在中醫看來,怎樣才算身體健康?
健康就是陰平陽秘——身體保持陰陽平衡。
什麼是陰陽?
白天有精神工作,這就是陽;晚上能好好睡覺,這就是陰。
怎樣才算陰陽平衡?
吃得下;排得出;晚上睡得好,白天有精神;對女性來說,再加一條——月經正常。

目錄

序 中醫就是一種生活
第一章 生活里的中醫智慧
好身體和好習慣
怎樣才算身體健康
大姨家的中醫
韓劇與中醫
色戒與戒色
都市熊眼中的重疾保險
身體的信號
以通為順
什麼是對症的中藥
中醫與風水
生命在於運動?
談談過勞死
下午茶的道理
營養學的誤區
排毒的誤區
風動,幡動,心動
不花錢的補藥
都市熊的減肥建議
坐月子的中醫保養
流產後如何保養
鼻子-乳房-卵巢
椎間盤突出及脊椎疾病的保養
B肝如何保養
高血壓的保護
心臟病的保護
第二章 老百姓也能聽懂的中醫道理
什麼是中醫
中醫人體學
中醫經絡
中醫之陰陽
白話“陰陽”和“氣”
中醫之脾
中醫之肺
中醫之心
中醫之肝
中醫之腎
中醫之針灸
中藥為什麼能治病
中醫是否療效慢?
中藥的副作用
中醫與迷信
第三章 西醫與中醫的千年差距
現代醫學的反思
西醫和中醫的千年差距
中醫VS營養學
談談中醫和防疫
中西醫診療差異之感冒
中西醫診療差異之闌尾炎
中西醫診療差異之手足口病
都市熊講故事——治駝背
第四章 中醫寶寶最健康
春暖花開,小草發芽,寶寶在長牙
淺論小兒“變蒸”
育兒心得之寶寶的飲食
育兒心得之感冒的處理
不要同時進行中醫和西醫治療
寶寶發燒的中醫辨證
幫寶寶養成每天大便的習慣
寶寶長痱子怎么辦
第五章 養生要注意四時節氣
六月天的風寒感冒
如何區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下大雨和拉肚子
下雨天為什麼會抽筋
保健要考慮四時變化
四季食療方
冬季如何進補
老人的冬季保健
冬季與睡眠
冬天不宜減肥
廣東涼茶的宜與忌
第六章 都市熊良方
感冒良方——薑糖茶
師傅的秘方——糖茶
營養美味的奶茶
姜蔥煲粥
姜炒飯
安眠良藥——酸棗仁粥
最簡單的安眠方法
蘿蔔湯
居家常備中成藥——風寒感冒顆粒
居家常備中成藥——藿香正氣水
居家常備中成藥——麻仁丸
居家常備中成藥——外用藥
都市熊保健養生秘招
便宜又好用的止痛藥——熱水袋
中醫美容秘訣
預防暈車的穴位

序言

寫這本書的最初想法源於“天涯論壇”上的一篇文章——《一個家庭內部的中西醫之爭》:
(老公)最近胃疼,我估計是脾胃失和,寒氣侵中所致,我讓他服用“附子理中”調養脾胃,他說自己是“淺表性胃炎”,只吃德國產的“胃達喜”。我說這樣是治標不治本,不從根源處下手調養,遲早有一日病變叢生。他說我迷信而迂腐……漸漸地,他體力下降,精神不佳。我說,這說明“邪氣侵經,傷陽害本”。他卻說自己只是工作壓力導致的“亞健康”,只要適當鍛鍊,並要佳人溫柔他即可活力四射。
求醫問藥,原有中西醫之別,二者的方法論與思想體系不同,保健觀念也就差之千里。有人信奉中醫,有人信奉西醫,外人不好強求,但思及將來,要對他一生的健康負最大責任,就不得不怒從心中來……本夫人從醫藥箱中取出兩味中成藥,打開包裝、撕去內膜, “啪”一聲置於桌上,厲聲喝道:理中丸十五粒,金匱六十粒,今日不吃,休想消停……他倒聰明,乖乖服下,不再做聲,然後進書房,老實看書去了……在這個金色的早上,鬧鐘靜悄悄,電視也不鬧,他以為睡過頭了,然後一個鯉魚翻身,竟然起床了。

文摘

第一章 生活里的中醫智慧
好身體和好習慣
好的身體必有好的生活習慣做基礎,壞的生活習慣必然會引起健康問題。常言道, “病是自家生”,如果你每天晚上兩三點才睡覺,每天只睡六個小時,一天沒問題,一個月沒問題,一年內肯定要出問題的。
還有的朋友,每天吃飯不定時,有一頓沒一頓的,又或者一年到頭都不吃早餐。如此,若干年後,便經常胃痛,不得已跑到醫院檢查是不是患了胃潰瘍。如果這時候還不懂得保護,還繼續以前那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只希望通過服用某種靈丹妙藥一下子治好自己的病,這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會埋下更大的疾病隱患。同樣的道理,腫瘤、癌症也不是一天就長出來的,是多年累積的結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內經》云: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高明的醫生懂得在你還沒發病的時候就幫你把病治好了。這是中醫的防病思想,也是保健思想。懂得保健、懂得防病比你生病後再治好得多,也簡單得多,花錢也少得多。
我一直認為,好的生活習慣比吃藥重要。
六源律師問慧海禪師: “和尚修道,還用功否?”慧海禪師日:“飢來吃飯,困來即眠。”六源又問: “一切人總如師用功否?”慧海日: “不同,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這是最粗淺的道理,也是身體健康的前提,可是你做到了嗎?
網友:tanweijie1980回復日期:2007-4-26 15:04:00
上周出差了,回來後喝了酒,又吃了點辣的,豬骨頭高湯喝得也比較多,還服了兩粒螺鏇藻,晚上睡覺時突然牙痛得厲害,腮幫子都腫了,吃消炎藥作用也不大。我是下面的智齒疼,朋友推薦我煮熟地水,說很管用,我想問問和金銀花一起煮行不行?謝謝!
作者:都市熊 回復日期:2007-4-26 22:37:00
你可以加金銀花,但起主要作用的還是熟地。還有,一定要多休息,你的問題是過度疲勞引起的。
網友:eyeofswallow回復日期:2007-5-15 1 1:47:00
謝謝都市熊的耐心答覆,我的作息的確是不規律。另外,我睡覺時多夢,夏天手腳易熱,冬天手腳易冷。如果按規律休息,再服用逍遙丸或者補中益氣丸,是否不必再服用煮的中藥?煮中藥有點不方便。謝謝!!
作者:都市熊 回復日期:2007-5-15 23:02:00
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是最基本的要求。睡覺時多夢,還有夏天手腳易熱,冬天手腳易冷,從中醫的角度看這就是陰陽兩虛。最好還是找當地的中醫師幫你看看,用藥原則是溫陽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