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萬城》

統萬城遺址 北宋初年,統萬城為西夏人所據,割夏州,其後,宋與西夏互為攻占。 統萬城遺址

統萬城遺址 - 簡介

統萬城遺址統萬城,是十六國時夏國的都城,始建於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是中國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它位於今陝西省靖邊縣境內,城址東北有淖泥河,向東南注入無定河。
統萬城在長時間內是北方的重鎮之一。此後北魏、西魏、東魏、隋唐曾在這裡置鎮、州、郡。北宋初為党項人李繼遷占據稱西夏。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因西夏軍隊常以此城為依託侵擾北宋,宋太宗下令毀掉統萬城,並將城內居民遷走。統萬城修築時,“臨廣澤而帶清流”,水草豐美,但以後荒廢湮於沙漠,歷代遊人憑弔感嘆不已。唐鹹通年間許棠在詩作《夏州道中》說:“茫茫沙漠廣,漸遠赫連城”。統萬城遺址對研究夏和西夏人的文化以及生態環境變遷,都是重要的實物資料。[1]

統萬城遺址 - 建造

統萬城遺址夏國赫連勃勃興建都城時,認為統萬城是水草豐美,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的優美之地,對這個地方曾大加讚賞。
史載公元407年,匈奴首領赫連勃勃稱“天王,大單于”,雄據朔漠。赫連勃勃鳳翔元年(公元413年)驅役十萬各族人民,採用“蒸土築城”法在朔方水(今紅柳河)之北黑水之南建設都城。取名“統萬城”寓“統一天下,居臨萬郡”之意。這座城歷時7年建成。城基厚25米,城高23.33米,寬11.16米。
又據史料記載:築城的土都經過蒸熟。築成後用鐵錐刺土法檢驗其硬度,凡刺進一寸,便殺築者;凡刺不進去便殺刺者。城堅硬可以磨刀斧。宮內樓台高大,殿閣宏偉,裝飾土木,極其侈麗。赫連勃勃是個殘暴的君王,在築城過程中至少殺民工、匠人數千人。[2]

統萬城遺址 - 構成

統萬城遺址統萬城城垣有四門,東六名招魏,南門名朝宋,西門名服涼,北門名平朔。城牆高10仞,基厚20步,上寬10步,東西長倍於南北,周長約18里。城內復有皇城,內營造有亭台樓閣,雕樑畫棟,富麗堂皇。[1]
統萬城由外廓城和內城組成,內城又分為東城和西城兩部分,遺址分東西兩城。東城系後建,西城為當時的內城,四面各開一門,城垣外側建馬面,四隅角樓的台基用加寬作法。城內中部偏南有一長方形宮殿建築台基,附近出土有花紋方磚。外廓城南北垣情況不詳,東西垣相距5千米,但遺蹟遺物很少。
由東向西依次為外廓城、東城和西城。外廊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約4700米。東西城中間由一道牆分開,東城周長為2566米,西城周長2470米,東西城的四隅都有突出城外的平面呈長方形或正方形墩台,皆高於城垣,西南隅墩台高達40餘米,現存城垣高出地面約法1~10米。[3]

統萬城遺址 - 歷史沿革

西漢奢延故城
據《水經注》記載,統萬城是在西漢奢延城基礎上或其近旁建造起來的。可由城內出土的兩方漢印——《駙馬都尉》和《西部尉印》得到證明。奢延城的規模布局現已無從考據。
十六國時期大夏國都
統萬城遺址公元407年,匈奴族鐵弗部的赫連勃勃以鄂爾多斯為根據地建立了大夏國。據《魏書·鐵弗劉虎傳》、《晉書·赫連勃勃載記》等記載,鳳翔元年(公元413年)赫連勃勃以叱乾阿利為將作大匠,發嶺北夷夏十萬人於朔方水北,黑水之南建設都城,明曰“統萬”。這一時期的統萬城達到空前繁榮。
北魏時期
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魏軍攻克統萬城,神嘉四年(公元431年)魏滅大夏。延和二年(公元433年)置統萬鎮,因其地水草豐美,用為牧地。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夏州,以統萬城為夏州治所,據《水經注》記載,此時的統萬城“雉堞雖久,崇墉若新”。說明該城保存的還相當完整。
隋朝
隋時統萬城屬朔方郡管轄,為朔方郡治所。大業十三年(公元671年)朔方郡將梁師都反叛,據統萬城稱帝,國號梁,建元永隆。
唐朝
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軍平定梁師都,以其地復為夏州,統萬城為夏州治所。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夏州為朔方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為夏州。
五代
五代時期,夏州為党項族李氏割據,其間也經有戰亂,但統萬城在軍事及交通上仍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北宋
北宋初年,統萬城為西夏人所據,割夏州,其後,宋與西夏互為攻占。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宋軍攻占夏州,太宗下令遷民毀城。統萬城頭道城(即外廓城)城垣,即毀圮於此時。據遺存現狀及史料記載推測,這一階段統萬城應無大規模的建設活動,形制、規模仍基本保持了大夏國都時的景況。[4]

統萬城遺址 - 文化遺產

統萬城遺址統萬城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唯一早期北方少數民族王國都城遺址,清晰地勾引出這座以“一統天下,君林萬邦”之意而命名的大廈國都城的輪廓和規模。統萬城獨特的建築形式及各類珍貴文物,使其成為研究五世紀草原民族建築藝術、探討從大夏至西夏延續5個世紀之間地區文化和歷史的一處考古旅遊勝地。[4]
2012年國家文物局公布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靖邊統萬城進入名單。[5]

統萬城遺址 - 歷史價值

作為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匈奴千年前廣泛分布在中國北方和中亞,甚至遊獵至歐洲左右了歐亞大陸的歷史,其文明卻湮沒在歷史之中。作為截至2012年唯一確認的匈奴都城——統萬城,是1600年前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大夏國首都,位於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則村,在民族史、建都史以及考古和藝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