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公園 》

《紅線公園 》

《紅線公園 》由李虎創作!“紅線”是建設用地的控制線,紅線之內是高牆圍合封閉起來的居住小區。“紅線公園”的誕生來自對中國當代兩個重要城市現狀問題的批判。一方面,都市人性化公共空間緊缺,比如公園稀缺;另一方面,封閉小區的圍牆不但占用了大面積的寶貴空間,而且割裂城市肌理,嚴重地降低了城市效率。

基本信息

紅線公園紅線公園
紅線公園
創作時間:2008年-2009年
設計合作人:黃文菁/開放建築
設計師:李虎

作品介紹

“紅線”是建設用地的控制線,紅線之內是高牆圍合封閉起來的居住小區。“紅線公園”的誕生來自對中國當代兩個重要城市現狀問題的批判。一方面,都市人性化公共空間緊缺,比如公園稀缺;另一方面,封閉小區的圍牆不但占用了大面積的寶貴空間,而且割裂城市肌理,嚴重地降低了城市效率。

設計思路

紅線公園紅線公園
“紅線公園”城市設計提案的意圖是將紅線上的圍牆逐步改造成線性的公園單元系統。此項目是一個開放式的設計,由設計師、手工匠人和小區里的普通居民共同出
紅線公園
謀劃策合力完成,而設計的“源編碼”由開放建築編制。這個“源編碼”包括獨立單元的尺寸和一系列確定公園公共特性的關鍵字。這樣公園單元的形態和創意擁有無限的可能性,鼓勵小區的居民來自發改造屬於自己的社區。
在眾多的設計想法中,將這些想法精簡到A-Z共24個,發展成獨自成立的公園單元的設計。為了雙年展的裝置,我們又通過工作室里的“公投”,最終確定了八個單元。項目中所有使用的材料是回收再利用的,或者可以被回收利用。
在雙年展結束後,萬科集團同意將“紅線公園”的裝置移植到廣州的萬匯樓,給了裝置一個持續生長的機會。在過去的一年中,紅線公園的研究項目曾發表於多家國內外專業雜誌。包括《ABITARE住》中文版連載5期的專欄,《城市空間設計》等的詳細介紹。也通過在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實驗室(C-Lab)、萬科集團萬藝委、深圳雙年展論壇等的演講,引起了很多積極的關注和討論[1]。

關於設計師

設計師:李虎設計師:李虎

李虎,畢業於中國清華大學和美國萊斯大學建築系,於2000年進入美國斯蒂文霍爾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並於2005年成為該事務所合伙人。與斯蒂文霍爾共同設計了包括北京當代MOMA, 深圳萬科中心,成都來福斯廣場和南京建築與藝術博物館等在中國影響深遠的建築作品。2010年底離開斯蒂文霍爾建築設計事務所,與合伙人黃文菁共同主持OPEN Architecture 設計研究工作室的建築實踐。在實踐同時,他也在2009年開始出任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城市與歷史保護研究生學院的北京建築中心Studio-X的主任。李虎同時也是建築雙語雜誌《32:北京/紐約》的創始人和主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