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玫瑰黑玫瑰》

《紅玫瑰黑玫瑰》

由上海新文化傳媒出品的都市女性商戰懸疑劇《紅玫瑰黑玫瑰》,改編自新銳女作家王小鷹的小說《我為你辯護》,以現代都市女性的商戰職場生涯為故事背景,由劉曉慶、王姬、王雅捷等新老實力演員激情上演了一幕幕鏗鏘激烈,扣人心弦的“玫瑰對決”。

基本信息

簡介

《紅玫瑰黑玫瑰》劇照紅玫瑰黑玫瑰

《紅玫瑰黑玫瑰》將女人戲與都市商戰背景、懸疑推理氣氛相結合,將女人戲的親情、愛情元素置於經濟危機下的商戰大背景下,運用抽絲剝繭般的重重推理取證,講述了一個明星民營企業倒台幕後曲折離奇的故事。劇中對宋大川、王北斗、陸平君、賀雅琴、孟元這五個從中學時代就親密無間的姐妹歷經三十年的友情,以及她們與家人、朋友相互間的情感刻畫極為細膩,為該劇凝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

作為中國首部反映世界金融危機衝擊的電視劇作品,《紅玫瑰黑玫瑰》刻畫了現代都市女性在經濟危機大背景下的商場風采,給該劇抹上了濃重的時代背景和女性氣息。該劇融合了諜戰、愛情、友誼、商戰等眾多元素,圍繞一個明星民營企業倒台幕後曲折離奇的故事,以點帶面,真實展現了“商場如戰場”的競爭面貌。有眾多觀眾表示:“《紅玫瑰黑玫瑰》不同於一般的商業題材劇,它匯集了各種時興元素,打破了傳統套路,特別是商戰和諜戰、情感和懸疑的完美融合,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

劇情簡介

《紅玫瑰黑玫瑰》劇照《紅玫瑰黑玫瑰》劇照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兩個插隊的知青司徒安文與宋大川私會相戀。不久,宋大川驚愕地發現自己懷了安文的孩子,與此同時,志存高遠的司徒安文為了個人前途不辭而別,傷心欲絕的宋大川丟失了自己剛剛生下的那個女嬰。

鄰隊的知青王北斗是宋大川的閨蜜,她與另一知青陳志誠也在熱戀,陳志誠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犧牲,王北斗悲痛之際意外地撿到一個棄嬰,她將孩子視作上天的賜予而悉心養大,取名粉蔻,但她並不知道這個孩子竟是宋大川所生。

時光如梭。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宋大川與同隊另一知青石禺生結婚並成了坐擁上億資產的英姿集團董事長,王北斗從此未嫁,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她自己已是省里著名的大律師,養女粉蔻也畢業於政法學院,女承母業,如願地拿到了律師執照,步入了社會課堂。宋大川和王北斗都為下一代的成績感到高興和自豪,然而宋大川也不知道,這個好朋友的掌上明珠其實卻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英姿集團成立二十周年的慶典上,宋大川與她的初戀情人司徒安文再一次相見了,光陰荏苒,如今的司徒安文已身居高位,成了本省的代省長。兩人握手相望,表面看似平靜,各自的內心世界卻在翻著波瀾。司徒安文想藉助宋大川的實力為他完成建設環保城市的夙願,而宋大川也希望憑著司徒安文的影響壯大自己公司的勢力,兩人的關係更顯微妙。

但是,一樁看似意外的過失殺人案卻讓宋大川突然間如坐針氈,她倚重的財務總監孟元居然失手殺了手下的出納於錦繡。為了不影響集團做大上市的全盤計畫,宋大川幫著孟元毀滅了證據,才使她與安文胞弟安武之間的合作得以繼續順利進行。安武是一位自詡有遠大抱負的海歸人士,他帶回的一個環保項目讓宋大川滿心以為能幫安文實現願景,並與其仕途息息相關,為此心甘情願地把公司的流動資金全部投放了進去。

王北斗得知了宋大川的這一冒險做法後不斷地勸告她要冷靜對待目前的經濟形勢,無奈宋大川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完全聽不進旁人的好言相勸。她甚至不知道安武已經挪用了這筆巨款在美國投機炒股,然而,適逢舉世震撼的美國金融風暴席捲而來,安武動用的資金不僅顆粒無收,而且全部賠了進去,宋大川私募集資準備上市的夢想頓時化為泡影。

宋大川不僅直接遭遇了經濟危機,她的感情生活也亮起紅燈,由於她和安文在工作上的頻繁接觸以及過往的情史,引起她丈夫石禺生的無端猜疑,他醋海翻波,找王北斗訴苦,無意中說出當年將宋大川的女嬰丟棄田間的實情,令王北斗意外得知了粉蔻的身世之謎。但是,王北斗知道這個天大的秘密關係到宋大川的聲譽和司徒安文的前程,事關重大,她只好選擇了沉默。

通過對一樁樁棘手案件的精彩控辯,王粉蔻已經成為一個合格律師,異於常人的洞察力讓她同時察覺到自己並非王北斗的親生女兒,她開始收集證據挖掘真相,當粉蔻漸漸地終於接近真相時,卻猛然覺得一切不能說破,並促使自己更把王北斗當親生母親來對待。

宋大川的資金鍊出現了斷裂。債台高築,逼得宋大川只好拆東牆補西牆,通過造假等違規手段來渡過難關。情急之下的宋大川還將好友陸平君的丈夫裴建安手上的一大筆轉賬占為己用來墊補漏洞。當裴建安知道自己親手交給宋大川的那筆錢全都打了水漂、投了無底洞,絕望之下只能自殺。裴建安之死驚動了各個層面,為官正直的司徒安文驚訝地發現宋大川的種種陋行,他忍無可忍地撤消了對宋大川的所有支持。

粉蔻接到了一封神秘的舉報信,內容儘是英姿集團內部暗箱操作的種種貓膩,出於一個職業律師的道德責任感,更出於對宋大川的關心,粉蔻投入到嚴密的調查中。很快,粉蔻發現了孟元是真正的蛀蟲,甚至為了掩蓋罪行不屑殺了於錦繡。她把她對孟元的調查結果告訴了自己信任的宋大川,卻沒有想到宋大川在利益上早已和孟元捆綁一起。

就在粉蔻進一步尋找證據的時候,意外得知了她自己的離奇身世,宋大川竟然是自己的生母,粉蔻內心陷入了難以調和的矛盾中……粉蔻的調查正層層剝去利益集團遮蔽的外衣,氣急敗壞的孟元決定殺人滅口,她慫恿宋大川當機立斷布下殺局,馬上動手剪除內患。就在粉蔻前去向宋大川告知真相的路上,一輛大型貨車向粉蔻迎面撞去,粉蔻倒在血泊中,成了植物人

手術中的粉蔻急需輸血來維持生命,但是粉蔻的特殊血型令醫生們一時間也束手無策,情急無奈之下,王北斗只得找來司徒安文為粉蔻輸血,司徒安文得知了粉蔻的身世,竟是他和宋大川當年生下的“私生女”。宋大川更是無法接受自己親手殘害粉蔻的悲劇,幾近崩潰的宋大川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後悔莫及痛不欲生。

王北斗在粉蔻遇害的巨大悲痛中站了起來,決心繼續粉蔻未完的調查,弄清真相。宋大川也止住了悲慟,準備殺了孟元替粉蔻報仇。最後時刻,王北斗挺身而出阻止了宋大川失去理智的瘋狂舉動,為失女的哀痛殊途同歸的兩個女人相擁而泣。

孟元最終難逃檢察機關的恢恢法網。因為私生女事件的曝光,司徒安文坦然承擔了所有責任,反而得到公眾的原諒和擁戴。但他還是主動提交了辭呈,決心用下半輩子照顧粉蔻,等她重新甦醒過來。宋大川痛定思痛,向法院自首,王北斗義無反顧地為宋大川作最後的庭辯。法庭上,宋大川和王北斗都抑制不住地流下了動情的淚水……

影片看點

《紅玫瑰黑玫瑰》劇照《紅玫瑰黑玫瑰》劇照

《紅玫瑰黑玫瑰》將女人戲的親情、愛情元素置於經濟危機下的商戰大背景下,運用抽絲剝繭般的推理取證講述了一個明星民營企業倒台幕後曲折離奇的故事。上海新文化獨具匠心,通過將女人戲與都市商戰背景、懸疑推理氣氛相結合,優勢打造出這部精彩激烈的商戰力作。

都市商業女性風采,引領女人戲風向轉型

作為國內首部反映世界金融危機衝擊的電視劇作品,《紅玫瑰黑玫瑰》刻畫了現代都市女性在經濟危機大背景下的商場風采,這給該劇抹上了濃重的時代背景和女性氣息。女性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心理活動在商業戰場激烈的競爭對撞中頻繁擦出螢屏火花。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當今都市女性“演戲”的舞台已經不再局限於鍋碗瓢盆的瑣碎和婆媳姑嫂關係,縱橫職場的女人們日益跳出了家庭局限,在各行各業大展身手,女人戲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開始轉型。《紅玫瑰黑玫瑰》將向觀眾呈現精悍、幹練、潑辣而又不失溫柔嫵媚的女性職場風采,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王姬、劉曉慶兩大影后PK,演繹商業與法律對撞

劉曉慶扮演的宋大川與王姬扮演的王北斗在劇中多次上演精彩對決,兩大影后無論是演技氣質還是劇情中的唇槍舌戰,都給該劇帶來了廣泛人氣,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

劉曉慶飾演的英姿集團總裁宋大川,延續了其戲裡戲外一貫的“女強人”風格,說話簡明扼要,做事雷厲風行,帶領二十幾個下崗女工白手起家,一手打造了臨江市的明星企業英姿集團。她為了英姿集團,為了上千員工,不辭勞苦地奔走於商政兩界,處世圓滑,八面玲瓏。

王姬飾演的王北斗是一位優秀的大學法學教授,也是知名法律專家和公益律師。她與宋大川原本是相交多年、親如姐妹的知己,但圍繞由經濟危機衝擊浮現的英姿集團經營問題,這對多年的老姐妹在商業與法律的對決中分別站在了天平的兩端,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對手戲。

新銳女星王雅捷破解懸疑,律師偵探一肩挑

該劇故事緊張刺激,講述的是宋大川(劉曉慶飾演)的英姿集團受到經濟危機的巨大衝擊,內部經營也頻繁出現問題,合作夥伴司徒安武利令智昏,挪用英姿集團資金、盜用英姿名義貸款炒基金造成了資金鍊的斷裂。公司的財務總監、宋大川多年的姐妹孟元,卻暗中勾結競爭對手試圖將宋大川徹底扳倒。孟元將她的野心、陰謀和罪惡重重遮掩,精明果斷的宋大川和冷靜理智的王北斗(王姬飾演)卻被友情蒙蔽,直到粉蔻(王雅捷飾演)在追根朔源的好奇心驅使下通過長期追查和細緻的推理掌握了翔實的證據,才解開了謎團。

近年來人氣躥升的青年演員王雅捷在劇中飾演的王粉蔻一角十分微妙,她是宋大川失散多年的女兒,也是王北斗一手帶大的的養女。王雅捷在劇中也頗有其母風範,女承母業成為一名優秀的80後青年律師。她觀察敏銳、擅長邏輯推理分析,富有女性的直覺判斷能力,在這場持久綿延的“紅玫瑰與黑玫瑰”的對決中漸漸成為揭開重重謎團的關鍵人物。

幕後花絮

《紅玫瑰黑玫瑰》劇照《紅玫瑰黑玫瑰》劇照

《紅玫瑰黑玫瑰》原著、編劇、導演三人談

王小鷹(《我為你辯護》小說作者)

薛海翔(《紅玫瑰黑玫瑰》編劇)

朱翊(《紅玫瑰黑玫瑰》導演)

朱翊:我們這個戲,歷時兩年多。回想整個創作歷程,我覺得可以總結出很多東西。當時比較重要的一個考慮就是,如何使小說裡頭所寫的內容和當下的形勢結合起來,很多人物也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我們這是反映金錢、權力、司法三方面複雜關係的一個戲。既有歷史延續下來的問題,又有現在要去解決的問題,如何能夠在一個戲裡面得到梳理,我覺得海翔功不可沒。寫事並不難,有意思的是在事件當中活動的人,人的價值觀、思想感情。小說當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追求審美的境界

王小鷹:我看了片子後很欣慰,我的小說,編劇和導演是理解的。雖然你們改動了人物的定位,有些情節也改動了,但是有一種和我共同的東西是沒有改變的,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一種境界,一種審美,一種人生況味的東西。這部戲結構很緊湊,懸念叢生,環環相扣,每一集結束都會把你吊著,確實有讓人慾罷不能的感覺。

薛海翔:看了原著以後很震驚。這個故事被作者講得曲折離奇,又把人生寫得這么慘烈。這幾個從中學時代起的好朋友,三十年過後卻分崩離析了。我最感興趣的命題就是表現我們社會三十年的轉型,原著正好從一個角度,從人的友誼,人和人的關係,實際上就是因為社會轉型,社會地位發生的變化,最後變成這么慘烈的故事。

王小鷹:這部小說的緣由就是一封寄給人民代表的申訴信。於錦繡這個案子是有原形的,當時是被害人母親流著淚來向我訴說。所以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句話永遠不會變。我這個小說破案子是以律師的心理線為線索的,很多時候是倒敘,真的改成電視連續劇,我覺得很難很難。但是你們作為編導非常巧妙的找到了新的敘事角度。

塑造可信的人物

王小鷹:除了在結構上做了很大的改動,最主要的是改動宋大川這個人物。我覺得這點改得非常好。我是把她作為一個反面角色來寫的,把她和王北斗的人生觀對立起來。現在編導改為這個人不是徹底的“壞人”,她有性格缺點,有對經濟形勢認識的不清,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促使她走上了一條犯罪的道路,這很體現出民營企業家在我們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的一種艱難。我覺得這點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我對省長這個人物也很欣賞,這個角色塑造得很好,在電視劇中等於是新創造出這樣一個人物,在那么複雜的一種政治局面、社會的關係網當中,他怎么樣來保持自身的一種立場、一個底線,這個在當下也是非常有典型意義的。

朱翊:我們沒有改的就是宋大川和省長從初戀開始所具有的這樣一個愛情。

王小鷹:沒有改的就是宋大川對這份愛情的珍惜,這其實是講了一個女人內心很深處的一種東西。 

薛海翔:一開始的故事大綱寫作走向是基本和你小說一樣的,但是你知道在寫作過程中間人物會自動地活起來,原著裡面有句話,宋大川在臨刑前,她可以去揭發背後這個人來減輕她的罪行,但是她沒有,她覺得如果我揭發了他,這一生就沒有什麼事情是值得留戀的了。這句話一下子就打動我了,我一下子就找到這個人物了、理解這個人物了。

王小鷹:還有一些人物的改編,也是蠻滿意的。比如“80後”王粉蔻馬少騤這一代人。我是把王粉蔻作為整部小說最理想最光彩的一部分展現出來的。我對她的行動不是很有把握,所以我讓她一上來就死掉,就是像國畫中的留白。現在電視劇讓王粉蔻具體鮮活了起來,很符合我對她的想像。通常我小說裡面出現的男主角都是比較弱的,但這次因為編導都是男的,所以把一些男性角色包括林森林、馬少騤都塑造得很成功。

藝術真實比生活真實更有力量

王小鷹:我認為這次朱翊導演經過這些年來的積累,做出了一部非常精良的片子。在藝術格調的把握上體現了一種有思想性、有理想性、有現實性、有批判性的高水準。

朱翊:這裡面有幾重把握。首先,還是我們的審美到達什麼樣的程度。而審美這個東西要靠長期生活積累,惡俗最突出的表現為不真實,做導演有可能對藝術真實感比普通人要敏感一些。

薛海翔:這次我們在藝術真實上經歷了一個考驗。有一場戲寫省長私生女的事情被揭露了,最後他跑去訪談節目中去談,坦率地承認了,然後有大段的獨白我寫了幾頁紙。這個別人看了或許會覺得不真實,所以我交給導演的時候心裡也沒數。我感到幸運的是,導演不僅覺得它是真實的,一字不刪還把它強化了,從視覺上讓它真實起來,這是更高的真實,藝術的真實。最後大家都很感動。

朱翊:編劇通過這樣一種規定情景創造了這段詞,是有一種政治激情在裡面的。我們當時要求演員不要用一種慷慨激昂的方式,不要張牙舞爪,要用一種對談的方式,平平實實地把這些話說出來,然後從電視演播廳突然轉換到一組空鏡頭,讓聲音傳出去,達到一個由實到虛的過渡,表達一種傳播的力量,就會有藝術感染力。其實真正有內容的演說不怕長。卓別林在《大獨裁者》里有一段很長的獨白,巴頓將軍開頭上來就是一大段演說,人物性格一下子凸顯出來了。

王小鷹:這個情節不是我小說里的,想不到你們用這樣一種方式,很妙很妙。這就是藝術真實,藝術真實其實比生活真實更有力量。

給你一個好故事

朱翊:電視劇的敘事和小說完全兩樣,結構上也不一樣,掌握一個原則,叫掐頭去尾,刪繁就簡。對編劇最大的要求就是要懂什麼是影視的敘事,最好還要懂一定的表導演藝術。我一直跟編劇說,你們要為演員寫戲,演員要有戲可演。

薛海翔:我在劇組寫了五十天,常常深夜要開會討論,有時為某些場景要單獨把一些戲提前寫出來。意見來自各方,有公司的,有導演的,有演員的,甚至製片主任都會來干涉。我常常被他們折磨。這時候你自己的藝術標桿是不能動的,還好我三十年來,那點文學修養還在,有些東西得堅持,我和導演有共識,不管八方來風,有些基本的審美,基本的價值是不能放棄的。這時就需要你,第一,有能力來吸收所有人意見中的合理部分,第二你不能倒下,倒下你就無所適從了。你要是內心不強大,你真的是不會寫了。朱翊:我一直說,我們需要的編劇是不被我們表面態度摧垮的。

薛海翔:反過來我也思考,為什麼有些戲通不過,那可能是我的戲沒有感動別人,還是我的問題。 

朱翊:這就是靠積累,合理地運用一些經典模式,編劇得很熟悉這些模型。

薛海翔:編劇還要有自己的生活積累,你得找得到生活中的素材,用得上這些模型。

王小鷹:那就是兩個積累,一個是生活積累,一個是文化積累。

薛海翔:我基本的觀點就是先要設立一個同情點,讓觀眾在最快的速度里同情誰,同情後就開始關注他的命運了,一旦觀眾關心命運以後,你就要讓命運發展,不斷給它設定危機,這是一種接受學的技巧,我們一邊是用技巧在吸引觀眾,同時這個吸引的過程也是刻畫人物的過程。這與我們最終要表達的文學初衷是不矛盾的。

朱翊:從導演角度說,我們是搞二度創作的。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拿到讓人可信的,具有真實感的,讓人愛不釋手的故事,之後,在每一場戲裡扎紮實實尋找到點或者叫核。過去我對形式技巧很感興趣,我估計每個導演成長道路上免不了都有這種欲望,表現自己多有才華,正所謂青澀的時候是老想在作品中表現自己,成熟了以後就是要在作品中淹沒自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