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

《科技苑》

《科技苑》,是中央電視台第七套農業節目開辦最早的涉農節目之一,節目分農技廣場、科普世界板塊。首播:周一至周五18:30;重播:周一至周六14:23。欄目以實用技術以政府主管部門在全國推廣的、農民迫切需要的、切實可行的、容易掌握的、周期短見效快的實用技術項目為主,包括種養加、農林水、農業機械化、生態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等諸多領域的成熟的新技術。目前已在農視網開通欄目官方網站。

基本信息

欄目介紹

中央電視台七套農業節目(CCTV-7)於1996年1月日正式開播。通過亞太1A衛星開路播出覆蓋全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

《科技苑》欄目1995年開播,是中央電視台第七頻道的重點大欄目,也是中央電視台第七套唯一一個專門傳遞農業科技信息、農業科學技術和普及農業科學知識的欄目。內容涵括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食品飼料工業、農藥植保、化肥林業水利綠色環保等方面。

播放時間

《科技苑》欄目時長30分鐘,每周日至周五18:30首播,周一至周六13:00重播。

欄目宗旨

日常版:(每周一至周五)實用技術的推廣和服務。

周日版:(每周日)科普精品介紹。打造周末科普亮點,親近自然,探尋自然奧秘,關注身邊的科學,激發科技靈感。

欄目口號

實用技術、科普精品盡在《科技苑》。

欄目公告

(圖)《科技苑》《科技苑》

《科技苑》將於2007年2月12日全面發布新的官方網站,新網站增加了視頻,並且查詢節目的分類更為詳細,節目動態更為詳細,互動平台更加多樣化。
為了方便聯繫節目組,落實自己關心的問題,節目組對節目熱線做了進一步調整,除了原先的網通用戶撥打116996900諮詢,電信用戶撥打16895900以外,您還可以直接通過節目組的聯繫電話進行相關諮詢,節目組聯繫電話是(010)62141756。同時節目部落格繼續為您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欄目內容
實用技術以政府主管部門在全國推廣的、農民迫切需要的、切實可行的、容易掌握的、周期短見效快的實用技術項目為主,包括種養、農林水、農業機械化、生態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等諸多領域的成熟的新技術

觀眾定位

科技苑科技苑
科技苑科技苑
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業人口,從事農業項目開發的城鎮居民和農村基層工作人員,以及關心農村、農業、農民的相關人士。

據央視2003年下半年度觀眾調查數字顯示:《科技苑》的收視觀眾特點如下:

1. 男性觀眾占多數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科技苑”的觀眾中,男性觀眾占多數,比例達到61.2%,比中央台七套男性觀眾比例高出9.3個百分點。

2. 中、青年觀眾比例相當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科技苑”的觀眾中,中、青年觀眾比例高,二者比例合計達到64.2%。

CCTV-7的收視狀況(2002年)

科技苑科技苑
科技苑科技苑
科技苑科技苑
(一)中央台七套全國可接收人口約6.48億,居中央級衛視頻道第7位

全國現有12.17億電視人口,能接收到中央台七套節目的為6.48億,約占全國電視人口的53.2%。在14箇中央級衛星電視頻道中列第7位。

中央級衛星電視頻道國內電視人口可接收率比較(%)

(二)中央台七套可接收人口主要分布在華東和中南地區

數據顯示,華東和中南地區分別有2.2億和1.43億觀眾能接收中央台七套,占全國能接收到中央台七套觀眾的33.5%和22.1%,居前兩位;其次是西南地區占18.0%。

(三)中央台七套的可接收人口農村最多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農村能接收到中央台七套的觀眾有2.80億人,占43.2%;地級及以上城市市區中有2.39億觀眾能接收中央台七套,占全國能接收到中央台七套觀眾的36.8%;縣城及鎮有1.29億觀眾能接收到中央台七套,占19.9%。

收視表現

央視索福瑞公司調查: 2002年1月-2003年10月 最高收視率0.78,在央視1-12套313個欄目中,排名第47位。 2003年11月-2004年2月 最高收視率0.54。在央視1-12套313個欄目中,排名第88位。 國家統計局美蘭德信息公司調查(2002年): 《科技苑》在中央電視台第七套農業節目的觀眾滿意度排名居第一位,知名度排名居第二位,收視率排名第二位。

節目文稿

循環水養殖大鯪鮃

“懶漢養豬”懶不得
徽州“匠士”
華州皮影刻匠
鄧德養孔雀
生薑儲存新技術
省飼料的餵食機
竹子搬家
黃炳權的沼氣經
海水養鴨
養好多胎同羊
伴著螃蟹好過冬
土元蟑螂一起養
洛陽牡丹
柳江葡萄
小鍾養竹鼠
湖南寧鄉豬
太陽能房 讓陽光照亮生活細節

精彩內容

《科技苑》《科技苑》
《科技苑》《科技苑》
循環水養殖大鯪鮃 多寶魚對水源的要求很高,因此大多數的養殖戶都是採用流水養殖的方式,就是一池水用上幾個小時之後就得換入一池新水。因一次性流水養殖,屬資源消耗型養殖模式。由於開始時投資收益率高,我國大菱鮃養殖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哄而上和盲目無序的狀況。地下水的開採呈現混亂、無序、過度的狀態,井群密度過大,大面積連續抽水導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枯竭的現象。為了節能減排,能不能讓用完的水循環再利用呢?青島有個叫張和森的人,還真找到了一套循環養殖的辦法。 張和森循環水的思路其實很明確,就是想辦法去除魚的排泄物,將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並將水質調控到最適合多寶魚生長的條件。

“懶漢養豬”懶不得發酵床養豬法是這兩年剛剛興起的一種新的養豬方法。通過微生物的發酵分解,不僅能省去了清理糞便的麻煩,節約了飼料,而且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豬,因為食用了大量有益菌,不容易得病。所以這種養殖方法有人又把它稱為“懶漢養豬法”。但是最近有的養殖戶卻發現,用這種發酵床養豬法養豬,第一年效果都很好,但是時間一長,就可能出現一些問題。那么究竟是這種養豬方法不完善還是養殖戶操作不當造成的呢?

徽州“匠士” 2005年,安徽省南部的一個山區縣城——休寧,39位農村孩子由於製作了八仙桌太師椅,得到了中國首批“匠士”學位。在嘈嘈切切的鋸、斧、刨、鑿聲中,在老師教學生、師傅帶徒弟、師兄教師弟的和諧氣氛中,木工學校的“明日魯班”在迅速成長。這些經過嚴格訓練的農家孩子,將被打造成為擁有過硬技術水平和職業素質的徽州“匠士”。

華州皮影刻匠 2009年是“陽光工程”實施的第五年。五年來,千千萬萬的農民通過陽光培訓擁有了專業技能、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加了收入,也就此改變了人生。陝西華縣的皮影歷史悠久,而且被民眾喜聞樂見,但華縣皮影以前的雕刻藝術,主要是為演出用,用量很小。雨田社在陽光工程的扶持下,搞起了皮影雕刻培訓,成為農村的男女青年、殘疾人、下崗的職工、以及返鄉民工一個新的就業渠道。皮影雕刻技能的培訓,不僅解決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再就業問題,也傳承和發展了古老的民間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