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老年學》

《社會老年學》

本書由中國老年學會會長鄔滄萍教授主編。書中系統、全面地介紹、論述了社會老年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和研究方法,從人類個體老化、群體化、老年人的基本權利以及人口老齡化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等方面闡釋了老年學的基本理論,並提出了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基本對策。本書結合中國實際、自成體系、深入淺出,可作為大專院校教材。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編輯、剪輯:鄔滄萍

封面封面

ISBN:10位[7300033202]13位[9787300033204]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0

定價:¥38.00元

編輯推薦

社會老齡化現象的嚴重和加重趨勢,使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基本權利問題等問題深入影響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擔憂。《社會老年學》一書正是一本基於這一系列的問題出發,由中國老年學會會長鄔滄萍教授特別主編的專著,本書系統的揭示了老齡化問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論性著作。

作者簡介

鄔滄萍,1922年生,1941—1946年就讀並畢業於香港廣州嶺南大學經濟學系,1948—1951年在美國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攻讀並獲MBA學位。1951年回國後,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等校教授統計學、人口學和老年學並從事研究工作。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人口學、老年學的學科開拓者,是我國人口學最早一批碩士、博士生導師之一。1996年獲第二屆中華人口獎(科學獎)。現任中國老年學學會會長,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人口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市老齡科研中心名譽主任,中國老齡協會專家組組長。同時任國際老年學學會理事,亞太地區國際老年學分會理事。先後編寫、主編、合著、翻譯有《人口學辭典》、《人口統計學》、《商業統計學》、《世界人口》、《中國人口老齡化》、《轉變中的中國人口與發展》等著作20多部,公開發表《老齡問題和我們的對策》、《論老年學的形成、研究對象和科學性質》、《實現健康老齡化》、《增強全

目錄

第一編總論

第一章社會老年學的對象和任務

第一節老年學是一門科學

第二節老年學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老年學的任務

第二章社會老年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方法

……

書摘

三、社會老年學資料分析研究的幾個問題社會老年學作為學科還很年輕,歷史較短。研究者中既有不同學科的學者,也有不同行業的實際工作者;既有老一代學者,也有年輕的學者;因此,在同一問題上的研究方法和結論常有歧見是正常的。但是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任何結論都應產生於研究之後.這樣才能使觀點和以材料為基礎的論據相統一。因為蒐集、積累、整理資料的過程既是分析研究的過程,也是形成觀點、論據和結論的過程。然而,觀點與材料相悖的情況也是常有的。例如,有人認為家庭養老在弱化,也有人認為獨生子女促成了家庭養老的強化,但雙方都缺少有說服力的材料來佐汪。可能出自“唯上”、“唯書”或從一般定義出發,先人為主,材料常常牽強附會。更成問題的是用自己的主觀意志框套客觀現實,或找材料填充自己的框框。中國之大,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能找到,但這種填框式的做法絕不是科學研究。

第二,抽象法和實證法(分析)相結合。科學研究普遍採用抽象法,社會老年學套用抽象法比自然科學更為普遍,因為社會老年學的許多概念、範疇、原理和基本觀點都必須藉助於抽象法才能產生。抽象法對事物本質的抽象要捨去非本質的和無關宏旨的東西,但人口老齡化為時尚短,許多問題仍未暴露,很難嚴格區分本質或非本質,所以單憑抽象法是不夠的。社會老年學必須採用多種研究方法,如比較法、歷史法、邏輯法以及定性分析、實證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片面依靠抽象法來研究人口老齡化會導致陷入已開發國家的一般規律而脫離我國實際,流於空論,因此,必須加強實證研究。另一方面,只強調實證法而不重視甚至否認抽象法在科學認識上的作用,也就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其後果就是將研究停留在對調查資料的一般性描述上。不重視理論指導也不考慮價值判斷,即使調查資料是客觀的,也不能回答“為什麼”,更提不出應如何解決問題。如果把實證法簡單化,將調查資料不問時間、地點、條件到處濫用,也會導致錯誤的判斷。這兩種偏向在實際中都存在。

第三,證實和證偽。我國的社會科學在傳統上大多是用抽象法研究問題,不少文章靠引經據典來論證各種觀點,並以此作為權威的論據。不問實際情況,任何問題也解決不了。因此,近年來,大多數學者都傾向於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如實證分析、統計分析、數理模型,等等。由於人口老齡化是一個新的問題,社會老年學也很年輕,所以無論用哪種研究方法都有一個命題證實和證偽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