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歸來認此身:曾志回憶錄》

《百戰歸來認此身:曾志回憶錄》

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不少鮮為人知的歷史真實。文中樸素直白的敘述將會使我們對中國革命及革命者們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以至於曾志女兒陶斯亮看完本書後都驚呼:她竟對每一個細節都記得那么清楚。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這本書是鐵血柔情的女革命家曾志晚年在病榻上以回憶錄形式寫成的一部自傳,也是她有生之年寫成的最後一本書。在這本書里,曾志追憶了自己的家世,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自己的婚姻家庭,自己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胡耀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交往,自己親歷的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

作者簡介

曾志(1911~1998),湖南省宜章縣人。中圈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最早的紅軍女戰士之一,老一輩國家領導人陶鑄的夫人。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曾志幾乎經歷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歷史時期。從15歲進入湖南農民運動講習所,參加湘南暴動、上井岡山、馳騁閩東、轉戰延安、奮戰東北……到擔任瀋陽市委組織部長、廣州市委工業書記、中組部副部長等,這期間幾經磨難,直到1998年逝世。她的一生都前進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路上,出生入死,歷盡艱險坎坷。

目錄

第一章 少年時代
第二章 初涉洪流
第三章 經歷失敗
第四章 井岡上下
第五章 白區歷險
第六章 馳騁閩東
第七章 千里尋黨
第八章 武漢重逢
第九章 兩條戰線
第十章 寶塔山下
第十一章 轉戰東北
第十二章 工業書記
第十三章 陶鑄落難
第十四章 監管插隊
第十五章 北京“供養”

媒體評論

您所奉獻的遠遠超過一個女人,您所給予的遠遠超過一個母親。——陶斯亮
曾志同志不諱言自己的錯誤,不因黨犯錯誤而灰心。她一生中始終與黨走在勝利的快慰之中,也與黨共同走在錯誤挫折的折磨之中,並與黨共同糾正錯誤。面對革命鬥爭中的坎坷,能泰然自若地度過坎坷而不氣餒與卻步的,是真正了不起的“普通人”: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磨而不磷。——曾志一生的戰友、原河北省省委書記李爾重
《曾志回憶錄》一書傳主自始至終活躍在其丈夫之前,而不是陰影下。——網友留言
作者以一個獨特細膩的女性視角,以自己的生活為線索,把我黨領導人的生活予以具體場景化。傳主一生的經歷就是不斷革命的過程。其實大多數人的精神、肉體、家庭、婚姻部在革命中被燃燒了,在革命後能夠倖存下來,並且有能力把自己的經歷赤裸裸展現出來的我黨高級領導幹部,真是很少見。這本書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摘自網路一部落格
剛聽說陶鑄夫人曾志的回憶錄稿子時,很不以為然,心想:應該又是一種歌功頌德的“應試文章”吧。但看了幾章後,便愛不釋手,竟然一口氣讀完了,心靈深受洗禮。這是一本對人生、對智慧有很強啟迪性的書。作者第一線接觸當時許多的重要人物,從自己親身經歷出發,提供了眾多大事件的第一手史料。生動描繪在特殊年代裡,血與火的較量,生與死的考驗,生活的真實與殘酷,革命者的意志,作為女人的情懷,一個女人承擔起我們現在不可想像的各種重擔。讀罷此書,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什麼是堅強”!相信本書對於我們這些80後讀者也將是一個全新的視角。——本書責編手記

部分章節

第一章 少年時代
懸壺濟世的祖父和書呆子父親
我出生在湖南省宜章縣的一個官僚地主家庭。
我的祖父叫曾秦章,聽說清朝時在永新縣當過把總,相當於現在的縣武裝部長。雖是赳赳武夫,卻偏愛讀書,尤其精於醫道。不知何年何故,祖父解甲歸田,舉家回到宜章老家王家沖。
祖父自此懸壺行醫不再舞刀弄棒。憑著精湛的醫術和豪俠仗義、古道熱腸,祖父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中醫。他不僅在家號脈診病,還自己上山採摘草藥、搓藥丸、製藥膏。經常有人抬著轎子到我家?他去看病,祖父有求必應,遇到窮苦人家看病,就免費施診送藥,因此深得鄉人的敬重。
祖父是一個酒仙,每日三餐少不了酒。為此,家中專門騰出場所釀酒,母親過門後還學會了釀酒,以使家中常年儲備有六七壇陳酒供祖父享用。他還有一個怪癖,喜歡用打來的野味下酒,可新鮮那會兒卻不吃,硬是把肉擱在柜子里,待發臭後再吃。真讓全家人不可思議
在我六歲那年,祖父突然帶著我們全家人離開了王家沖,進城去了。在宜章縣城,祖父只花二三百元,就從一位急著用錢的破落財主那裡,買下了一座有好幾進且有店面的磚瓦大院。在那裡,祖父繼續行醫。但不到一年,祖父就病死了。不知祖父何時結下的一夥冤家,到家裡大鬧靈堂,祖母一氣之下,一周后也憤然離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