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智慧:學校沒教的15堂生存課》

《生存的智慧:學校沒教的15堂生存課》

真誠地希望親愛的讀者朋友能夠從《生存的智慧:學校沒教的15堂生存課》中感悟到生存的智慧和方略,讓自己更成功地、更快樂地、更美好地生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生存的智慧:學校沒教的15堂生存課》中介紹了你絕對需要的生存技能,如:目標規劃能力、心理調節能力、學習能力、抗挫能力、適應能力、創造能力、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協作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行動能力、交通能力、理財創富能力等等。

作者簡介

揭長春,1982年畢業於湖北大學中文系,曾任《幸福》雜誌編輯部主任,某集團公司CEO,某公司副總裁。出版作品有《警世忠言》、《醒世名言》等十餘種,商海搏浪的同時,筆耕頗豐,有豐富的創業、經世經驗。

目錄

第一課人生規劃能力——預訂未來的成功
有夢想,才有未來
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
設定目標的四項原則
一步步地分解目標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二課時間管理能力——充分利用每一分鐘
一寸光陰一寸金
掌控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把握今天,才能贏得明天
善於利用點滴時間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三課思考能力——前進的第一引擎
思考是前進的第一引擎
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里
打開思維的天窗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四課學習能力——不斷地給自己充電
知識就是力量
學習是終生的事業
活學活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五課創造能力——激發非凡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種生活技能
打破常規,才能出奇制勝
換個角度看問題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六課行動能力——一切從行動開始
拒絕拖延,立即行動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想吃櫻桃,要先栽樹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七課溝通能力——生活因溝通而美麗
溝通從心開始
學會讚美
理解萬歲
學會傾聽別人的心聲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八課交際能力——通過社交拓寬生活空間
成功離不開好人緣
尋找你生命中的貴人
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交際要看對象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九課協作能力——借用他人的力量
成功來自於合作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發現和利用別人的長處
藉助“外腦”,為我所用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十課變通能力——變通是永恆的生存法則
普天之下,唯變不變
換一條路可能會更好走
像蘆葦那樣柔順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十一課適應能力——順應環境才能安身立命
審時度勢求生存
不是要改變環境,而是要適應環境
順其自然才是最佳選擇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十二課心理調節能力——好心態決定好命運
心態決定命運
心態勝過出身和學歷
相信自己,你就是第一
讓自己的生活到處充滿陽光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十三課自控能力——內聖才能外王
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用理性來控制自己的情感
用毅力戰勝自己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十四課抗挫能力——學會在逆境中生存發展
不怕挫折,愈挫而愈勇
敢於直面人生的痛苦和不幸
穿越失敗,就是成功
本課重點
小測試
第十五課創富能力-像富翁一樣思考
金錢不僅僅代表財富
擁有一種財富的思維
精打細算巧理財

前言

前段時間,社會上非常流行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冬日的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從睡夢中醒來,它知道新的比賽就要開始,對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獅子,要想活命,就必須在賽跑中獲勝。另一方面,獅子思想負擔也不輕,假如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就只能餓死。
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強如獅子之強,弱似羚羊之弱,差別不可謂不大,然而在物競天擇的廣闊天地里,兩者面臨的求生的壓力卻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其實,作為百靈之長的人,同樣面對著生存的競爭問題。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這同樣也是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一個人只有首先生存下去,才談得上發展,才談得上成功。
由此可見,一個人活著,就必須考慮生存的問題。
而一個人生存的條件,不外乎三:出身、技能、態度。“出身”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定數,一旦成形,幾乎無法改變。
“技能”對大多數人來說,對其安身立命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古人曾說:“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任何人要想立足生存,就必須有一技之長,而一個人要想成功、要想致富,也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所以不斷地“投資”學習,你才會獲得雄厚的生存資本。
當然,三者之中,“態度”對人的命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積極的態度是人們爭取優越生活的惟一法寶。積極的態度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精彩書摘

第一課人生規劃能力——預訂未來的成功
有夢想,才有未來
有位偉人曾經說過一句話:“敢於做夢的人,未來是屬於他們的。”綜觀數千年漫漫人類歷史,幾乎每一步文明的發展與進步都緣於人們的一個夢想。正是一個又一個人類的夢想,才有了人類的進步與發展。
夢想可以激發一個人生命中所有的潛能,並使人走向成功。任何人的成功和任何奇蹟的產生都是夢想發揮作用的結果,都是苦心經營策劃追求奮鬥的結晶。夢想可以成就未來,可以使美好化為現實。
從遠古到現代人類從未熄滅過“飛天”的夢想。據歷史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渴望飛翔、夢想飛天首先來自遠古部落鳥的圖騰,人們希望能像鳥兒一樣自由地在藍天上飛翔,飛向遠方;人們希望飛上藍天,飛向藍天之外的太空,去看看那個“天外”神奇的世界;人們嚮往“天外”的美好生活,無論在西方人還是東方人的心裡,上天是天堂,天上是天宮,在那裡可以過上無比美好的神仙生活。人類渴望飛翔,渴望飛天,歸根結底,最大的願望還是要解決人間難竟的“凡事”。正因如此,飛天的故事才豪壯多彩。“嫦娥奔月”和希臘神話中的‘代達羅斯父子奔日”都表達了人類走出地球、邁向太空的美好願望。
在古希臘傳說中,有一個叫伊卡魯斯的人,據說他是第一個飛上天空的人。為了能像鳥在天上飛,他用蠟和羽毛黏成一雙人造翅膀,可惜才飛上天不久,蠟就在陽光照射下融化,他從高空直墜大海……
早在2000多年前,大智大慧的莊子也有著“飛天”的夢想。“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而到了清代,大文學家吳承恩在他的小說里又給遠古的人們想像出腳踏風火輪的哪吒、一個筋斗就能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駕祥雲而來的觀音菩薩……“千里眼”、“順風耳”、“七十二變”、“長生不老”,這位明清大作家把飛天的夢想渲染得出神入化,誘人萬千。‘
1783年,在法國巴黎郊外,造紙工人約瑟夫·蒙特哥菲爾突發奇想,他用亞麻布做成了一個直徑有30米的大氣球,結果,升到高空飛行了兩公里,轟動了世界。這隻氣球被人們公認為世界上的第一個航空飛行器。100多年前,萊特兄弟用木頭、電線、布料製作的飛機實現了首次飛行。飛行時間雖然只有短短12秒,卻是一次劃時代的事件。
今天,日新月異的飛機製造技術,已可以使人們在24小時之內飛抵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不斷進步的飛船航天技術,更是把“日行萬里”變為現實。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昔日詩人歸心似箭的期盼,在今天已成為活生生的現實。而伴隨著滑翔機、衛星、火箭、飛船和宇宙空間站、星際探測器等一系列的飛行器的上天,人類把一個又一個自己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正如西方諺語所說:“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所以,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明確的、正確的目標。如果將成功比喻為一次飛行旅程的話,那么它就是從目標開始起飛的。
上個世紀初,在瀋陽市的一所國小的課堂里。校長正在向一群同學授課。他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讀書?”課堂上頓時寂靜無聲。
停了片刻,一個同學畢敬畢恭地站起來回答:“讀書為了尋求生路。”
“不!是為了光宗耀祖!”他的話音剛落,另一位同學這樣道。
這時,一位同學從座位上站起來。他昂首挺胸、大聲回答道:“為了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
這位少年當時年僅12歲。他就是共和國的開國元勛、第一任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
事實上,一個人只有具有遠大的抱負,才會激發他們內在的智慧型,增強他們的鬥志,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目標是人生存的最高欲望,它是一切行動的”指揮棒”。只要你擁有了自己的夢想,並且相信你的夢想一定會成功,就沒有人能夠打倒你。
馬可尼發明無線電。是人生目標的實現。這個人生目標的實現,使得航行在驚濤駭浪中的船隻一旦遭受到災禍,就可利用無線電,發出求救信號,由此拯救千萬生靈。
電報在沒有被發明之前,也被認為是人類的夢想,但莫爾斯競使這夢想得以實現了,電報一旦發明,世界各地訊息的傳遞,從此變得如此的便利。
美國著名的事業安全顧問安德遜曾說過:“正確地確定目標,是事業成功的最基本保證。”有遠大目標的人,即使有再大的艱難險阻,也不能擋住他前進的腳步。因為你相信明天會更美好,就不會計較今天所受的一切痛苦。
實現遠大目標的人,他們有個共同的品質那就是百折不撓。
為解放中國人民而奮鬥一生的毛澤東,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目標,雖然經受了無數次的打擊與艱辛的磨難,但最後仍然以其百折不撓的意志,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實現了他的人生宏偉目標,贏得了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崇敬。
總之,目標是對於所期望成就未來事業的真正決心。只有在心裡樹立了自己的目標,你才容易產生奮鬥的力量,才可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沒有目標的人,人生是不完美的,生活是空虛和茫然的。在你的眼裡,一切都顯得渺茫,也不可能採取任何行動。人因目標而偉大,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取得重大的成就,全在於相同的第一步: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
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生需要仔細規劃,沒有仔細規劃的人生是茫然的人生。如果一個人只是樹立了目標,而沒有規劃人生的習慣,那他注定要平平淡淡地走過這一生,更談不上打開人生局面成就一番偉業。
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認真規劃,悉心經營。所謂人生規劃,就是自己在未來想做什麼,如何做,何時完成這些事情等,做一個計畫,然後按照這些計畫去努力。
一提起人生的規劃,我們就不得不提起楊瀾。作為當今中國一位傑出的文化產業名人,楊瀾走過的道路,令許多人羨慕不已,以至於很多人都說她太幸運了。因為從著名節目主持人到製片人,從傳媒界到商界,她一步一步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第一次變軌: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在成為央視節目主持人以前,楊瀾是北京外語學院的一名大學生。勤勉努力的她,不僅大膽直率,看問題也通常有自己獨特的視角。
1990年2月,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主持人。楊瀾以其自然清新的風格、鎮定大方的颱風及出眾的才氣脫穎而出。剛一畢業,楊瀾就正式成為《正大綜藝》的節目主持人。靠著自身的實力與魅力,楊瀾獲得了“十佳”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等。這是很多人一生都無法企及的知名度和注意力,也徹底改變了她未來的人生道路。
四年央視主持人的職業生涯,不僅開闊了楊瀾的眼界,更確立了她未來的發展方向:做一名真正的傳媒人。
第二次變軌:留學美國
1994年,當人們還驚嘆於楊瀾在主持方面的成就時,她又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辭去央視的工作,去美國留學。
在事業最明亮的時候選擇激流勇退,這就意味著她要放棄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觸手可得的美好未來。但26歲的楊瀾毅然決然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國際傳媒專業。
在異國他鄉的生活,比想像中的還要艱苦。談起這段生活,楊瀾說:“有些人遇到的苦難可能比別人多一點兒,但我遇到的困難並不比別人少,因為沒有一件事是輕而易舉的,需要經歷的磨難委屈,一樣兒也少不了”。
儘管如此,這段生活給楊瀾帶來的收穫要遠遠比磨難多。她的視野開闊了許多,更親身接觸到了許多成功的傳媒人和先進的傳媒理念。
第三次變軌:入主鳳凰衛視中文台
1997年回國後,楊瀾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機會。當時。鳳凰衛視中文台剛剛成立,楊瀾便加盟其中。1998年1月,《楊瀾工作室》正式開播。
鳳凰衛視的兩年,在楊瀾的職業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她不僅積累了各方面的經驗和資本,同時也預留了未來的發展空間。
兩年後,楊瀾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她擁有了世界級的知名度、多年的傳媒工作經驗,以及重量級的名人關係資源,對於她而言,進軍商界顯然所欠缺的只是資本而已。而她的愛人吳征,正是深諳資本運作的高手。
第四次變軌:創辦陽光衛視
1999年10月,楊瀾辭去了鳳凰衛視的工作。從鳳凰衛視退出之後,楊瀾曾一度沉寂。2000年3月,她突然之間收購了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路電視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殼上市,準備打造一個陽光文化的傳媒帝國。對於由電視界轉向商界這次轉變,楊瀾表示,她投身商界不是簡單地為了賺錢,還為了實現她過去不能實現的媒體理念。
為了抵禦全球經濟不景氣給公司帶來的影響,楊瀾苦心經營自己的公司。2001年夏,作為北京申奧的“形象大使”,楊瀾參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奧的活動。同年,她的“陽光文化”接手了中國最大的入口網站之——新浪網,開創了網路和電視相結合的時代,又與四通合作成立“陽光四通”,開始進軍網路業和IT業。終於,陽光文化在2003財政年度中擺脫了近兩年的虧損,取得了盈利。此後,陽光文化正式更名為陽光體育,與此同時楊瀾辭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電視節目的製作中。
楊瀾的成功之中,無疑有許多機遇的成分,也可以說是幸運的,但這種幸運,並非人人都能駕御的。它需要害智的眼光、獨到的操控能力,是職業經歷累積到一定程度厚積薄發而來。正如楊瀾自己說的那樣:“一次幸運並不可能帶給一個人一輩子好運,人生還需要你自己來規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