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碎》[小說]

《玉碎》[小說]
《玉碎》[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日本作家開高健以老舍之死為題材寫了一篇題為《玉碎》的小說,獲1979年川端康成獎。短篇小說《玉碎》用回憶的筆法記敘對中國作家老舍的懷念。1970年,才偶從舊報端上得知老舍自殺訊息的井上靖,隨即寫下著名散文《壺》,通過一個故事慨嘆老舍一定是那種“寧為玉碎”的文人。1978年,開高健索性以《玉碎》為題,寫了短篇小說,並成為川端康成獎獲獎作品。開高健,日本小說家。生於大阪市一個國小教師家庭。父親早逝,他過早地擔負起全家的生活。1949年入大阪市立大學法律系半工半讀。1953年大學畢業後入桑特利制酒公司從事宣傳工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日本作家開高健老舍之死為題材寫了一篇題為《玉碎》的小說,獲1979年川端康成獎。短篇小說《玉碎》用回憶的筆法記敘對中國作家老舍的懷念。1970年,才偶從舊報端上得知老舍自殺訊息的井上靖,隨即寫下著名散文《壺》,通過一個故事慨嘆老舍一定是那種“寧為玉碎”的文人。1978年,開高健索性以《玉碎》為題,寫了短篇小說,並成為川端康成獎獲獎作品。開高健,日本小說家。生於大阪市一個國小教師家庭。父親早逝,他過早地擔負起全家的生活。1949年入大阪市立大學法律系半工半讀。1953年大學畢業後入桑特利制酒公司從事宣傳工作。

創作始末

1957年以短篇小說《裸體皇帝》獲芥川文學獎,它寫一個畫商的兒子,畫了一張日本古代武士挽髻挎刀的裸體畫,老師悄悄把這張畫帶到畫商舉辦的畫展預選會上,審查委員對此畫大加貶抑,而當他們知道這原來是畫商兒子所畫,十分尷尬,相繼溜去。中篇小說《恐慌》(1957)描寫一個小城鎮發生百年未遇的鼠患,縣政府藉機營私舞弊,打擊為消除鼠患積極工作並揭發上級貪贓枉法行為的小職員,表明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薪階層儘管安分守己,仍然處於解僱與失業的嚴重威脅之下。書中對鼠患的描寫觸目驚心,寫法離奇,一般認為是模加繆的《鼠疫》之作。他的作品還有《巨人和玩具》(1957)、《日本三分錢歌劇》(1959)以及《越南戰記》(1965)、《夏天的昏暗》(1972)等,大多採取離奇的寓意手法,表現對資本主義社會黑暗現實的反抗情緒,以及個人在強大勢力面前的無能為力。

短篇小說《玉碎》用回憶的筆法記敘對中國作家老舍的懷念。

日本的作家學者對老舍之死這個題目始終關注,在老捨去世的第二年,著名作家水上勉就寫了《蟋蟀葫蘆》,以寄追悼之情。1970年,才偶從舊報端上得知老舍自殺訊息的井上靖,隨即寫下著名散文《壺》,通過一個故事慨嘆老舍一定是那種“寧為玉碎”的文人。1978年,開高健索性以《玉碎》為題,寫了短篇小說,並成為川端康成獎獲獎作品。有吉佐和子更是寫下了報告文學《老舍之死》。1989年,中園英助又有短篇小說《彷徨湖》問世。1991年,岡松和夫寫了另一篇小說《太平湖》。2002年,日本老舍研究會會長杉本達夫,連續寫出《關於老舍之死的斷想》兩篇。

法國學者巴迪也一直對研究老舍之死有興趣。他的《死亡和小說:論老舍的自殺》是篇頗為厚重的論文。相信湖北學者吳永平翻譯尚等待出版的巴迪學術專著《小說家老舍》,會為老舍研究提供新的學術視野。他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切入老舍研究。因為他覺得老舍是具有文化人類學眼光的一個作家。他還對老舍進行了三個方面的“個案研究”:第一是老舍的祖屬與其創作的關係,第二是老舍在漢文化背景下隱藏著的民族情結,第三是老舍的宗教信仰對其創作和生活道路的影響。他認為,正是老捨身上所具有的獨特的民族文化情結鑄就了不朽的靈魂。另外,他早在1980年就成立了一個世界性的老舍研究組織“老舍友人協會”。順便提一句,深受巴迪學術影響的吳永平現正在做重新解讀老舍的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