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象》

《猛獁象》

法國影片《猛獁象》(Mammuth)影片色調清新如夏日微風,黑色幽默中參雜一絲平凡人的苦澀。整個觀影過程中,觀眾笑聲不斷,頗受好評。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猛獁象》海報《猛獁象》海報

里奧和艾倫是生活在紐約的一對幸福的夫妻,里奧自己創立網站正在急速發展,他每天都要面對金錢問題的和許多重大的決策。艾倫是位急救科醫生,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搶救生命的工作中。大多數時間裡,兩人8歲的女兒傑姬只能和家中的菲律賓女傭格洛里亞呆在一起。為了女兒,艾倫也開始重新考慮生活和工作的重心問題。
與此同時,格洛麗亞也因為遠離親人而苦惱著,原來格洛里亞隻身來到美國賺錢養家,將兩個兒子留在了菲律賓。她10歲的兒子薩爾瓦多希望能夠找一份工作,以便讓母親能早點回家。當里奧從泰國出差旅行歸來後,他開始不自覺地改變原有的生活,而他的決定使得這個家裡的每一個人都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主題定位

《猛獁象》劇照《猛獁象》劇照

《通天塔》一樣,導演將故事背景分置於多個文化地理空間中,每個空間中既有自己的故事在發生,同時空間與空間又有著某種聯繫。在《通天塔》里,劇本選取了美國、摩洛哥、墨西哥、日本作為背景;《猛獁象》中,美國、菲律賓和泰國則是故事的分據點。《通天塔》的主題在於交流與溝通,包括夫妻之間、不同種群之間、父女之間、正常人與殘疾人之間等;而相比之下《猛獁象》的主題則顯得不那么明確,或者說它要明確自己的主題不太容易。《通天塔》是將一個永恆性的命題,即交流與溝通作為真正的訴求目標,只是把訴求過程構築在了“全球化”這個時代象徵上,從而使得影片主題在全球化這個方向上的擴展點到即止。

這是很聰明的處理方法,因為全球化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體驗過程,普通人對它的知覺難以系統化和概念化,更不可能上升到心靈與精神層面的會意。電影將具備人的本質性的命題引入,敘事則在剪輯、聲光等技巧成熟的基礎上有了更為強烈的代入感。此時,再以代入感來賦予人們對全球化進行主體間性的鏡像似體驗,達到理解和反省的人文目的則變得輕鬆,並且不易遭到意識形態上的詬病。《猛獁象》的導演肯定對《通天塔》內外兼修的底子有著很充分的認識,也明白《通天塔》在主題上對“永恆命題+全球化”兩個層次進行交融處理是它教易俘獲人心的關鍵,但是他堅持了自己,他並沒有大作永恆命題的文章來製造觀眾由內而生的心理貼合,而是更集中地將“全球化”當做訴求目標,把與“人”相關的各個面向則做散點化處理。
全球化主題是現代人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藝術作品生根發芽於這片土壤是理所當然。《猛獁象》的確有心瞄準了這塊處女地而來,影片的名字所含的豐富的全球化意味首先說明了電影對此主題的訴求。猛獁象滅絕的原因,至今沒有一個定論,但是我更相信演化生物學家Jared Diamond所持的觀點,猛獁象的滅絕不是冰期變化的結果,而是史前人類在全球的擴張所導致的。地球的各大陸、各文明在史前便是緊繫於同一血脈,人類在史前的大躍進中利用野蠻滅絕了標的原始和天然的猛獁象,在近代的大躍進中又利用槍炮、病菌與鋼鐵滅絕了標的純潔和本真的心性,時差數萬年,我們竟走了相似的道路。

“猛獁象”仨字兒還是那隻“猛獁牌”的“猛獁化石”材質的鋼筆,握在美國電子遊戲開發商手中的3500美元的天價鋼筆象徵著為資本家唾手可得的罪惡財富,而最終被泰國妓女以15美元賤賣的它則象徵著全球化潮流中,弱勢文化體因無知而遭受的欺壓。此外,在兩個主要人物的設定上,全球化意味尤為突出,一是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教育而去到美國的菲傭,二是為了討生活而服務於西方男人的泰國妓女。她們所選擇的生活,是其所處的經濟體捲入全球化市場的後果,對個體來說這是無奈之舉,對歷史來說這便是必然。電影還用一些情節暗示了政治立場,透露出批判和諷刺。比如在菲律賓狂妄作案的白人戀童癖,在美國超市里印著“MADE IN PHILIPPINES”的籃球,在美國家庭里擺放的數量誇張的匡威和耐克鞋。它們都帶著導演自身的思想信號,毫不忌諱地傳導了他對東西方碰撞所執的關切以及對資本主義的物慾解讀,這種意識形態的傾向強化說明了全球化是導演必定不願放棄的部分。

影片風格

《猛獁象》劇照《猛獁象》劇照

從風格上來看,《猛獁象》跟全球化的主題是相匹配的,它比《通天塔》顯得要“冷靜”。有啥樣的風骨必然要求有啥樣的體膚去包容,即電影的外在也要以“冷靜”示人。

於是,《猛獁象》有了一個跟《通天塔》最為相異的特點,後者更多地是用“講故事”來“敘述”不同的文化空間背景,以及“因果邏輯”地連線它們,而《猛獁象》更多地是以描摹人物的“狀態”來“闡釋”不同的文化空間背景,以及“並列整合”地連線它們。“故事”跟“狀態”一比,當然前者擁有更強的代入感,而後者擁有更強的催眠效應;“因果邏輯”與“並列整合”相比,當然前者更容易讓人覺察出全球是相連的,而後者則還需要人們進一步的想像;“敘述”跟“闡釋”一比,當然前者更適合體驗“交流與溝通”之類的生命內在,後者則更適合用來體驗“全球化”之類的社會外在。

除此之外,《通天塔》無論是在攝影還是配樂上,都在配合他講故事的風格,例如配合摩洛哥的荒涼,畫面的顆粒度就要明顯得多;配合墨西哥街頭的拉丁風情,剪輯和運鏡則快速而隨意;Gustavo Santaolalla的與情節和人物境遇互動極為緊密的配樂更為強烈地延展了故事的代入作用,完美地包裹了觀眾的感官。但是《猛獁象》的攝影更像是DV作品,光源和色彩上都追求自然,通篇沒有原創配樂。這些效果都在一定程度上驅使觀眾反覆地進入又退出電影,促發被動的“客觀”體驗。

影片直擊全球化洗禮之下人物的各種狀態,被散點化處理的是與內在和永恆有關的東西。比如Michelle Williams所扮演的醫生面對病人去世的悲痛、Gael García Bernal扮演的遊戲開發者面對異域風情的誘惑、菲傭母子間的遠離和思念等。這些要素要深究起來的話,其實也有共通點,那就是這個世界中的個體都找不到心靈的堅實寄託。Michelle Williams失去了女兒這一寄託,於是把寄託放在了自己救治的孩子身上,孩子的去世讓她瀕臨崩潰;Gael García Bernal暫離了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寄託,於是心就懸盪在欲望和道德之間;菲傭母子長期別離彼此的依靠,寄託於彼此的希望隱隱綽綽、搖搖欲墜。

《猛獁象》很明顯跟《通天塔》走的是“永恆命題”的同一條路子,但問題由此而產生了。電影的風格自始至終都是“講狀態而非故事的”,是“表客觀而非代入的”,這樣的風格模式讓人很難體驗到永恆命題製造的心靈映射。相反,該風格模式使得原本成立的“寄託”命題被降得很低,使得全球化主題在保持相同段位的情況下卻得到了假象的提升。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導演是想同時掌控“永恆命題”和“全球化”兩個部分,但最終落得左右不是,其堅持的風格扼殺了永恆命題的體驗,但全球化主題又因此淪為有著一半假象的真實。影片的結尾同樣可以說明《猛獁象》對自身的定位缺陷。跟《通天塔》一樣,主角們的困頓在結尾處都得到消釋。《通天塔》里兄弟二人在山上吹風的回憶、夫妻二人重歸於好、墨西哥女人得到兒子的懷抱、父女二人緊密相擁,他們消釋困頓的方式仍然是靠心靈,仍然緊扣永恆命題;而《猛獁象》里,雖然導演通過人物刻畫和劇情暗示很早就許諾了困頓的消釋,但實踐的方式卻不是慢慢滲透,而是主角們坐著飛機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情節一蹴而就的,仿佛全球化時代的交通便利才是眾人找回寄託的靈丹妙藥,永恆命題不但沒有通過人物命運的回歸而得到深化,反而衍生出一絲愚弄感。

幕後製作

蘭達·夢露、伊莎貝拉·阿佳妮、男主角傑拉爾·德帕迪約。蘭達·夢露、伊莎貝拉·阿佳妮、男主角傑拉爾·德帕迪約。

影片之所以叫猛獁象,不僅僅是因為德帕迪約飾演的猛獁體型巨大。他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在別人的攻擊面前手足無措,完全無法與狡猾的人類們交往,屬於在社會上無法生存的類型。他是一名屠宰場的工人,16歲起便開始工作,60歲退休。退休以後他才發現,在他混亂的工作生涯中,至少有六個僱主沒有為他在就業處註冊,如果他想每季度都領到足夠的養老金,他就得先拿到在這些地方工作的證明。在他妻子的催促下,他只好騎上他的“猛獁象”——一輛70年代的舊機車,去找回他六個曾經的僱主們,這趟旅程也將他帶回到自己曾經的工友,老朋友和久未聯繫的親人身邊。伊莎貝爾·阿佳妮飾演他的初戀,因為坐他駕駛的機車遇到車禍而死。她也在這段旅程中重現,使他回憶起曾失落的愛。但他略有神經質的侄女為他打開了一片新的世界,讓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
導演古斯塔弗·德·科文和本諾特·德爾賓一直以前衛的拍攝手法著稱,在本片中也是如此。一段低角度晃動的綠色景物引出片名,之後又出現了大量機車行駛在公路上的鏡頭,都是以16mm攝影機拍攝,顆粒非常粗糙,因此帶有回憶的感覺,讓人無法分清是現實還是過去。猛獁的侄女在影片中不時朗誦的詩歌,阿佳妮總是女鬼般突然出現在德帕迪約耳邊,這些都加重了片子詭異的氣氛。甚至在片後的發布會上,她的扮演者Miss Ming也在間隙突然念出奇怪的句子。導演古斯塔弗·德·科文和主演德帕迪約則一直強調,我們不想找出任何社會問題,這就是個藝術片。
片中充斥著很多很囧的笑點,因此並不顯得過分文藝:和超市的售貨員吵架兩人沿著櫃檯邊走邊罵,走到頭也就罵完了各自散去;推著手推車想抄近路結果夾在兩輛車之間出不來,只能棄車而逃;和舊時好友重逢躺在床上互相幫對方打手槍,最後還要自己補幾下;跑回家跟妻子表白,妻子正一手拿著剃刀,抬著手臂,腋下滿著白色泡沫。德帕迪約刻意增肥以顯得笨拙,增加了他的喜劇效果,他呆滯的表情則非常純真。扮演他妻子的尤蘭德·夢露也是老戲骨,把一個毫無姿色的胖大媽演出了柔美。阿佳妮總共只出現了五個鏡頭,沒有對白,全靠氣場壓陣。
與同樣是中老年男人尋找過去旅程的公路片《破碎之花》相比,《猛獁象》對逝去的青春並不感到苦澀和哀愁。導演對裡面任何一種愛都沒有深究,無論是猛獁的初戀,還是猛獁和妻子的感情。兩段關係都只是在一些閃回中提到,無法讓人有較多的感動。整片就像是在法國南部度了一個假期,沒有絲毫的沉重。
發布會結束時,導演古斯塔弗突然掏出波蘭斯基寫給他的紙條念了起來,內容是他對此片大加讚賞,並祝其獲得金熊獎,然後拿著紙條讓記者們大肆拍照。雖說這片子沒啥毛病,但要拿金熊,法國人也太忽悠了吧。

幕後花絮

《猛獁象》劇照《猛獁象》劇照

瑞典導演魯卡斯·穆迪森曾被英格瑪·伯格曼譽為“年輕的大師”,他的《同窗之愛》《同一屋檐下》《永遠的莉莉亞》都曾引起強烈的反響,使得讓這位瑞典天才導演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了追隨者。早在2007年的坎城電影節上,連續拍攝了《心洞》和《夢修羅》兩部非常實驗性作品的魯卡斯·穆迪森就公布了《猛獁象》的拍攝計畫,這樣是他的第一部英文電影。

影片匯集了蓋爾·加西亞·貝納爾、米歇爾·威廉士兩位出色的青年實力派演員,並在紐約、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泰國以及菲律賓等地拍攝。穆迪森這樣形容他的轉變:“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步,儘管我還不知道這將是進步還是退步。這部影片的故事線非常清晰,比起我之前的影片更容易讓人接受。而對於看過我其他電影的觀眾來說,這部片又與我的所有前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某種程度上,它跟《同一屋檐下》(Tillsammans,穆迪森拍攝於2000年的電影)很相似,但這部影片的主題更加嚴肅,其中一個主題就是關於處於危機中的兒童的,這也是我的電影的一貫主題。”

柏林影展

男主角傑拉爾·德帕迪約、蘭達·夢露。男主角傑拉爾·德帕迪約、蘭達·夢露。
法國劇情片《猛獁象》2010年2月19日在柏林電影節公映,成為最後亮相的“金熊獎”候選影片。這部電影在輕鬆幽默中探討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與情感,博得觀眾和專業人士好評。
“猛獁象”是影片中男主人公的綽號,這大概源於他高大肥碩的身材和不急不躁的慢性子。這名從未請過一天病假的工人辛勞半生,終於到了退休年紀。然而,當他去領取退休金時,卻發現他先前的一些老闆竟然“忘了”填報他的信息。
為領取到這筆養命錢,“猛獁象”不得不重新騎上1973年出產的老款機車,返回自己年輕時落腳的每個地方,尋找僱主並補辦手續。這次“回到從前”的旅程,勾起“猛獁象”不少傷感回憶:因他駕駛事故而喪生的初戀女友,年輕時一起玩耍如今已不在人世的老朋友和親兄弟。當他對今後的人生充滿迷惘時,特立獨行的侄女米思明讓他重新點起希望之火。最終,他衝破社會和性格的束縛,以嶄新面貌對待家人,擁抱生活。
巧合的是,男主人公給自己那輛舊機車起的名字也叫“猛獁象”。或許,這輛舊摩托正是男主人公本人的象徵。影片最後,他以不菲的價錢賣掉那輛機車,這似乎象徵,“猛獁象”將徹底告別過去的自己。
這部影片由法國導演兼劇作家伯努瓦德萊皮納與居斯塔夫德凱韋恩聯合執導。兩人在法國電影界堪稱“黃金搭檔”,迄今已合作11年,擅長用反諷和黑色幽默的方式針砭時弊,反映複雜的人性。
兩位導演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我們只想拍一部好玩但又感人的電影。男主人公就像一頭生活在狐狸世界的猛獁象,無時無刻不在面對一個比自己聰明和靈活的外部社會。”
與影片的輕喜劇風格相一致,這部電影的鏡頭語言靈活多變,而又簡潔明了,運用了大量跟拍和特寫,以此展現主人公“在路上”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變化。不少對白和情節設計幽默詼諧,具有典型的法國喜劇電影風格,令觀眾不時哄堂大笑。與此同時,它也諷刺了法國勞動機構的官僚作風,呼喚社會關注老年人退休後的失落感和無助感,提倡老年人應當盡情地享有愛和生活,不要被世俗觀念左右。
電影男主角由法國著名演員熱拉爾德帕迪厄飾演。這位主演過《大鼻子情聖》在撒旦的陽光下》等大作的演技派明星,出色塑造了一個外表肥碩笨拙、內心敏感善良的普通退休工人形象。女主角即“猛獁象”的妻子由法國電影最高獎“凱撒獎”最佳女主角獲得者約朗德莫羅扮演。
旅居德國的影評人錫德告訴記者,這部影片用不少細節和隱喻表現出主人公認識並超越自己的全過程。導演在駕馭節奏方面十分出彩,“總之,這是一部真實反映老年人真實心態、構思極其巧妙的電影”。
第60屆柏林電影節11日至21日在德國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近400部影片參展。《猛獁象》將與其他19部影片共同角逐定於20日揭曉的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
柏林電影節創始於1951年,以突出文藝色彩和鼓勵新銳力作著稱,與法國坎城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並稱歐洲三大電影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