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秘密保護法案》

《特定秘密保護法案》

《特定秘密保護法案》是2013年10月25日通過的旨在嚴懲泄露國家機密行為的一項法案,這項法案將防衛、外交、反間諜和反恐4個領域特別需要保密的情報指定為“特定秘密”,法案在附表中列舉了武器、彈藥和飛機數量與性能等“特定秘密”內容。國家公務員泄密將被處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合謀者和教唆者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2014年12月10日,《特定秘密保護法》正式實施。

基本信息

簡介

《特定秘密保護法案》遭七成人反對《特定秘密保護法案》遭七成人反對
《特定秘密保護法案》涉及防衛、外交、防間諜、防恐怖襲擊等,其核心內容是一旦泄密會對國家安全構成顯著危害,各行政機構的長官可將該機密指定為“特定秘密”。法案在“附表”中列舉了“秘密”範圍,包括武器彈藥、飛機的數量和性能,用於防衛的暗號與外國政府間的重要談判內容等。

泄密公務員最高可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教唆他人泄密者將被判處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制定《特定秘密保護法案》的背景在於“日本自衛隊可以在海外活動”這一日美兩國政府的戰略。日本自衛隊要與美國軍隊開展共同行動,美國需要向日本提供情報,並要求日本保守秘密。

歷程

《特定秘密保護法案》《特定秘密保護法案》
2013年8月27日,本政府確定了《特定秘密保護法案》的概要,該法將更加嚴厲處罰泄露特定機密情報的國家公務員等相關人員。

2013年10月3日,日本政府在秋季臨時國會上提出並成立了《特定秘密保護法案》,該法案中規定,國家防禦工作也應當做一條國家的重要情報進行保護。

2013年10月17日,在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分別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案》,針對泄漏國家機密的公務人員加強懲處。

2013年10月25日上午,日本內閣審議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案》,針對泄露國家安全保障等“特定秘密”情報的公務員,將判以最高10年刑期。

2014年12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顧國民強烈反對強行在國會通過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正式實施。

範圍

該法案按照(1)防衛;(2)外交;(3)間諜活動;(4)恐怖活動等4個領域,把一旦泄漏將對安全保障造成顯著影響的情報作為特定秘密,由外相和防衛相等人預先加以指定。

可接觸特定秘密的人員除內閣成員、副大臣、政務官外,還包括資格審查合格的公務人員和民間人士。

處罰

如果泄漏了特定秘密,將處以和美國一樣的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通過引誘公務人員等獲得情報也將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

爭議

日本各地超1萬人集會反對特定秘密保護法日本各地超1萬人集會反對特定秘密保護法
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外軍綜合研究室主任袁楊認為,法案表面上看似乎是對國家公務員行為上的一種規制,實質上則是企圖剝奪民眾的知情權、輿論報導的自由權和監督體制的行政干預權,安倍政府的這一舉動顯然是對日本所標榜的“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自我否定。

外交學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永生則認為,《特定秘密保護法案》與之前通過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法案》相配合,將導致以安倍為核心的政府行政權力過分擴大和泛濫,使日本走向更加集權的體制。另一方面,新法案單方面擴大了人為指定權,加大了國家公務員違法懲治力度,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日本憲法,為安倍下一步修改憲法、推行集體自衛權作了鋪墊。

二戰前,日本政府曾頒布《軍機保護法》,助長了日本軍國主義政府打壓國內反戰之聲、掃除異己、發動侵略戰爭的邪惡火焰。而正是在不受監督、無需對自己發言負責任的秘密會議上,日本政府確定了對外侵略的方針。強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案》,也讓人們對日本的走向產生了質疑和憂慮。

新法案將會為日本在外交、安全、軍事等領域的決策提供更多“暗箱操作”的可能,為加強日本軍事力量和制定更加強硬的周邊外交政策提供支撐。

實施

2014年12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顧國民強烈反對強行在國會通過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正式實施。該法強化了內閣對軍事、外交等國家機密事項的管理,加大了對公務員泄密的懲罰力度。

日本媒體評論

12月10日,數百名日本民眾冒著寒風聚集在位於首都東京的首相官邸前,反對當天開始實施的《特定秘密保護法》。12月10日,數百名日本民眾冒著寒風聚集在位於首都東京的首相官邸前,反對當天開始實施的《特定秘密保護法》。
《每日新聞》稱,該法最大的問題是,存在著日本政府為了隱瞞非法行為和腐敗而肆意制定特定秘密的可能性。

《東京新聞》指出,安倍政府不顧各階層民眾的反對,沒有進行充分審議,就通過該法,《特定秘密保護法》的實施讓人產生對權力濫用的強烈擔憂。

《周刊星期五》資深編輯成澤宗男表示:《特定秘密保護法》非常危險,主要是因為特定秘密的範圍界定不清,完全由政府任意指定。

從更加長遠的眼光來看,更多日本人應該站出來反對《特定秘密保護法》的實施,這比起將焦點集中在某個經濟政策更為重要,因為《特定秘密保護法》使日本面臨著再次發動戰爭的危險,可能使許多人無辜喪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