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

詞條主要介紹著名作家安徒生童話《燭》。

詩歌《燭》

作者宋 丁謂

詩詞正文

影抱銅芝直,光搖鑄鳳圓。
叢花生木蓼,凝密墮金蓮。
積貨徒供爨,當官竟不燃。
曾窺司烜氏,明燧奉高天。

安徒生童話《燭》

作者簡介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城一個貧民家庭,父親是鞋匠,母親以幫人洗衣維持生計。他早年失學,但喜好演戲,曾在舞台上跑過龍套,一直夢想著當個演員和劇作家。1819年隻身來到哥本哈根謀生,希望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因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接連碰壁。他刻苦自學,除了演戲和跳舞之外,也學習過丹麥文、德文拉丁文。安徒生一生旅行不停,作品生產的來源不絕。他總計寫了6部長篇小說,6部遊記,5部詩集,25部劇本,3部自傳,以及165篇童話。
內容介紹

有一支很粗的蠟燭,它清楚自己的價值。
“我的生命源於蠟,是用模子鑄成形的!”它說道。“我的光比別的光都亮,燃的時間也更長一些。我的位置在有罩的燭架上,在銀燭台上!”
“那樣的生活一定很美好!”油燭說道。“我不過是油燭罷了,在一根簽子上澆成的燭。我不能總是這樣,我常自我安慰,我總比一根小細燭①要好一丁點兒。它們只經過兩次澆浸,而我要經過八次,所以我這樣粗。我知足了!誠然,出身於蠟而不是油脂要高貴、幸福得多,可是都知道,這個世上的位置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您在大廳里的燈罩里,我留在廚房裡,不過那也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全家人的飯菜都是從那兒來的。”
“但是還有比飯食更重要的東西!”蠟燭說道。“歡宴!你看歡宴時的輝煌,和自己在歡宴中放出的光輝吧!今天晚上有舞會,不一會兒我和我的家人便要去參加了。” 話剛說完,所有的蠟燭便被拿走了。不過油燭也一塊被拿走了,夫人用嬌巧的手親自拿著它,把它拿到廚房。那兒有一個小男孩手提著籃子,籃子裡裝滿土豆,裡面還有一兩隻蘋果。這都是善良的夫人給這個窮苦孩子的。
“再給你一支燭,我的小朋友!”她說道。“你的母親要坐在那裡工作到深夜,她用得著它!”
這家人的小女兒在一邊站著。在她聽到“到深夜”這幾個字的時候,她高興地說道:
“我也要呆到深夜!我們有舞會,我會戴上大蝴蝶結的!”
她的臉多亮啊!那是歡樂。沒有蠟燭光能比孩子眼裡閃出的光更亮!
“見到她這副樣子我真幸福!”油燭想道。“我永遠不會忘記,我肯定永遠再也見不到了!”
於是它被擱進籃子,蓋起來。小男孩帶著它走了。
“現在我去哪兒!”油燭想道;“我要到貧苦人家裡去,這裡連一隻銅燭台恐怕都沒有。而蠟燭要插在銀燭台里,看著那些最高貴的人。為最高貴的人照明該是多么美啊!我命中注定是油脂而不是蠟!”
油燭來到了窮苦人家。一個寡母帶著三個孩子,住在富人家對面的一間低矮的屋子裡。
“上帝賜福給那位善良的夫人!她送給我這些東西。”母親說道,“這是一支很好的燭!它可以一直燃到深夜。”燭被點燃了。
“呸——呸!”它說道。“她拿來點燃我的火柴,氣味刺鼻!在富人家裡,是不會用這些來款待蠟燭的!”
那邊的蠟燭也都點燃了,燭光射到了街上。一輛馬車隆隆駛來,載著身穿華貴衣服的客人參加舞會,這時音樂響了起來。
“那邊開始了!”油燭想。它想著那個富有的小姑娘閃亮的面孔,比所有蠟燭都要明亮的面孔。“那個情景我再也看不到了!”
這時,貧苦人家最小的孩子進來了,這是一個小姑娘。她摟著哥哥姐姐的脖子,她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講,所以必須悄悄地說:“我們今天晚上——想想看!——我們今天晚上吃熱土豆!”
她的臉發出幸福的光亮,燭光正射在她的臉上。她臉上露出的歡樂和幸福,和富人家的小姑娘一樣。那邊的小姑娘說:“我們今天晚上有舞會,我要戴上那個紅色的大蝴蝶結!”“吃熱土豆也那么重要嗎?”油燭想道。“這邊的小孩也同樣這么高興!”它打了一個噴嚏。就是說,它啪啪地響了一下。再多的動作,油燭就做不到了。
桌子擺好了,土豆也吃掉了。喔,味道多美喲!真是一頓節日的美餐。然後,每人還分到一隻蘋果。最小的那個孩子念起了一首小詩:
好上帝,謝謝你,
你又讓我吃飽了!
阿門!
“說得多好,媽媽!”小傢伙喊了起來。
“你不必問,也不必說!”母親說道。“你心中只想著讓你吃飽的好上帝吧!”
孩子們都上了床。每人得了一個吻,很快便都睡著了。母親坐著縫衣,一直縫到了深夜,為了掙錢養活他們和她自己。富人那邊燭光閃閃,樂聲悠揚。星星照著千家萬戶,照著富家也照著窮人,同樣明亮,同樣慈祥。
“這真是一個十分美好的夜晚!”油燭覺得。“真不知道蠟燭在銀燭台里是不是更舒服一些。要是我在燃盡以前能知道該多好!”
它想到了兩個同樣幸福的孩子,一個被蠟燭照著,一個被油燭照著!
是啊,這就是整個故事!
①小細燭也是油燭。在丹麥做普通油燭,要在稠油脂里浸好幾遍,但在做小細燭時只浸一兩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