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記》

滄浪亭,在今江蘇蘇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為五代時吳越廣陵王元璙的花園,在園內建滄浪亭,後以亭名為園名。本文介紹了滄浪亭及滄浪亭園的歷代沿革和園林特點,同時也對宋人蘇舜欽的散文《滄浪亭記》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進行了賞析。。

蘇舜欽《滄浪亭記》

歸有光《滄浪亭記》

蘇舜欽《滄浪亭記》原文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並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槓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雲錢氏有國,近戚孫承右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號‘滄浪’焉。前竹後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乾,光影會合於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洒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於內而性伏,必外寓於物而後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於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於沖曠,不與眾驅,因之復能乎內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

蘇舜欽《滄浪亭記》題解

滄浪亭,在今江蘇蘇州市,為宋代詩人蘇舜欽所建。後代人在它的遺址上修建了大雲庵。明代文瑛和尚又在這裡重新修建了滄浪亭。本文作者用樸素簡潔的語言,自然流暢的筆調,記述了滄浪亭演變的始末。由於歷史的發展,各種古蹟都已經不復存在,然而,與盛極一時的吳越國的宮館苑囿相比,蘇舜卿的滄浪亭卻獲得了後人的讚賞。

蘇舜欽《滄浪亭記》譯文

我因為獲罪而遭貶,乘船南遊,在吳地旅行。起初侷促在屋子裡。時值盛夏非常炎熱,土房子都很狹小,不能呼氣,想得到高爽空曠僻靜的地方,來舒展心胸,不能辦到。

一天路過學宮,向東看草、樹鬱鬱蔥蔥,高高的碼頭寬闊的水面,不像城裡。循著水邊雜花修竹掩映的小徑,向東走數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六十尋,三面臨水。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旁邊沒有民房,四周林木環繞遮蔽,詢問年老的人,說:“是吳越國王的貴戚孫承佑的廢園。”從高高低低的地勢上還約略可以看出當年的勝概。我喜愛,來回地走,於是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築亭子,叫“滄浪”。前面是竹後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沒有窮盡,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影子會合於軒戶之間,尤其同風月最為協調。

我常常乘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遊玩,到了亭上就灑脫忘記回去,或把酒賦詩,或仰天長嘯,人跡罕至,只與魚、鳥同樂。形體得到了休息,心靈得到了淨化;看到的、聽到的沒有邪惡,那么人生的道理就明白了。回過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

唉!人本來是動物。情感充塞在內心而性情壓抑,一定要借外物來派遣,停留時間久了就沉溺,認為當然;不超越這而換一種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開。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場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憂悶致死,都是因為沒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雖已經被貶卻獲得這樣的勝境,安於沖淡曠遠,不與眾人一道鑽營,因此又能夠使我的內心和形體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憫萬古。尚且沒有忘記內心的主宰,自認為已經超脫了。

歸有光《滄浪亭記》原文

浮圖文瑛,居大雲庵,環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 :“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吳中,治南園於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佑,亦治園於其偏。迨淮海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後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雲庵也。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復子美之構於荒殘滅沒之餘,此大雲庵為滄浪亭也。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嘗登姑蘇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闔閭、夫差之所爭,子胥、種、蠡之所經營,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錢鏐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可以見士之欲垂名於千載之後,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游,呼之為滄浪僧雲。

歸有光《滄浪亭記》譯文

文瑛和尚,住在大雲庵,流水環繞,是蘇子美滄浪亭的故址。他多次求我寫滄浪亭記,說:“以前蘇子美所記的,是滄浪亭的勝景,於今請您記敘的,是我為什麼要建這個亭子。”

我說:先前吳越立國的時候,廣陵王鎮守吳中,造了一座花園在內城的西南面,他的外戚孫承估,也造了一座花園在它的旁邊。直到淮南一帶地方都歸了宋朝時,這些花園也還沒有荒廢掉。蘇子美開始建築的滄浪亭,到後來是和尚居住了。這樣滄浪亭就改成了大雲庵。自有了大雲庵以來又二百年了。文瑛尋訪古代遺蹟舊事,在這荒蕪殘破的廢墟之上重新恢復了蘇子美的滄浪亭,這樣又從大雲庵改成滄浪亭。

從古到今由於時代變遷,宮廷和街市也發生了變易。我曾登上姑蘇山上的姑蘇台,眺望那浩淼遼闊的五湖,蒼翠蔥籠的群山,而古時太伯、虞仲所創建的,闔閭、夫差所爭奪的,子胥、文種和范蠡所經營的,如今統統都沒有了,這大雲庵和滄浪亭又值得什麼呢?儘管如此,那錢鏐因天下紛亂才竊取了權位,占據了吳越這塊地方,國富兵強,傳了四世,他的子孫和姻戚,都趁著這個機會奢侈僭位,大建宮館苑囿,盛極一時,而蘇子美的滄浪亭,卻被文瑛和尚敬重如此。可見讀書人想要垂名千載,不像冰塊那樣一下子被溶解消失掉,這確實是有一番道理存在的呢。

文瑛好讀書又喜做詩,常和我們在一起(徒步雲遊),大家稱他為滄浪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