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十九)》

《溫故(十九)》

《溫故(十九)》,回顧歷史的真相,劉瑞琳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並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溫故(十九)》《溫故(十九)》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並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

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

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

對歷史文化遺蹟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作者簡介

張耀傑,民國歷史研究者,重新發掘陳其美的謀士沈翔雲周素子,遷居南半球的華人女性,晚年深情回憶艱苦歲月中的母親;魏邦良,直面文人的隱痛與暗疾,筆底梳理胡適的家教;筱毓,經歷大風大浪的時代,撰文介紹一位十級幹部的住房報告。

編輯推薦

《溫故》是堅持民間視角的讀物,擁有餘英時、白先勇、章詒和、邵燕祥、袁偉時、王學泰、程巢父、陳丹青、張鳴、謝泳、邵建、范泓、傅國涌、吳興文諸多撰稿人,風行多年。10月之秋,圓明園罹難150周年,《溫故》特稿“殘園驚夢:奧爾末與圓明園歷史影像(1873年),國人首次欣賞到的最早的圓明園高清照片,中華世紀壇舉辦夏秋特展,海峽兩岸老照片收藏第一人秦風、《城記》作者王軍、青年才俊徐家寧,聯手解讀圓明園……貼近讀者,探知歷史真相,保持理性聲音。

名人推薦

沈昌文我們現在學習外國,還是要回頭看看,而不能一味地往前看。

雷頤如果對歷史失去了記憶,對很多事情就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我們總說日本德國對二戰的態度不同,之所以有不同,在於兩國國民對那一段歷史的記憶不同。

秦風這么多年著意於材料的收集,目的是創造一種多元的對過去的認識,因為這是整箇中國人走向心智上成熟所需要的一種教育過程。無論如何,歷史有一種呈現自我的自然力量,它不會完全被遺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