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我們從這裡起航:精55國防班成長手記》

《清華,我們從這裡起航:精55國防班成長手記》

《清華,我們從這裡起航:精55國防班成長手記》是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精55班所有成員對大學四年成長曆程的回顧:初人大學的困惑,遭遇失敗的低落,歷經風雨後的成長,對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目標的思考……每位同學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無論是榮譽、是歷練、是挫折、是感悟……都毫無保留地記錄下來,呈現給大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些文字不僅是同學們對自己最可寶貴的青春時代的小結,也是奉獻給新世紀的大學生、年輕人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作為清華大學的國防生,同學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一切以集體的榮譽為重,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信“祖國終將選擇那些選擇祖國的人”。相信每位讀者都會從這個優秀班集體、從這群熱血青年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們對人生的思考、感悟中汲取到力量。

作者簡介

佩青,博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11月生,江蘇泰興人。2005年8月~2009年7月擔任精55班班主任,被評為清華大學優秀班主任。主要圍繞數控技術和製造裝備自動化學術方向開展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近年來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發明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2項;成果在國內外得到廣泛套用,2次獲清華大學效益顯著獎;獲清華大學實驗技術成果一等獎和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以第1、2作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SCI、EI收錄50餘篇,編著出版科技書籍2部,參編出版教材2部。

媒體評論

大學裡面的時間是善變的,它可以是很多的,多到你整天不知道乾什麼也可以是很少的,少到你需要經常熬夜來寫實驗報告。
——吳廣平
有些人覺得大學應該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學校,而我覺得大學應該選擇與自己風格相左的學校。如果讓死板的人來到清華,那他不會學會靈活;而讓輕浮的人去北大,那他也不會學會踏實。
——劉博
清華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大學,軍人是中國最好的男人,我要在中國最好的大學做最好的男人!
——胡天健
一所大學真正吸引人的不是它整潔美麗的校園設施,也不是它在全國高校里的名氣,而是蘊含在它內部的文化底蘊。
——謝賢明
我最不喜歡大學生活的一點:對人的情感關心太少。
——張震
我希望老師、家長以及其他人,在不知道大學是什麼樣的情況下,不要跟小孩亂講,有些學生可能會把這些(大學裡很輕鬆)作為考大學的動力,到時考驗他們的將會是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徐成
大學之痛,讓我意識到起點不重要,加速度不重要,速度最重要。
——王慶林

目錄

最好的男人?優秀的男人!——記精儀系精55班
揚帆起錨
大學之道
追求綠色夢想,回昧無悔青春
霧花水月
清華帶給我的
假如,我是一名大一新生
青春大概
大學印記
清華印象
劈風斬浪
拾稻穗——我的大學之道
建築希望燈塔,邁出勝利步伐
簡單的幾個詞語
軍人之家——我的大學
短暫的旅程,不小的轉變
大學之痛——紀念我的大學生活
足跡
蛻變
從死亡邊線走出來
回眸開顏
光陰的故事
《水滸》英雄冊
常憶葉老二三事
大四狂想曲
我和精55的故事
昨天
大學回顧
回首
一生知己
舵手叮嚀
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才培養中來——我的班主任歷程回顧
我與“精儀武伍”
我的帶班生涯
假如時光迴轉二十年
新的征程
附錄:精55班曾獲榮譽

前言

四年的清華大學國防班班主任工作,我分享了同學們太多的成長快樂,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大責任,同時也一直在思考目前大學生的成長和教育狀況。
一個孩子從國小到考上大學,需要十餘年寒窗苦讀,而家長也全身心投入、盡其所能為孩子的大學夢創造優越條件,並對孩子的前途寄予厚望。但是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把大學當成人生的“終點站”,以為上了大學就前程無憂,忽略了對學生的興趣開發和人生志向的長遠規劃,導致很多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大學觀”,往往在大學裡虛擲了青春。
通過“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考上大學以後,同學們有了更好的學習資源、更全面的訓練課程、更充裕的時間和精力,按理應該更加珍惜和努力,但實際上,他們在大學裡的學習狀況不容樂觀!部分學生缺失理想、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我管理能力和克制力差,加上電腦、網路、遊戲等現代社會的太多誘惑,分散了學生的大量精力,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當他們離開校門步入社會的時候,競爭力自然不很理想。
另一方面,從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出發,近年來高校招生是擴招再擴招,這使得有限的教育資源與大規模的擴招之間產生了矛盾,高校的培養模式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向了素質教育,高等學校、任課教師、大學生及其家長都需要更新觀念、改變方法,逐步適應當前的形勢並尋求新的、更好的模式。
當學生們在殘酷的就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時,往往只記得中學時期的刻苦,以及從國小到大學家庭的巨大投入,卻忘了自己在大學時期的懈怠,並過多地歸咎於國家和社會,造成社會的不和諧。這其中既有學校和社會的責任,也有學生個人的責任。所以無論是學生個人、家長還是教師、學校都應該好好反思,我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尤其應該多聽聽學生們的意見,真正為青年人的成長、成才創造合適的土壤和環境。
正是基於以上的種種思考,才有了這本文集。這本文集是精55班全體同學對自己親身經歷大學生活的思考與實踐的結晶,是高等教育改革實踐活動的一個案例。該文集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同學們經過對大學四年生活的仔細回味和反思後寫出來的,有的文章思想深刻、見解獨到,有的文章文筆細膩、感情真摯,還有的文章成熟老道,體現了一名當代大學生與時俱進的價值取向和崇高的人生追求。當讀完文集的初稿,我深深地吸了口氣,想起了作為班主任的自己和我的學生們一起走過的這四年不尋常的道路,想起了這四年和學生們相處的一幕幕場景,看著他們羽翼漸豐,本領漸成,我真的好欣慰,也真的很感動,為自己能成為這群優秀大學生的班主任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大學時代是人生的寶貴時代,學校和家長把學生最寶貴的一段人生路交給我來引領,是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的考驗。當我看著自己歷經四年精心呵護的幼苗茁壯成長並已經開始能夠經風霜承雨露,那種快樂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所以很樂意通過本文集與大家分享自己四年班主任工作的一些領悟。

精彩書摘

揚帆起錨
大學之道
上篇——道
大學的意義
大學,並非夢想的終點站,也並非如裝飾般華而不實,更非如法寶般可百盡其用、萬事皆能……。那么,究竟該如何給大學定位?它的意義又究竟何在呢?這個問題如疾風般猛烈地搔動著我神經的琴弦,久久不能平息,它的魅力更如一曲酣暢淋漓的樂音,讓我的思考像美麗的舞女一般不停地跳動在腦海的琴弦上,舞姿優雅、裙擺飄飄。就在我想通了“學習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的一剎那,那曾經遙遠、模糊、微弱的信號終於在觸動閘門的一瞬間寒劍出鞘、光芒四射,心靈空間中那片灰濛濛的區域突然變得明朗、開闊。“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對,就是這個最具高度的抽象概括漸漸滲入我的腦海中,並慢慢堅定起來。是的,學習的意義在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作為人生的重要學習階段、也是從“學”到“用”的過渡階段的大學,更是對“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一終極理想起著闡釋和深化作用的階段。若不懂得這一點,我們便無法不斷地開發出自身潛能的未知領域,亦無法盡情探知人類智慧的神秘,更無法為自己的生命注入持久不竭的動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