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電影]

《海魂》[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電影《海魂》是一部全明星陣容的大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國民黨海軍某艦艇官兵起義的故事。其中王丹鳳飾演的台灣侍女與趙丹扮演的水兵陳春官淒婉的愛情故事,更為該片添上了一抹獨特的柔情。1959年,該片獲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屆勞動人民電影節“為世界和平而鬥爭”二等獎。

這段插曲的出現,歸功於黃宗江特殊的海軍生活經歷,當時他曾與一位美國女教師墜入愛河。《海魂》里這柔美一幕則被人稱為中國版的《魂斷藍橋》。

基本信息

影片資料

《海魂》海報《海魂》海報
《海魂》劇照《海魂》劇照
片名:海魂
出品:海燕電影製片廠
年份:1957年
類型:黑白故事
編劇:沈默君、黃宗江
導演:徐韜
攝影:許琦
美術:丁辰、葛興
作曲:高田
主演:陳述(副長)
崔嵬(竇二鵬)
高博(老雷頭)
劉瓊(艦長)
趙丹(陳春官)
康泰(書記官)
牛犇(小虞)
王丹鳳(侍女)

故事梗概

《海魂》劇照《海魂》劇照(趙丹)
上海解放前夕,停泊在黃浦江邊的國民黨軍艦“鼓浪號”正滿載著貨物準備逃走。岸上潰亂的士兵眼看著“鼓浪號”揚長而去,憤而向兵艦開火。奸滑兇殘的艦長下令向岸上轟擊,頃刻間,黃浦灘上硝煙瀰漫,血肉橫飛。艦上一些有正義感的水兵,目睹此狀,深為不滿。水兵陳春官向大夥述說自己在岸上聽到的解放軍官兵團結友愛的故事,勾起了他們為擺脫困境的嚮往。“鼓浪號”到了台灣後,陳春官、竇二鵬等人對美國士兵的橫行霸道十分痛恨。一天,他倆遇見美國兵侮辱酒家侍女溫夢媛,即上前將美國兵打倒在地,但溫夢媛卻因此而失業。她迷惘地徘徊在海邊,憶起為參加二•二八台灣人民起義而英勇犧牲的父親,自嘆眼下孤苦伶仃的處境,終於投身海底。“鼓浪號”奉命開往長江口外,封鎖江口。途中,艦上反動軍官搶劫民船,槍殺無辜百姓,連艦上正直的官兵也不能倖免,士兵小虞也在酷刑下死於非命。水兵們的怨恨激憤情緒達到頂點,在陳春官等人的秘密串連與鼓動下,大家決定棄暗投明。某夜,霧海寂靜,凌晨兩點,艦上鐘聲驟起,陳春官高聲宣布起義,“鼓浪號”的官兵們,團結一心,擊斃了艦長和反動軍官,在解放軍的接應下,擊退了追擊的敵艦和敵機。艦上升起了五星紅旗,迎著朝霞,駛進了吳淞口,投入了祖國的懷抱。

獲獎情況

本片1959年獲第十屆捷克斯洛伐克勞動人民電影節“為世界和平而鬥爭”二等獎。

拍攝花絮

《海魂》劇照(劉瓊)《海魂》劇照(劉瓊)
1956年,我國著名的電影導演徐滔到海南拍攝藝術片《搜書院》,路過湛江,被湛江的美景深深迷住,情不自禁表白若有適合劇本必到湛江拍電影。這位曾導演名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名導果不食言。1957年他執導故事片《海魂》,覺得湛江的景色極適合劇情,第一時間便決定到湛江拍攝外景。1957年10月,上海海燕電影廠《海魂》劇組到湛江,趙丹、王丹鳳是影片的主角,也隨劇組同來。趙、王是我國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湛江觀眾早在《馬路天使》、《十字街頭》、《護士日記》、《家》等影片中領略他們超凡的演技和獨特的風姿。這是第一次有電影廠家到湛江拍攝電影,劇組在湛江的日子,成了新聞的大熱門,人們議論的話題。
故事片《海魂》描述國民黨軍艦“鼓浪號”的官兵不滿當局的黑暗統治和打內戰,與反動勢力作頑強鬥爭,最後率領艦艇起義回到人民的懷抱。趙丹在影片中扮演愛國正義的水兵陳春官,王丹鳳扮演貧苦出身的酒家侍女溫夢媛。電影很多內容與海有關,湛江的獨特環境適合劇情需要,拍不少外景鏡頭。海濱公園、洪屋街、棧橋碼頭、特呈島……都攝錄入了片中,其中特呈島的場景是全片重要的一幕。劇情中正因為溫夢媛飽受欺凌投海自殺,才激發陳春官決心起義。
影片中演員趙丹和王丹鳳在風景迷人的特呈島的海邊,演繹依依不捨的離別;王丹鳳滿腔悲恨,踏著特呈島浩白的沙灘,一步步走向大海結束花季年華的表演。他倆精湛的演技和秀麗的外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1958年影片公映,好評如潮,是最賣座的電影,1959年參加國際勞動人民電影節獲得為世界和平鬥爭二等獎。從影片角度說,特呈島美麗的沙灘,碧波如洗的大海,獨具的亞熱帶風光,五十年前早已進入億萬觀眾的視野,在中國電影外境拍攝寫下一筆。今日特呈島7公里長的沙灘,風光如故,是寶貴的生態旅遊資源。昔日大牌明星在海島留下的足跡,更是旅遊開發的一筆寶貴的名人效應。

故事原型

長治號戰艦長治號戰艦
1949年9月27日,新華社自南京對外播發了一條重要新聞。正式宣布民國海軍海防第一艦隊的旗艦“長治”號爆發武裝起義,已經加入人民海軍,這是繼“重慶”之後,又一艘成功起義的民國海軍大型軍艦。
“長治”艦,原名“宇治”,是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海軍在華的一艘著名軍艦。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憑藉強大的海空優勢,很快控制了中國沿海海域,當侵略行動逐漸向中國內地蔓延時,為了對付退入長江作戰的中國海軍,以及在內河配合日本陸軍作戰,日本海軍開始向中國大量派遣淺水炮艦。“宇治”正是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產物,屬於“橋立”級,該級軍艦的規模較當時投用在中國的大部分日本炮艦都大,設計當初的目標是用這類軍艦擔當長江炮艦艦隊的領隊艦或旗艦。“宇治”艦由大阪鐵工廠的櫻島造船所承建,1941年4月30日完工,隨即就被派遣到中國,負責長江江面的巡防“宇治”艦的正常排水量999噸,滿載排水量1350噸,艦長76米,寬9.7米,在長江上已是巨無霸一類的軍艦。為了適合內河航行,軍艦採用了平底船型,吃水只有2.5米。“宇治”的動力系統是兩台透平機,雙軸雙槳,功率4600馬力,航速20節。因為設計時想讓這類軍艦能兼顧在中國沿海進行活動,“宇治”不同於普通的長江炮艦,還具有很高的乾舷。“宇治”的武備包括充作主炮的3門120毫米高角炮(艦首1座雙聯,艦尾單獨安裝1門,這種火炮除可用來防空外,平射的威力也非常大。偽滿洲國江上軍的部分炮艦,也曾裝備過該型火炮),8門當作副炮的25毫米機關炮,艦尾還裝有深水炸彈投放軌道。在當時活動於中國的日本炮艦中,屬於火力強,設備較先進的1艘。
抗日戰爭勝利後,殘留在華的日本軍艦被民國政府接收。“宇治”於1945年9月13日在上海高昌廟被接收,更名為“長治”,編入民國海軍的海防第一艦隊。由於艦齡短,艦況好,噸位也大,成為抗戰結束後民國海軍內重要性僅次於“重慶”的主力軍艦。
抗戰勝利後的民國海軍,立刻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清洗風暴。當時,為了改變閩系勢力在海軍中占主導地位的局面,蔣介石起用陸軍出身的桂永清,取代福建人陳紹寬,出任海軍總司令。由上及下,大量非閩籍人員在海軍中得到重用,福建籍的官兵則受到非常嚴重的排擠。事後據“長治”艦的一些起義官兵回憶,那段時間裡,軍艦上如果發生閩籍士兵與其他省籍士兵的爭執,軍官通常是不問青紅皂白,直接處罰閩籍士兵。感覺沒有出路的憤懣情緒,充盈在民國海軍之中。“宇治”艦上42名閩籍士兵與1名台灣籍士兵,自發抱團合力,尋找出路,成為後來“長治”艦起義的主力。
1948年底,中共上海局與“長治”艦閩籍水兵的骨幹陳仁珊、林壽安、李春官等人進行了接觸和策反,埋下了“長治”號起義的火種。1949年下半年,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均被解放軍占領,為了扼殺解放區的經濟命脈,斷絕與國外的海上聯繫,民國海軍的軍艦被大量派到長江口實施封鎖。9月,“長治”艦奉命到長江口實施封鎖。鑒於長江口內就是解放區,艦上的閩籍水兵抓住這一有利機會,於9月19日凌晨2時5分敲響艦鍾,發動起義,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控制了全艦,成功駛抵上海。起義成功當天,為保住這艘難得的軍艦。“長治”號從上海上駛南京,因為連續遭到國軍空軍的轟炸,在缺乏有效防空手段的情況下,為保住軍艦不被炸壞,被迫於23日開海底門自沉,以待他日重生(為圖隱蔽,當時新華社對外報導稱被擊沉)。1950年,“長治”艦被打撈修復,主炮換裝成2門蘇式130mm艦炮,編入華東軍區第六艦隊,艦名最先更改為“八一”,後又改名“南昌”,成為新中國初期東南沿海作戰的主力軍艦。

幕後花絮

《海魂》劇照(王丹鳳)《海魂》劇照(王丹鳳)
儘管新中國海軍創建初期,曾發生過多起民國海軍艦船起義的事件,但論及驚心動魄的程度,都沒有能出“長治”之右者。軍艦上發生的激烈奪艦戰鬥,本身就是極富戲劇性和傳奇色彩的事件,加之“長治”艦進入人民海軍後,成為早期難得的大艦,備受社會關注。這艘軍艦不平凡的故事,也深深吸引了幾位電影工作者。
1956年,一部以“長治”艦起義故事為原型的電影劇本《海魂》殺青問世,倍受好評。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公司的海燕電影製片廠決定投拍,由曾導演過《一江春水向東流》、《關漢卿》等影片的著名導演徐韜執導。引來一時矚目的是,可能是這部劇本創作得太過精彩,很多著名演員紛紛自告奮勇加入拍攝,電影《海魂》中無論是主角或是配角,竟然全是50年代中國電影界的一線的明星擔綱。男一號趙丹,曾主演過《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林則徐》、《烈火中永生》等諸多優秀電影,女一號王丹鳳,也因主演的《護士日記》、《女理髮師》、《桃花扇》等蜚聲全國。其他演員還有:崔嵬(曾主演過《宋景詩》等影片,導演過《青春之歌》、《小兵張嘎》等。時任中南文化局局長,為了參加《海魂》的拍攝,做出了棄官從演的抉擇)、劉瓊(曾參演過《狼山喋血記》、《女籃5號》,導演過《青春之歌》、《阿詩瑪》等)、康泰(曾在《李時珍》、《青春之歌》等影片中出演主角)、蔣銳(曾參演《家》、《南海潮》等)、高博(主演《早春二月》、《51號兵站》、《張衡》)、鄧楠(主演《鐵道游擊隊》、《聶耳》等)、陳述(曾參演《渡江偵察記》、《鐵道游擊隊》、《紅色娘子軍》等)、牛犇(參演《沙漠追匪記》、《天雲山傳奇》、《郵緣》等)。一部影片裡能夠聚集起如此之多的一線明星,可謂是超豪華陣容。
更加令人拍案稱絕的是,電影《海魂》投拍時,“長治”/“南昌”艦正是人民海軍的主力,仍然活躍於江口海上。也正因為此,這艘艦況尚佳的軍艦自然而然被選入電影拍攝,而且在影片中留下了很多在水上航行的鏡頭。《海魂》成了新中國僅有的一部,由歷史軍艦自己扮演自己的海軍題材電影。劇中雖然將“長治”艦易名為虛構的“鼓浪”號,但是“鼓浪”艦的扮演者就是已經更名“長治”自己,看到影片中“長治”艦從黃浦江上緩緩駛過,演出自己當年的風雲往事時,相信每一位熟悉中國海軍史的朋友都會為之動容。
特殊的劇情故事,使得整部影片中,軍艦成了最重要,也是出鏡率最高的舞台場景。無論是軍艦的全貌,還是艦上的局部設施,乃至艙室內景,一點一滴,都為今天的人們了解、研究“長治”艦和新中國初期的軍艦留下了萬分寶貴的活資料。不過,稍有可惜的是,影片拍攝時的“南昌”艦,已經對艦上的武備做過了更新,日式的高角炮早就被替換不見,出現在片中的主炮實際是蘇聯造的130mm艦炮。影片片尾竇二鵬使用瞄準儀,指揮主炮對空作戰的特寫,更是130艦炮作戰系統的聚焦亮相,這一點小小的瑕疵,成了該部影片最大的遺憾。
起義奪艦,無疑是電影《海魂》全片的中心內容,不過這部電影的應題之話,其實是借著一幕愛情戲而到來的。作為影片中唯一重要的女演員,王丹鳳通常被認為是該片的女主角,實際上,她所扮演的只是一位配角,一位台灣酒吧里的侍女。然而,就是這位美麗的台灣侍女和她淒婉的命運,這段帶著淡淡哀愁的插曲,譜成了《海魂》里重要的樂章。
台灣島上,一間喧囂的酒吧里,醉醺醺的美國水兵在大呼小叫,歌女在唱著日文的“支那之夜”,一派商女不知亡國恨的景象。“鼓浪”艦放假上岸的水兵陳春官、竇二鵬、書記官、水手長老雷頭來到了這裡,忍受不了眼前的的景象,書記官央求一位美麗的台灣侍女,不要唱美國人點的日本歌曲,唱一首屬於中國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一身正氣的陳春官,和身世可憐不願做亡國奴的台灣孤女就此相識,相愛。一個隨意的場合,侍女不經意說起了水兵穿的海魂衫,說起了海魂的寓意,“大海上的事業,屬於有靈魂的人。”悲劇很快降臨,還是在那間酒吧,陳春官面對調戲侍女的美國水兵,揮以鐵拳。結局是可以想見的,陳春官被關入艦上的錨鏈艙,隨著錨鏈嘩嘩收起,身不由己地隨著軍艦開往了大海。受酒吧老闆威逼的侍女,不願自墮風塵,但又孤弱無依,在碼頭上遍尋她可以依靠的“鼓浪”號不得,最終默默走進了大海……
王丹鳳飾演的台灣侍女,是《海魂》影片中僅有的重要女性角色。台灣侍女和水兵陳春官淒婉的愛情故事,為這部軍事題材的電影添上了一抹獨特的柔情。

《海魂》與黃宗江

黃宗江黃宗江
熟悉電影的人大概都會很容易發現,這幾幕戲裡,導演特別安排了王丹鳳的幾個面部特寫,無論是表情還是鏡頭設計,像極了《魂斷藍橋》里的費雯麗。一樣戰火紛飛的時代背景,一樣的人物命運,《海魂》里的這一幕幾乎可以稱為是中國版的《魂斷藍橋》。
影片中,淒婉的愛情故事是全劇劇情的重要轉折點,醞釀出了水兵陳春官等最後發動起義的心理變化。而在真實的“長治”號起義事件中,原本並沒有如此感人的兒女故事,加入這樣一段插曲,可能要追溯到《海魂》編劇之一黃宗江自己的特殊生活經歷。
1944年末,歐洲戰場戰事接近尾聲,援引《租借法案》,美國政府贈送8艘軍艦,幫助重建中國的海上力量,以便在即將開闢的太平洋戰場中,中國海軍能夠承擔起護航等輔助任務,配合盟軍作戰。1945年春暖花開的季節,總計1000多名中國海軍接艦官兵抵達新大陸,進入邁阿密海軍訓練中心受訓。《海魂》的編劇之一黃宗江,當年就是這支隊伍的一員。
在這期間,一名喜愛電影,曾經當過演員的年輕中國水兵黃宗江,與他的美國女教師墜入愛河。兩人徜徉在美國南方和煦的春風中,長吻街頭。大時代變局下小人物的命運,往往無法自己左右。邁阿密的訓練結束,中國海軍轉往關塔納摩基地海上實習,一對戀人就此天各一方,再也未能相見。
“不久,我們艦隊轉赴古巴關塔那摩港進行實習。行前,溫妮正感冒,約我在wave宿舍客廳一晤,說了些一般告別的話,她送我出門,已握別,她又叫回我,說‘你不吻別我嗎?’長吻一別長別,此一別世紀末矣。”
半個多世紀過後,已是耄耋老人的水兵,還時常想起那位老家是美國肯塔基的姑娘,時常哼起他們在邁阿密臨別吟唱的歌曲:“你別哭吧,姑娘,今天別再悲傷,讓我們為親愛的故鄉歌唱,為那遙遠的故鄉歌唱……”
民國海軍內服役的特殊經歷,令黃宗江創作《海魂》時遊刃有餘,許許多多的海軍術語、傳統,艦上生活細節,都不經意地就流露表現出來,使得《海魂》成了一部海軍傳統味道最濃的新中國海軍電影。邁阿密瞬間天涯帶來的久久憂傷,又為《海魂》增添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劇中那位央求侍女唱一首“在那遙遠的地方”的年輕書記官,分明就是編劇自己的縮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