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

《洞穴》

影片《洞穴》是根據安德魯·韋特個人的一次探險經歷改編。導演:阿里斯特·格里爾森,主演:理察·勞斯伯格、瑞斯·維克菲爾德、愛麗絲·帕金遜等。該片由Diamond Pictures、Rogue Pictures電影公司製作,於2011年2月3日在美國、澳大利亞上映。

基本信息

【影片海報】 【影片基本資料】
◎譯名 洞穴/潛行深淵(港)/3D驚天洞地(台)
◎片名 sanctum
◎年代 2011
◎國家 美國/澳大利亞
◎類別 劇情/動作/驚悚/冒險
◎語言 英語
◎字幕 中英雙字
◎IMDB評分5.7/10(3,392votes)
◎IMDB連結http://www.imdb.com/title/tt0881320
◎檔案格式 XviD+MP3
◎視頻尺寸 624x336
◎檔案大小 1CD39x20MB
◎片長 104Mins
◎導演 阿里斯特·格里爾森AlisterGrierson
◎主演 理察·勞斯伯格RichardRoxburgh....FrankMcGuire
瑞斯·維克菲爾德RhysWakefield....JoshMcGuire
愛麗絲·帕金遜AliceParkinson....Victoria
DanielWyllie....George
ChristopherBaker....J.D.
AllisonCratchley....Judes
SeanDennehy....ChopperPilot
約翰·加文JohnGarvin....JimSergeant
艾恩·格拉法德IoanGruffudd....CarlHurley

劇情介紹

《洞穴》《洞穴》

影片根據安德魯·韋特個人的一次探險經歷改編,當初他曾潛水深入水下洞穴數英里,結果一場強烈的風暴讓他進來的地方塌方,把他困在了水下洞穴中,他後來獲救,這段經歷也就成為他創作劇本的素材。
擁有豐富潛水經驗的弗蘭克·麥克蓋爾數月以來都在南太平洋的沿岸幾內亞的埃薩阿拉附近潛水探險,兼帶進行一些洞穴探險。不過這些小打小鬧的探險無法滿足麥克蓋爾的雄心壯志,因為當地有一個尚未被探明的巨大洞穴。這個被人尊稱為“洞穴之母”的洞穴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結構最為複雜、最危險,也是最雄偉、最美麗的洞穴。為了成為名垂歷史的探險家,並創造人類洞穴潛水的世界紀錄,麥克蓋爾拉來了投資,找來了一批精兵強將,準備下洞穴探險。
開始的一切非常順利,所有的隊員都顯示出了良好的專業素質,所有的裝備都是頂級的,所有的計畫看上去都天衣無縫。不過隨著探險小隊的深入,大自然開始漸漸發威--路越來越狹窄、水流越來越湍急、水下的地形也越來越複雜。這時候,幾內亞計入了雨季,強熱帶風暴襲擊了這個國家。連續的大雨致使河水上漲,地下的水位也隨之上升。雨水倒灌進洞穴深處,在地底形成了“洪水”。巨大的洪水成為了探險小組的障礙,在失去幾名隊員之後,麥克蓋爾和隊內的喬什以及他們的資助人卡爾·何雷面對著食物和飲用水的短缺,不得不改變原先走回洞口的逃生計畫。他們只有通過潛水的方法,在複雜如迷宮搬的洞穴水體中,找到通往海洋的道路。這時候,麥克蓋爾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主宰著人類性命的什麼?是人類自己還是偉大的自然的偉力?或許在洞穴的處境裡,人類只是匆匆而渺小的過客。
編劇之一的AndrewWight曾在澳洲納拉伯平原(NullaborPlain)一個地下洞穴潛水探險時,不幸遇上山泥傾瀉險遭活埋,幾經辛苦靠水路逃出生天,並寫下這個生死一線的真人真事:電影講述潛水專家Frank率領探險隊深入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不毛之地,正當隊員潛入地底水洞時,卻遇著傾盆大雨,沙石雨水滾滾落下並封死了唯一的出口。要自救,就要利用手上僅有的器材,潛入錯綜複雜的水底迷宮,找出連線大海的秘道!

幕後製作

【來自現實的驚險故事】

電影《洞穴》劇照電影《洞穴》劇照
探險的故事不少,洞穴探險的影片也有,但那些大多是一些虛構出來的故事發生在一些虛構的洞穴中。雖然有的影片很精彩,但卻缺少了一些真實性,以及人類的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洞穴》這部電影雖然主打的是探險故事和驚悚情節,但故事主題卻來自於編劇安德魯·韋特的一次洞穴探險之旅。
數年前,安德魯·韋特聯合了另外15個探險家一起下到諾拉波平原的一個洞穴深處探險,但是卻不幸遭遇到了暴風雨,他們被困在地下很久。隨後,韋特帶領這群人摸索出了一條路,回到地面。安德魯·韋特說:“我們那次所探險的洞穴和影片中的洞穴非常相似,都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洞穴。我們遇險的時候是探險的最後一天,當時我們都在準備把所有的裝備送到地面,因為那個時候地面上的氣象條件已經不算好了。就在我們準備把氧氣瓶送出去的時候,風暴來了,一瞬間洞穴里發了洪水。我們能聽到洪水衝來的轟隆隆的聲音,然後能感覺到腳下的地面在顫抖,隨後一塊一塊的碎石頭開始從岩壁上剝落。最後,掉下來了一塊足足有一輛SUV那么大的石頭徹底堵上了出口。眼看事情發生了突變,我們只有在洞穴內自救。當時我們面臨的問題有很多,比如說食物短缺、氧氣不足等等。不過好在我們這15個人比較團結一致,最終終於在地下水系中找到了通往大海的出口。靠著僅存的一點氧氣,我們攙攙扶扶地回到了地面。”
由於安德魯·韋特本身就是一個紀錄片導演,再加上他的這次傳奇經歷有具有相當的戲劇性,所以他便想將其改編成一部電影。為此,安德魯·韋特聯繫到了自己的老搭檔詹姆斯·卡梅隆,卡梅隆聽到這個計畫後,欣然表示同意,因為卡梅隆本人首先是一個冒險家,其次他又是一個潛水愛好者,最後,他對這種要在“水池”中拍攝的影片充滿了興趣。卡梅隆說:“韋特的經歷實在是太讓人著迷了,我有時候也非常渴望自己也有這種非同尋常的經歷。現在,他提供了故事的藍本,我們為什麼不把它搬上銀幕呢?”

【卡梅隆的支援】

電影《洞穴》劇照電影《洞穴》劇照
有了卡梅隆的支援,這一切似乎開始變得簡單而明朗起來了,而且在他的幫助下,劇組搞到了兩樣“秘密武器”:3D和實時電腦合成技術--這兩樣東西的實力,我們已經在《阿凡達》中有所領略。卡梅隆說:“《阿凡達》是一部發生在純粹的電腦技術搭建的場景中的影片,可以說這是仙境,也可以說這是技術。而且,我個人的感覺是,每一幀畫面的成本越高,它距離真實生活也就越遠。所以,對於《阿凡達》來說,2D還是3D的差別沒有那么大,但是在《洞穴》中,因為一切的場景都來自於自然而不是想像和設計,所以3D將成為一種表現力,而並非像以往的3D那樣,只是作為技術而存在的。和《阿凡達》相比,《洞穴》的3D更逼真、更有感染力。”
為了能讓影片的導演擺平這兩個技術,卡梅隆專程前往惠靈頓,和導演阿里斯特·格里爾森(《大戰科科達》)會面,教會他如何使用自己的3D攝影機以及實時電腦合成技術。格里爾森說:“卡梅隆在惠靈頓呆了一個星期,主要就是教會我去用那些高科技的設備。看到那些設備的時候,我驚訝的不得了,雖然對它們早有耳聞,但是見到實物還是嚇了一跳。因為我們在監視器上看到的東西都是實時合成後的圖像,它們幾乎顛覆了以往拍電影的習慣。由於和拍攝《阿凡達》使用的是一樣的系統,所以我們也遭遇到了很多卡梅隆碰到的問題。不過,卡梅隆是一個技術狂型的工程師,只要我們在設備的使用上有什麼疑問,他都能給予100%的解答。”
在惠靈頓期間,卡梅隆給格里爾森放映了一小段他和安德魯·韋特拍攝的水下片段,這個小片段是3D的。看多之後,格里爾森說:“觀賞水下的3D影片是一種奇妙的感覺,那種感覺讓人恨不得馬上拿起手中的機器到水下去拍電影。與他拍的那些3D水下紀錄片不同,我們在影片中使用了兩台攝影機同時拍攝,一台叫做步幅融合攝影機,它能讓我們在後期對3D效果進行校對和更為精確的控制。”

【游泳池和40秒】

電影《洞穴》劇照電影《洞穴》劇照
通常情況下,演員們的試鏡是在導演的辦公室或者是攝影棚里完成的。可是因為《洞穴》的特殊性,導演把試鏡的場所搬到了游泳池裡。非但如此,通過試鏡的演員還要接受嚴格的潛水以及身體訓練,因為在格里爾森的構想中,所有的特技鏡頭都應該由演員本人完成。他說:“如果這些演員沒有辦法在身體上達標,我就不開拍這部電影。因為在水下拍攝有相當的危險性和偶然性,所以把身體鍛鍊好,才能避免意外和危險的發生。結果就是電影中展現出來的,所有的鏡頭都是演員們親自上陣完成的。在我的構想中,這樣的影片才更加真實,也許這些特技並沒有特技演員表演得那么精彩,但是你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演員的表演--而不是特技演員。我寧願看保羅·紐曼在銀幕上步履蹣跚,也不要看到導演把紐曼剪下到一個特技演員從50米喔懸崖上跳下去的鏡頭上。正是因為是演員自己在表演這一切,所以你能看到他們在危險面前的真實反應。不過,除了他們自己的表演外,有些鏡頭我還是找來了特技演員重拍一遍,這樣做是為了在後期剪輯的時候有較大的空間和選擇餘地。但是演員自己的表演才是成就影片的關鍵。”
由於卡梅隆的3D攝影機非常龐大且沉重,加之水下攝影的複雜性,所以有時候連續拍上12小時,能夠使用的鏡頭仍然只有40秒到1分鐘。對於這種“底下”的工作效率,格里爾森說:“雖然每天的進展並不大,但是在拍攝的過程中還是充滿了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這些事沖淡了工作了痛苦。我們在攝影棚的游泳池裡建造了一個水下迷宮的模型,這個模型大概有8×6英尺那么大。我們沒有遮蓋住游泳池,為了避免陽光的照射,我們選擇在夜晚工作。因為攝影機太重,在水下手持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找了不少大型的機械裝置固定並且移動它。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就是畫面,沒有出色畫面的電影,說到底是殘缺的。所以雖然說這是一個體力活,但它還是帶給了我相當的大的滿足感。”

拍攝花絮

電影《洞穴》劇照電影《洞穴》劇照

·影片改編自編劇/製片人安德魯·韋特的一次洞穴探險的親身經歷。他曾經和14名夥伴一起進行洞穴探險,但是卻被困在地下長達2天。進來的路被堵上了,他們只有另尋出口逃生。
·從2001年開始,安德魯·韋特成為了詹姆斯·卡梅隆的EarthshipProductions的製作人。在同卡梅隆合作前,安德魯·韋特就是澳大利亞知名的探險家、潛水教練和紀錄片導演。從1988年開始,他製作了40餘部紀錄片。
·本片是安德魯·韋特的編劇處女作,同時也是另一位編劇約翰·加文的處女作。
·本片使用了卡梅隆在《阿凡達》中使用的同一款3D攝影機拍攝。卡梅隆同時還是影片的製片人。巧合的是,卡梅隆本人也是一個潛水愛好者。
·由於影片中有一些較為極端的鏡頭和暴力,MPAA給了這部電影R級。
·影片投資3800萬美元,在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黃金海岸東邊的華納攝影棚內拍攝。
·影片上映前,華納公司改裝了數量卡車成為流動影院放映影片的片段和預告,這樣的宣傳將在美國的主要城市持續一個月。

主演資訊

1
理察·勞斯伯格
理察·洛克斯巴羅1962年1月11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是家中六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在去坎培拉學習經濟學之前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當一名演員。理察擅長用不同的口音和腔調來詮釋電影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徵。例如在《紅磨房》里為適應角色而發出像鴨子一樣的刺耳聲音,在《范海辛》中用低沉的羅馬尼亞語表現片中的吸血鬼,其精湛老到的演技讓人稱絕。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SanctumAustralia
WayfareEntertainment
EarthshipProductions[美國]
RelativityMedia[美國]
RoguePictures[美國]
環球影業[美國]
【發行公司】
DiamondPictures(2010)(Argentina)(theatrical)
RoguePictures[美國](2011)(USA)(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Iloura(visualeffects)
【其他公司】
CreativeArtistsAgency(CAA)securedfinancing
DolbyLaboratories[美國]soundmix FilmFinancescompletionguarantor
RelativityMedia[美國]funding
SoundfirmAustralia[澳大利亞]soundpost-production
SparkeFilmsHistoryDesignadditionalprops&costumes(uncredited)
WayfareEntertainmentfunding

發行日期

電影《洞穴》劇照電影《洞穴》劇照

阿根廷 Argentina2010年11月4日
馬來西亞 Malaysia2011年2月3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2011年2月3日
紐西蘭 NewZealand2011年2月3日
英國 UK2011年2月4日
加拿大 Canada2011年2月4日
美國 USA2011年2月4日
芬蘭 Finland2011年4月1日

製作團隊

電影《洞穴》海報電影《洞穴》海報

製作人:
BenBrowning....producer
詹姆斯·卡梅隆JamesCameron....producer
MichaelMaher....producer
PeterRawlinson....producer
亞倫·瑞德AaronRyder....co-producer
安德魯·韋特AndrewWight....producer
LeesaKahn....associateproducer
瑞恩·卡瓦勞格RyanKavanaugh....producer
BrettPopplewell....lineproducer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大衛·希施費爾德DavidHirschfelder
攝影Cinematography:JulesO'Loughlin
剪輯FilmEditing:MarkWarner
選角導演Casting:GregoryApps
藝術指導ProductionDesigner:NicholasMcCallum
美術設計ArtDirectionby:JennyO'Connell
視覺特效VisualEffectsSupervisor:DavidBoothPeterWebb
副導演/助理導演AssistantDirector:Ian'thistle'Thorburn

精美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電影《洞穴》劇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