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僧伽塔》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泗州僧伽塔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蘇軾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泗州僧伽塔①

我昔南行舟擊汴,逆風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勸禱靈塔,香火未收旗腳轉。

回頭頃刻失長橋,卻到龜山未朝飯。

至人無心何厚薄②,我自懷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

若使人人禱輒遂,告物應須日千變。

我今身世兩悠悠,去無所逐來無戀③。

得行固願留不惡,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舊雲三百尺④,澄觀所營今已換。

不嫌俗士污丹梯⑤,一看雲山繞淮甸。

作品注釋

①僧伽塔:唐西域人僧伽大師在泗州所建之塔。僧伽去世後葬其骨灰於於此。

②至人: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

③“去無”句:意思是我自己的升沉進退,全由命運安排,沒有什麼追求,也沒有什麼留戀,反映蘇軾因攻擊新法被貶後的消極情緒。

④“退之”兩句:韓愈《送僧澄觀》詩中說,僧伽塔經澄觀重建。有三百尺之高,到公元982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及984年(雍熙元年)均有增修。

⑤“俗士”:出家人目中的普通人。俗士,是作者自指。丹梯:指塔中的梯子。

作品簡析

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舊曆三月,作者奉命移知湖州,這首詩是過泗州時所作。此詩認為在同一時空里,人們的願望不同,造物主不可能全都滿足。全詩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餘味不盡。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今存《東坡全集》150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