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林徽因》

《永遠的林徽因》

林徽因是一位中西文化融合造就的新文化女性,她以與新文學共體的方式,張揚著自我的獨立品格,激盪著青春氣息與時代風雲的美麗人生,她讓我們見識了有別於傳統“象牙美人”的迷人風采。

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小說代表作《九十九度中》與散文代表作《窗子以外》,均已收錄本書中。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永遠的林徽因永遠的林徽因

《永遠的林徽因》涵蓋了林徽因先生幾乎所有的經典作品,無論是詩歌、散文、小說還是書信、劇本,都生動還原了一個至情至性,至真至愛的才女林徽因的形象。

精美秀麗的硬精裝版,是喜歡林徽因先生的讀者的珍藏首選。

編輯推薦

她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學家

她是共和國國徽的設計者

她更是一個至情至性的女詩人,

一個至純至真的女作家、

一個流落人間的精靈……

她是人間的四月天!

專業書評

林徽因不僅是一位建築學家,更是一位才情橫溢的作家和詩人。她溫婉清麗的文學天賦,把她與中國現代文壇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以“徽音”為筆名,發表於《詩刊》第二期。以後幾年中,又在《詩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報》、《文學雜誌》等,先後發表了幾十篇作品。涉及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和文學評論等不同題材。其中代表作為詩歌《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她的詩文多數是以個人情緒的起伏和波瀾為主題,探索生活和愛的哲理。詩句委婉柔麗,韻律自然,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讚賞,奠定了她作為詩人的地位。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築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揉合得渾然一體。她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不僅有嚴謹的科學內容,而且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和讚美祖國古建築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而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築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詩中,就以古塔檐邊無數風鈴轉動的聲音,比喻笑聲的清脆悅耳,直上雲天,既貼切,又新穎,別具一格。由於她兼通文理,在建築學和文學創作上都顯露出驚人的才華,所以在20世紀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譽,被列入當時出版的《當代中國四千名人錄》,與冰心、廬隱同為著名的閩籍女作家。

林徽因是一位中西文化融合造就的新文化女性,她以與新文學共體的方式,張揚著自我的獨立品格,激盪著青春氣息與時代風雲的美麗人生,她讓我們見識了有別於傳統“象牙美人”的迷人風采。

作者簡介

林徽因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閩侯人。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1920年4月,林徽因隨父遊歷歐洲,在倫敦受到房東女建築師影響,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在此期間,她還結識了詩人徐志摩,對新詩產生濃厚興趣,並在1923年開始參加徐志摩、胡適等人成立的新月社的活動。1924年林徽因赴美國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獲得美術學士學位,同時完成了建築系的全部課程,實現了她成為建築師的志願。1928年3月林徽因與梁思成結婚後回國,並先後出任東北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和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1949年後,林徽因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以及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紋飾和浮雕圖案的設計,並搶救和改造了傳統景泰藍工藝,為民族及國家作出了莫大的貢獻。1955年4月1日病逝於北京,終年51歲。摯友金岳霖上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可謂對這位才女恰如其分的讚譽。

媒體推薦

林徽因冰心提起林徽因,開口就說「她很美麗,很有才氣。」比較林徽因和陸小曼時,更以為林徵因俏、陸小曼不俏。
——陳鍾英《人們記憶中的林徽因——採訪札記》
頗值得回味的是張幼儀對林徽因的評價,當她知道徐志摩所愛何人時,曾說「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複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
——張邦梅《小腳與西服
她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
——費正清《費正清對華回憶錄》
沈從文眼裡的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蕭離則稱林徽因是“聰慧絕倫的藝術家”。費慰梅認為,林徽因“能夠以其精緻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
——卞之琳《窗子內外——憶林徽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