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抵達的列車》

《永不抵達的列車》

《永不抵達的列車》,中國傳媒大學兩名大學生在溫州動車事故中不幸遇難,花樣年華齊齊折斷,通過2011年7月27日《中國青年報》“冰點”的一篇報導,淚濕網際網路。僅網友林天宏、摘星手的兩條推薦貼文,微博轉發近10萬條,評論1.5萬條。

簡介

朱平和陸海天朱平和陸海天

2011年7月27日的報導《永不抵達的列車》,講述的是兩位在“7.23溫州動車相撞”事件中遇難的兩位大學生的命運。這則報導刊出後激起很大的反響。它通過儘可能真實地還原兩個年輕生命那一天的生活,讓人讀後感到“再大的悲傷也比不上具體而微的悲傷”。

事件

2011年7月23日7時50分
在北京這個晴朗的早晨,梳著馬尾辮的朱平和成千上萬名旅客一樣,前往北京南站。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箇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的大一女生,將在當天晚上19時42分回到她的故鄉溫州。23日一早,20歲的朱平穿上淺色的T恤,背上紅色書包,興沖沖地踏上了回家的路。臨行前,這個在同學看來“風格有點小清新”的女孩更新了自己在人人網上的狀態:“近鄉情更怯是否只是不知即將所見之景是否還是記憶中的模樣。”

就在同一個清晨,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2009級學生陸海天也向著同樣的目的地出發了。在這個大二的暑假裡,他並不打算回安徽老家,而是要去溫州電視台實習。在他的朋友們看來,這個決定並不奇怪,他喜歡“剪片子”,夢想著成為一名優秀的電視記者,並為此修讀了“廣播電視編導”雙學位,“天天忙得不行”。實際上陸海天並不知道自己將去溫州電視台實習哪些工作,但他還是熱切地企盼著這次機會。開始他只是買了一張普快的臥鋪票,並且心滿意足地表示,“定到票了,社會進步就是好”。可為了更快開始實習,他在出發的前幾天又將這張普快票換成了一張動車的二等座票。

23日6時12分,陸海天與同學在北京捷運八通線的傳媒大學站揮手告別。7時50分,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途經溫州南站的D301次列車啟動。朱平和陸海天開始了他們的旅程。幾乎就在開車後的1分鐘,那個調皮的大男孩拿起手機,在人人網上更新了自己的最新信息:“這二等座還是拿臥鋪改的,好玩兒。”朱平也給室友發了條“炫耀”簡訊:馬上就要“飛馳”回家了,在動車上,就連筆記本電腦的速度也變快了,這次開機僅僅用了38秒。D301上,陸海天和朱平的人生軌跡靠近了。在學校里,儘管他們都曾參加過青年志願者協會,但彼此並不認識。

7月23日20時01分
人們平靜地坐在時速約為200公里的D301次列車裡。夜晚已經來臨,有人買了一份包括油燜大蝦和番茄炒蛋的便當,有人正在用iPad玩“鬥地主”,還有人喝下了一罐冰鎮的喜力啤酒。據乘客事後回憶,當時廣播已經通知過,這輛列車進入了溫州境內。沒有人知道陸海天當時的狀況,但黃一寧在20時01分收到了來自朱平的簡訊:“你在哪,我在車上看到閃電了。”

20時24分,朱平又給黃一寧發來了一條簡訊,除了發愁自己滿臉長痘外,她也責怪自己“今年的成績,真是無顏見爹娘”。可黃一寧知道,朱平學習很用功,成績也不錯,“但她對自己要求太嚴了,每門考試都打算衝刺獎學金”。已經抵達溫州境內的朱平同時也給室友發了一條簡訊:“我終於到家了!好開心!”這或許是她年輕生命中的最後一條簡訊。

10分鐘後,就在溫州方向雙嶼路段下岙路的一座高架橋上,隨著一聲巨響,朱平和陸海天所乘坐的、載有558名乘客的D301,撞向了載有1072名乘客的D3115

兩輛潔白的“和諧號”就像是被發脾氣的孩子擰壞的玩具301次列車的第1到4位車廂脫線,第1、2節車廂從高架上墜落後疊在一起,第4節車廂直直插入地面,列車表面的鐵皮像是被撕爛的紙片。

7月23日晚10時左右,追尾事故發生約1個半小時後,D301次列車上大一女生朱平撥通家裡電話。做好一桌菜的朱媽媽從廚房跑去接電話,來電顯示是朱平的手機。“你到了?”母親興奮地問。聽筒里只傳來一點極其輕微的聲響,很可能是重傷的朱平用盡力氣留給母親的最後一點訊息。

各方反應

網友“藤邑”感嘆:媽媽的期望與欣喜,孩子的無望與不捨,這份情,誰來承載?

網友“艾數學”懷疑,也許是另外一種情形:不是“別了,媽媽”,而是“媽媽,我還活著”呢!

上海網友Jenny沉痛感言:“文字里有種燦爛青春的味道。人生剛剛展開,瞬間灰飛煙滅。”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徐泓教授讚許:“災難報導中,人性、人情是最真實、最動人的。感謝中青報記者的採訪與寫作。”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相信:“或許再過三年,人們提起這場發生在雨夜中的交通事故時,仍會想起這個標題——《永不抵達的列車》。

年輕記者趙涵漠擁有了自己的成名作,擁有了快速閱讀時代一篇長文的罕見點擊量,也擁有了同行前輩們的最高致敬——鼓勵原創的《南方都市報》、事發本地的《錢江晚報》都在轉摘這篇報導,逝去的朱平和陸海天燦爛的笑容再次綻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