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經典叢書--這回運氣好,沒有風》

步入經典叢書--這回運氣好,沒有風 內容簡介

尋大師之眼光,叩經典之大門。閱讀是個接受和思考的過程。通過閱讀散文精品,體味世界一流的作家對世象萬物的種種美妙的、藝術的文字傾訴;通過觀賞著名畫作,感受美術大師對繽紛世界的種種美妙的、形象的色彩描繪,進而感悟、思考……本書圖文並貌,製作精緻,為您打開藝術與大師的經典之門。

步入經典叢書--這回運氣好,沒有風 本書前言

散步好山好水間
(代序)
馮驥才
讀一篇好文章,每每讀到佳境,就會覺得有美麗主圖畫浮現眼前:欣賞一幅好畫,品味其中的意味,又會覺得似有好詩好文潛藏其中,為什麼呢?
首先由於作家與畫家的工作是一致的。他們都是在生活中去發現獨特而感人的事物,珍貴的情感,美好的心靈,還有深刻的思想哲理,然後分別把它們表現出來。
可是,所有藝術形式都有局限。文學與繪畫也不例外。文學可以直接表述思想,但不能叫“看到”生活本身;繪畫可以再現可視的生活景象,卻無法“畫出”思想哲理來。於是,作家與畫家便要做出各自的努力:作家採用繪聲繪色的文字描述,叫人自然而然地把畫面想像出來;畫家則設法將一些深邃的哲思巧妙地寄寓到形象中,讓人從中漸漸悟出,得到啟示。這些作家和畫家真是聰明極了!他們調動讀者和觀眾的想像與思考,來超越藝術自身的局限,從而使我們獲得賞心悅目的、豐盈飽滿的藝術享受。同時使得文學成了“可視的文學”,繪畫成了“可讀的圖畫”。文學與繪畫這兩 個世界就溝通起來了。
這溝通起來的兩個世界十分美妙。你是否知道,一些名畫和一些名篇散文,還驚人地一致呢!
現在這部亦文的書,便是本書的編者翻閱了大量的文學名著與名畫集,將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文章與繪畫找出來,編配在一起的。然而,編者們選擇的標準很高。對於這些文章與圖畫,不只求題材的相同,更求品格與意境的接近。所以在這裡,繪畫不是文章的插圖,文章也不是圖畫的說明。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圖畫與文章,全都有著很鮮明的個性,放在一起之後,便構成了很廣闊的可以自由聯想的欣賞空間。
這些本來積壓自獨立存在的文章與圖畫,現在發生了密切的聯繫。它們可以相互印證,可以相互充實,還可以相互引申和深化。繪畫使文章更具畫意,文章為繪畫平添詩情。這些名畫名篇萃集一起時,一方面使我們體味到美的話語多么豐富,人類的精神多么浩瀚,大師的創造多么繽紛;一方面,還使我們看到所有作家與藝術家的終極目標都極其一致,那就是對美與愛執著的追求!
我們翻閱這部半文半畫的圖書時,如同在山水之間散步。文如山,畫如水。時見山之巍峨,時見水之瀲灩。時而山影盡在水中,時而波光漾動在山壁之上;山水相映,意味無窮。
這是一部內容與形式都非常獨特的書,這是一部具有創作懷的書,這是一部製作精良、品位高尚的書。儘管書中的一些文章與繪畫,我們或許在別處見過,但把它們編集在一起之後的意義卻是全新 的。
我相信編者在編輯這部書時,一定充滿了發現的快感;我也相信讀者在閱讀這部書時,一定會充滿新穎的欣賞快感。我為這部書的出版而祝賀,並以此為序。

步入經典叢書--這回運氣好,沒有風 本書目錄

田野里的蜜蜂/儒勒・米什萊
陽光與黑暗/儒勒・米什萊
生與死/達・芬奇
我與繪畫的緣分/邱吉爾
觀舞/高爾斯華綏
世間最美好的墳墓/斯・茨威格
這回運氣好,沒有風/C・巴納德
奧勒與特露法/辛格
落花生/許地山
春底林野/許地山
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哈・紀伯倫
江上歌聲/毛姆
山口/黑塞
小主題・愛之永恆
媽媽的手/法捷耶夫
年輕的母親/瓦雷里
背影/朱自請
父親與我/派・拉格奎斯特

步入經典叢書--這回運氣好,沒有風 文章節選

生與死

生與死
達・芬奇
啊,你睡了。什麼是睡眠?睡眠是死的形象。唔,為什麼不讓你的工作成為這樣:死後你成為不朽的形象;好像活著的時候,你睡得成了不幸的死人。
每一種災禍在記憶里留下悲哀,只有最大的災禍――死亡,不是這樣;死亡把記憶和生命一股腦兒毀滅。
正像勞累的一天帶來愉快的睡眠一樣,勤勞的生命帶來愉快的死亡。
當我想到我正在學會如何去生活的時候,我已經學會如何去死亡了。
年歲飛逝,它偷偷地溜走,而且相繼矇混;再沒有比時光易逝的了,但誰播種道德。誰就收穫榮譽。
廢鐵會生鏽;死水會變得不清潔,在冷空氣里還會凍結;懶惰甚至會逐漸毀壞頭腦的活動力。
勤勞的生命是長久的。
河川之水,你所觸到的前浪的浪尾也就是後浪的浪頭;因此,對於時間要珍惜現在。
人們錯誤地痛惜時間的飛逝,抱怨它去得太快,看不到這一段時期並不短暫;而自然所賦予我們的好記憶使過去已久的事情如同就在眼前。
我們的判斷,不能按照事情的精確的順序,推斷不同時期所過去的事情;因為發生在許多年前的許多事情和現在仿佛是密切關聯的,目前的許多事情到我們後輩的遙遠年代將視為邈古。對眼睛來說也是如此,遠處的東西被太陽光所照的時候仿佛就近在眼前,而眼前的東西卻仿佛很遠。
唔,時間!你銷蝕萬物!唔,嫉妒的年歲,你摧毀萬物,而且用失利的一年一年的牙齒吞噬萬物,一點一點地、慢慢地叫它們死亡!海倫,當她照著鏡子,看到年月在她臉上留下憔悴的皺紋時,她哭泣了,而且不禁對自己尋思:為什麼她竟被兩次帶走。
唔,時間啊,你耗蝕萬物!唔,嫉妒的年歲,萬物因你而消逝!(芬榮譯)
萊奧納多・達・芬奇:
出生於義大利的芬奇鎮,在其十四歲以前沒離開過家鄉,其間曾受過一位建築學家的科學教誨,也顯示出了他的過人聰慧與多方面的愛好。
十八歲後開始在一些藝術家的工場裡為徒、習畫,並建立自己的藝術工場。日後他又以工程師、建築師、畫家、雕塑家的身份進行多方面的工作。
達・芬奇一生終日孜孜不倦地忙於科學和藝術研究與實踐,在很多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恩格斯曾評價道:“萊奧納多・達・芬奇不僅是大畫家,而且是大數學家、文學家和工程師,他在物理學等各種不同的領域中都有重要的發現。”
單就繪畫來說,達・芬奇的作品雖為數有限,但所顯示出的創造性光輝,卻是千古照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佐貢多夫人》。
《蒙娜麗莎》被世人視為奧妙、神奇的畫卷,現收藏於法國國立美術博物館,懸掛在羅浮宮的一間正方形大廳內,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平時的《蒙娜麗莎》展廳,晝夜戒備森嚴。然而,那些大盜們並未因此罷休,僅1987年到1991年就連續發生了四起偷盜行為,幸運的是均未得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