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話題》

《梁曉聲話題》

梁曉聲,原籍山東榮城,生於哈爾濱市。當代作家,梁曉聲的小說多描寫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實、動人的展示了他們的痛苦與快樂,求索與理想,深情的禮讚了他們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美好心靈與情操,為了一代知識青年樹立起英勇悲壯的紀念碑。 因為一本《梁曉聲話題》我從《掃描中國女性》開始讀到了從五十年代開始中國婦女的苦澀,也深感貼切。後來又因為看到他在該《話題》中的另一文章《〈廊橋遺夢〉中國性愛啟示錄》,就決定重看《廊橋遺夢》。學生時代看過這本書,但沒多大印象,因為在那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只要是什麼暢銷的、經典的都兼收並蓄,其實現在想來,那些個文學經歷,除了讓我學會使用華麗的詞澡和語句來表達我簡單的情感之外,並沒有什麼大的收穫。

梁曉聲話題 內容簡介

掃瞄中國女性
你對當代女性有什麼評價?
你對同代女性有什麼評價?
你對你上一代的女性有什麼評價?
你覺得這幾代女性之間有什麼不同?
你更親近哪一代中國女性?
……
近年,諸如此類的女性話題,是我經常“遭遇”的話題之一。
用“遭遇”這詞,意在表明,我非研究女性問題的專家或學者,也從未動過變成的的念頭。故幾乎對一切與女性相關的話題,不管成了“焦點”還是“熱點”,都不怎么去想的。所以常陷於窘境,怔怔然無從答起。
不消說,發問的差不多皆女性。有青年,有中年。
十之三四是讀者,問題提出在信中。
十之六七是記者,每每的,話鋒陡轉,冷不丁就當面擲過來。
於是我漸漸形成了這樣一種印象,當代女性,無論現代的還是傳統的,其實仍比較在乎當代男人們究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的確,大多數當代女性,自我意識早已不受男人們的好惡所主宰,但有時候卻依然希望從男人們對女性的評說中獲得某種好感覺。而這意味著,現代的其實並不像她們自我標榜的那么思想獨立;傳統的仍自甘地習慣於傳統。
有意思的是,我覺得――當代中年女性,似乎很希望從當代男人口中聽到比當代青年女性更高的評說。
而當代青年女性也是。
當代中年女性和當代青年女性,誰們更具風采,真的仍需由男人們來作結論么?
這現象不僅有意思,也有值得分析的意義。
遭“考問”的次數既多,心靜之時,難免就漫憶瑣思,一憶一軸,便產生了寫的衝動。所寫絕對地沒有文學的價值,但會有那么一丁點兒認知價值。一丁點兒而已,一丁丁點兒而已。既有,也就不算無聊了……

梁曉聲話題 本書目錄

一、掃瞄中國女性
五十年代的中國女性
五十年代的少女和“大姑娘”
六十年代女性
“文革”時代的中國女性
七八年至八八年的中國女性
九十年代的中國女性
女性共同擁有什麼?
二、俯瞰商業時代
紅蓋頭,“新娘子”
歷史,曾定商人聲名狼藉
在中國人心目中,商人是什麼?
我童年起的中國
商的機會何在 
世界的醜陋
三、我看“知青”
知青與紅衛兵
知青與知識
知青與知青文學
知青與“改革開放”
知青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知青與時尚
知青與消費
知青與兒女
知青與中國離婚率
…………

梁曉聲話題 作者介紹

梁曉聲――1949年9月22日出生於哈爾濱市。祖籍山東省榮成縣。1966年國中畢業於哈爾濱。1968年下鄉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一師一團、曾當農工、國小教員、團報導員。後因“思想錯誤”被罰於木材加工廠抬木。1974年被推薦上大學,成為復旦大學的“工農兵學員”。1977年分配至北京電影製片廠。1988年調至兒童電影製片廠於今……
主要作品有:《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浮城》、《泯滅》、《一個紅衛兵的自白》、《九三斷想》、《九五隨想》、《凝視九七》、《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