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和沒錢人》

《有錢人和沒錢人》

《有錢人和沒錢人》分為《春》、《秋》、《冬》三部分,形象地表現了哈里·摩根這個“個人主義者”失敗的一生。在《春》里,摩根從事出租釣魚船的行當,迫於生計,為他人運送“活貨”(偷渡者),為求自保,不惜以身試法,惹上了人命官司。在《秋》中摩根從事走私烈酒的買賣,過著在“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到了《冬》,摩根已經山窮水盡,為了掙錢而不擇手段,甚至同意接受把一夥搶劫銀行的古巴恐怖分子運回古巴的提議。雖然他在遊艇上幹掉了那伙恐怖分子,但是自己也中了槍彈,不幸身亡。這是海明威的一部引起評論家強烈爭議的作品。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海明威於1937年發表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指出美國貧富懸殊,有人鋌而走險。主人公哈里·摩根本是漁民,深深體會到下層人民生活的艱苦和法律的不公正。他為著使一家人不致挨餓,下海走私,是個非常兇狠的硬漢,過去曾因走私而被打斷了一支胳膊。他誰也不信任,單憑個人感受和本能混日子。對於有產者他有自發的仇恨,咒罵法律只能叫窮人挨餓。他要反抗。他孤軍奮戰,結果被人打死,臨終時說:“光桿兒一條,不管是怎么樣的人,根本他媽的幹不成事。”他又說一輩子闖蕩江湖,現在才曉悟這條道理。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國最傑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小說”中既有“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太陽照常升起》,反法西斯作品《喪鐘為誰而鳴》,塑造了不朽的“硬漢”形象並因此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也有出版六十年後才得到評家賞識的《春潮》,這些作品每一部都稱得上經典,反映了海明威在小說創作上的藝術風格和傑出成就,是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一份寶貴財產。

前言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南端和古巴首都之間,隔著墨西哥海灣。溫暖的灣流中蕃息著眾多的海魚。那一片海域是有錢人尋歡作樂的遊覽勝地,也是沒錢人賴以餬口的生存區。向遊客出租釣魚船不失為當地一種過得去的行當。開船的往往就是船主,靠他的船和駕船技術足以維持安居樂業的生活水平。
1937年出版的海明威的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就是以基韋斯特、哈瓦那和墨西哥海灣為背景的。書中的主人公哈里·摩根是一個開出租釣魚船的船長。他不屬於“迷惘一代”,而是個靠正當營生養家活口的普通人。但是,三十年代,書中寫的正是這個時代,整個西方世界的上空籠罩著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經濟大蕭條的烏雲。1932年,美國有四分之一的工人失業。書中的人物艾伯特靠羅斯福的“新政”以工代拯政策,挖下水道和拆除廢棄不用的有軌電車的軌道,“一禮拜只掙六塊半”。

精彩書摘

你知道,在哈瓦那一大清早是什麼情景嗎?那些流浪漢靠在建築物的一堵堵牆上,仍然在睡覺,那時候甚至給酒吧間送凍的大車還沒有過去哩。嘿,我們穿過從碼頭到“舊金山明珠”小餐館去的廣場,去喝咖啡;廣場上只有一個要飯的醒著;他在就著那個噴泉喝水。可是我們走進這家小館子坐下來的時候,他們三個人在等我們了。
我們坐下來;他們當中有一個走過來。
“說吧,”他說。
“這事我不能幹,”我跟他說。“我倒是想乾,算是幫個忙。可是我昨宿跟你說過,我不能幹。”
“你自己開個價吧。”
“不是錢的問題。我不能幹。就是這么回事。”
另外兩個人走過來;他們站在那兒,沉著臉。他們確實是相貌漂亮的傢伙;我倒是願意幫他們這個忙的。
“一千塊一個,”那個講一口好英語的人說。
“別叫我作難,”我跟他說。“我跟你說的是實話,我不能幹。”
“以後,情況一發生變化,這對你可是大有好處啊。”
“這我知道。我是完全支持你們的。可是我不能幹。”
“幹嗎不行?”
“我靠那艘船活命。我要是丟了那艘船的話,那就活不下去了。”
“用這筆錢另外買一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