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聞笛》賞析

《春夜洛城聞笛》賞析

全詩鑑賞這是一首情意綿長的思鄉曲。 本來是平靜的春夜,被一聲玉笛吹得陷入了鄉思的愁城。 藝術的感人力量是強烈的,也是真切的。

原文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東風滿洛城。
李白詩《春夜洛城聞笛》(黃仲金 書)李白詩《春夜洛城聞笛》(黃仲金 書)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全詩鑑賞

這是一首情意綿長的思鄉曲。
這是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所觸動的思鄉。從第一句的詢問口氣中,對此不期然而聽到的玉笛之聲,有些出乎意料。但它借著春天柔和的東風,吹奏著古老的《折楊柳》離別的曲調,破空而來,將綿長惆悵的鄉思灑滿了全城。在夜空中飄蕩著,一時間浩渺無際,抓住了人們的心靈。
本來是平靜的春夜,被一聲玉笛吹得陷入了鄉思的愁城。究竟是玉笛之聲有如此神奇的魔力?還是客居洛城的遊子太多?應該說首先是詩人自己積澱於心中的故園之思是深沉的,被笛聲中的樂曲一觸發,便更是不可收拾,廣漠無際地延伸開來,仿佛充塞於整個洛陽城,洛城便成了思鄉的愁城。
這是李白所特有浪漫的誇張手法,例如《子夜吳歌·秋歌》中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扌壽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是由月光、秋風,把征婦對良人的思念——扌壽衣聲中的玉關情,散布於長安;而這首詩則借東風吹揚的笛聲把故園情瀰漫於洛城。藝術的感人力量是強烈的,也是真切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