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說的是宇宙社會、人事最高的道理,變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歷史上人們一直用它來指導安邦治國齊家修身。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一、《易經》是宇宙的法則
古人曾言:“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在皇家“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編列中,《易經》均居首位,將易學視作何等重要。那么《易經》是什麼?占卜家說它是占筮書,氣象學家說它是天文氣象書,農業家說它是農事書,歷史學家說它是歷史哲學書,而文學思想家說它是一部文字優美結構嚴謹的人文書……眾說紛紛,就如瞎子摸象各言其是。《易經》是一部無字天書。“易是先民的一種科學,一種符號邏輯,代表了數理的,宇宙生命、個人生命的作用,是敘述人類太陽系統的宇宙中,日、月運行的一個大法則。”《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宇宙代數學,智慧中的智慧,包括了科學、哲學、宗教,一切都函蓄了。對中國的哲學、史學、文學、藝術、倫理、宗教以及天文、歷史、數學、醫學、氣功等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極高地位。老子道家的“無為而不為”的思想,佛教“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都是易學的陰陽辨證對立統一觀。天地間易經的哲學沒有迷信,可是卻有宗教家絕對的嚴肅精神。《易經》說的是宇宙社會、人事最高的道理,變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歷史上人們一直用它來指導安邦治國齊家修身。只是由於文字艱深,過於精練,在芸芸眾生中學易者就不多,“百姓日用而不知”了。我在此將對如何學習易學、運用易學、指導人生和事業,談談自己治學的經驗和體會,把大家帶上通神之路。
二、《易經》的理論、原則和法則
歷史上《易經》有三種:一、神農時代的《連山易》;二、黃帝時代的《歸藏易》;三、周文王被囚里所作的《周易》。《連山易》、《歸藏易》已失傳,現在所言的易經即是《周易》。
《易經》有三大理論精華:
1、陰陽對立統一: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兩個面,即對立又統一,互根互換。
2、五行生剋制化:將世上一切事物都歸類於水、火、木、金、土五類,它們相互制約相互生成。
3、天人合一:人和宇宙信息全息,互補調諧。
《易經》有三個原則:
1、不易:任何一種事物總是常常處在相對穩定狀態中,這時事物內部陰陽兩個對立面處於相對穩定之中。
2、變易:任何一種事物,當它內部陰陽雙方在矛盾鬥爭中,由量發展到一極值時必須會出現質變。
3、簡易:宇宙間天地自然法則本來就是簡樸平易的。
《易經》有三大法則:
1、理:即易理。易經中的哲理,探討宇宙人生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因。
2、象:《易經》中用卦象、爻象來表現世界生成發育萬有現象,從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
3、數:河洛理數,是現象中的數理,推演它的變化過程,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和後果。
掌握了《易經》的三大理論,明白了三個原則,就可以用三大法則來認識事物,適應事物,依據易經的法則來察往彰來,索隱探賾。也就是可以運用易學進行占卜,即現代人說的預測。
這裡必須強調只有用易學理論和原則作指導,運用易學法則進行預測的,才叫易學(或周易)預測,否則是不能稱為易學預測。
三、八卦是宇宙萬物運化的最高標誌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在《矛盾論》中闡述唯物辯證法時說道:“任何事物都由矛盾著的兩個對立面組成,它們即對立又統一,在一定條件下無不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實際上它闡述的這一個唯物認識論的基本法則是我們先人早就有的唯物世界觀,是易學思維的基本觀點,偉人毛澤東用現代語言來敘述清楚它。他所說的兩個對立面即我們上述的事物兩種陰陽對立的屬性,八卦的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四個陰陽對立面,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無不由於陰陽對立面的相互轉化而形成新的對立統一。易學概而言之為兩大功能:第一大功能為認識論,即如何認識宇宙自然、社會和人生;第二大功能為方法論,即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方法和手段來適應或改造自然、社會和人生,求得最好的生存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為兩論,他的“矛盾論”即對應易學的認識論,而“實踐論”即對應易學的方法論。
易學的表現形式為八卦,整部《易經》從頭至尾就是說卦解卦。《易經》由伏羲創八卦,文王被囚里演易而作卦辭爻辭,即《易經》的經部份,孔子寫出學易心得,稱十翼,即《易經》的傳部份,由經和傳兩部份組成我們現在學的《易經》,也稱《周易》。由於《易經》文簡意深,文字古繁,今人不易理會讀懂,但要學習易學及周易預測又必須讀《易經》,為了便於學習,不少學者將古《易經》用白話譯出,我本人喜讀的是湖南長沙嶽麓書社出版由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及弟子徐庭芹著譯的《白話易經》。《易經》的經部卦辭爻辭為古人斷卦的經驗,暫可緩讀。而作為後面的傳部即孔子作的十翼是必讀不可,且應逐字逐句反覆領會。由於全部《易經》是說卦,卦是《易經》的核心,要理解《易經》首先就必須要學好卦,理悟卦,看活卦,能隨時隨地用八卦對應萬事萬物,解釋萬事萬物的運化,從而成為人生命運和事物的主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