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與中國人》

《日本人與中國人》

中國人和日本人怎樣了解對方,這是在日本長大的中國人陳舜臣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日本人與中國人》一書中,提供了一個“讓雙方同時跳出彼此的那池水”的角度,好好看看對方的模樣。本書用比較的方式,散見於煙囪、盆景、食物、榻榻米等平日信手拈來的生活細微中,也散見於對歷史事件、人物、風俗的評析與賞鑒里。陳舜臣化大為小,書中沒有政論式的據理力爭,也沒有教科書式的教條,而是將反映兩國國民文化性格差異的細處娓娓道來。

基本信息

目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中目錄

前言

所獲獎項

作者簡介

名家推薦

基本信息

日本作家陳舜臣著,劉瑋翻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內容簡介

祖籍台灣、卻從小在日本長大的著名通俗歷史學家、暢銷書作家陳舜臣,作為生長在日本的中國人,不得不經常思考中日之間的差異問題。日本和中國是如大家所以為,是唇齒相依的鄰國嗎?日本人為什麼會有絕對服從的精神?日本究竟從中國學到了什麼?共用漢字的兩國在對同一漢字的解釋上有何差別?要正確理解對方,要從零的狀態開始,從頭學起。

書中目錄

致中國大陸讀者 陳舜臣
鄰人恰似一面鏡子 曹志偉
前 言
上篇
 一 唇與齒:交往的歷史——從中國古籍看日本歷史
互不相干的鄰居
暗號之扇
唯錦旗是瞻
 二 關於日本人與中國人的一問一答——你到底知道多少?
 三 “面子”與“物哀”——最根本的差異在於日本沒有黃河
全民學鳥銃
胡服騎射
同根
差別
 四 言靈——迷信“同文同種”的危險
路標.
模糊處理
不可迷信“同文同種”
 五 “皿統”與“文明”——日本文明的源頭在於“對血統的信仰,,
尊血主義
文明來自中原
文明的邊緣
最根本的差別
 六 “完整”與“不完整”——重視平衡的中國人與嗜好不平衡的El本人
鑿石之人
慕拉士的悲劇
對稱性
 七 “人性”和“分寸”——從自殺看差
羅敷之歌
  人
自殺的規矩
政治即文化
 八 我們這對鄰居——長短相補,此為天命
名與實
龍與鳳
下篇
 九 鄰人
 十 異同
 十一 漢字病歷
 十二 兩個《杜子春》
 十三 隱者
 十四 田岡嶺雲與嘉納治五郎
 十五 日中交往與朝鮮之役
 十六 曹操是奸賊還是英雄
附錄 陳舜臣大事年表

前言

這是我的第一本長篇隨筆集。
很久以前,寫過一本書介紹自己居住的城市——神戶的大街小巷,不過當時並未意識到自己寫的是隨筆。曾在小說中寫到過鴉片戰爭,最近又在一本實錄中做了一個總結,這更該劃分到紀實文學一類。
短篇隨筆倒是寫了不少,不能一一數來,但最初的幾篇仍是記憶猶新。我的小說處女作在昭和三十六年(1961)十月出版,隨筆處女作《歲末風景》於同年十二月刊登在《朝日新聞》上,是《朝日新聞》大阪總部的約稿,東京版也採用了。在那篇文章中,我這樣寫道: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至。本是頗有來歷的一天,然而從孩提時起,我對這一天的認識就只是“吃湯圓的日子”。每年冬至吃了湯圓,才感到歲末到了……
本意是介紹中國家庭的歲末風物。文中並沒有寫明這是全中國人的風俗習慣,但大多數讀者都這樣理解了吧。當時我也這樣以為。
文章刊載的那天正是冬至。那天早上,籍貫廣東的朋友打電話來說:“我們並沒有這種風俗。”
幾天后,在街上碰到北京出身的人,特意叫住我,說在北京冬至吃餛飩,而不吃湯圓。
於是我慌忙向其他地方出身的中國人打聽,原來冬至吃湯圓,只是台灣和福建兩省的風俗。
不得不承認,這篇隨筆處女作有失嚴謹。不過,我把這個地方性的風俗當成全國性的風俗,也不能說全無根據。
執筆當初,模糊想起了曾讀過的詩。作者名、原詩都記不清了,是某人在某家茶館吃到湯圓時寫的。當時並非冬至,選單上卻有湯圓,此人得知這家店常年備有湯圓,一時詩興大發。詩中有一句大意是“此處日日似冬至”。
中國方言很多,但文字全國通用,加上詩又追求平易近人,因此我誤認為冬至吃湯圓是全中國的風俗。大概寫那首詩的是地方的文人,或是在旅行和短期逗留中了解當地風俗的人。
數年前犯的錯誤,在此向大家坦白。在本書中,也許會犯同樣的錯誤。希望讀者先有思想準備。事後或許貽笑大方,但我還是斗膽寫了這本書。
作為在日本長大的中國人,從懂事之日起,就不得不經常思考中國和日本的問題,攢下不少積累,與諸君共享。對日本和中國的相互理解,如能盡綿薄之力,也會深感榮幸。
只有日中友好,本書作者才有安住之處。深知冬至湯圓之類的陷阱處處皆是,然而情不能自已,按捺住一腔熱情,冒險執筆向前。

陳舜臣
昭和四十六年(1971)七月一日

所獲獎項

江戶川亂步獎:日本推理小說界“登龍門”的獎項

直木文學獎:日本文學最權威的獎項

吉川英治文學獎:日本大眾文學領域的重要獎項
推理作家協會獎:日本推理小說最高獎項

讀賣文學獎:日本文壇門類最齊全的獎項

大佛次郎獎:日本優秀散文作品獎項
日本藝術院獎:日本文化藝術界最高獎項

作者簡介

陳舜臣,他是生於日本的華裔作家;他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大師級人物;他一生跌宕起伏,獲獎無數;他是一位實力派歷史小說家;深受柏楊、司馬遼太郎的推崇;他的作品風行日本四十年;他著述等身落落大滿百餘種;作品風靡銷量多達兩千萬;歷史小說、推理小說、隨筆遊記;無一不舉重若輕娓娓述來;身居海外遠觀國史;歷史命運帶來的漂泊感;造就了陳舜臣作品中尋找身世的主題;陳舜臣已成為日本的重要文化現象。

名家推薦

中國的歷史最久,中國的歷史書冊最多,可是中國人對歷史也最懵懂!不是我們忘本,而是史學家、文學家沒有把艱澀的古文史書轉化成現代語文,沒有把所謂學院派刻板的敘述,轉化成趣味盎然的大眾言語。如今,陳舜臣先生,這位文化界的巨手,擔起這項重任,他一系列的歷史故事,使斑斑史跡,變成生龍活虎!
 柏楊
  像陳舜臣這樣有成就的作家,可能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再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就是陳舜臣之所以為陳舜臣的理由。
沒有任何作家像陳舜臣那樣用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夾縫中生存的刻骨銘心的生活體驗去深入思考未來的。他這樣做的出發點當然是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並從事創作活動。
 稻畑耕一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