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伊甸》

《放逐伊甸》

沒有靈氣浩蕩,沒有靈性品格,就沒有文學的大美;沒有靈魂的呼吸,沒有靈性的眼睛,就沒有文學的生命。當宇宙向渺小傾俯,當永恆向短暫垂愛,那一刻,靈,如風般貫穿了書寫者與閱讀者。文學,僅是留下腳印的沙灘。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宇宙間的美到底從哪裡來的?這份美可遇不可求,一定不創生於我;這份美可詩亦可歌,一定不限自宇宙。
天地有大美,宇宙有深情,自然有真意。而萬物中獨有人之靈,與這份大美、深情、真意相遇,便產生驚心動魄的美感、情致、義膽。可見,美不是理性遺物,也非感性產物,而是比人更大的一種境遇,誠邀你謙卑進入。

作者簡介

施瑋,詩人、作家。六十年代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曾在北京魯迅文學院、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作家班學習。當過工廠技術員、團乾黨乾、總裁助理、文化公司經理、詩歌編輯、書商等。1996年底移居美國攻讀學位。現居洛杉磯,從事寫作、出版及文化研究。8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詩集《大地上 浴的女人》、《生命的長吟》、《被呼召的靈魂》、《十五年》等,詩文集《天地的馨香》;長篇小說《柔若無骨》、《柔情無限》、《放逐伊甸》、《紅牆白玉蘭》。從八十年代末起,在“人民文學”、“詩刊“、“星星詩刊”、“青春”、“雨花”、“人民日報”等全國各地報刊上發表詩作二百餘篇。1997年後主要在海外發表作品,人選多部詩選集,多部中、長篇小說在海內外報刊連載刊登。共有詩歌、詩評、散文、小說、劇本、文化研究論文、雜文等三百餘萬字發表于海內外。美國西南作家協會會員、世界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曾主編過《胡適文集》等多部文化、經濟、文學叢書及工具書。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遠處的樂園
第二章 放逐中的男女
第三章 純潔的利百加
第四章 飄蕩在地上
第五章 塵世中的愛情
第六章 罪伏在門前
第七章 勞苦的詛咒
第八章 一碗紅豆湯
第九章 追求美味的人
第十章 被吞沒的人
第十一章 彩虹在天
第十二章 名分與生存
第十三章 三口水井
第十四章 旋風中的城市
第十五章 被圍困的房屋
第十六章 平原上的鹽柱
下篇
第十七章 向南飛逝的女人
第十八章 心意兩茫茫
第十九章 幻境與現實
第二十章 沉淪中的引力
第二十一章 房子裡的婚姻
第二十二章 腐爛的契機
第二十三章 憑弔生命
第二十四章 哭泣在曠野
第二十五章 路到了盡頭
第二十六章 面對天梯的人
第二十七章 裡面的自己
第二十八章 另一個世界
第二十九章 生命的選擇
第三十章 此岸與彼岸
附錄 漂泊的宿命與回歸的坦途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遠處的樂園
北京的春天風沙瀰漫,婦女們頭上包著艷麗的紗巾匆匆地在街上行走著,戴航也在其中。不過,此刻,她突然地失去了。那與肉體牢牢粘合的靈魂隨著風中飄散的頭髮,向上騰飛。戴航覺得自己成了梵谷畫筆下的人,在向上飛升的時候,她被那雙灰藍色、憂鬱而瘋狂的眼睛伴隨著。
俯瞰灰黃模糊的城市,戴航努力地尋找那些應該象蝴蝶般飛舞的包頭巾,可是她只看見一些灰白或顏色混濁的蛾子在出沒著。那樣緩慢而疲憊,好象不是在飛而是在蠕動。她望著沉默、睏倦的城市,望著那些毫無意義爬動著的人,突然就悲哀起來。
多么無聊的生命啊!
戴航想起自己常常看的那本聖經。十年來她始終只看了頭幾頁,這個美麗的、神話的世界成了她枯燥生活中的綠洲。但她卻不敢,或說是不願看下去,她隱隱感到那裡面有些輝煌的故事、生動的人會讓她倒下來,使她無法再繼續浮游在平庸的生活中。
浮游。戴航的靈魂重新回到她肉體中時,她的肉體正浮游在污濁、混沌的空氣里。
已是黃昏時分,風沙懶懶地停滯著,在空氣里與沒有光芒的晚霞絲絲縷縷地攪拌在一起。戴航用力向自己裡面的“靈魂”嗅了嗅,遺憾地聞不到任何生氣。那神吹進來的生氣去了哪裡?我這個人裡面為什麼充滿了與外面一模一樣的“氣息”。
有多少生命如我一般無奈地停泊在浮游狀態中?有幾個人在注視這浮游呢?
她不由地往天上看了看,想像不出造這些生命的神是以怎樣的心態觀看著。憤怒嗎?悲哀嗎?亦或也如人般疲乏而麻木?她不希望他是木然的,如果他是木然的,那她的裡面就完全失去了一種基本的、出於本能的盼望。但她似乎又不能忍受慈愛,她不能忍受一雙父親的眼睛。她並不知道或準確地說不想知道,這種不能忍受是因著不敢奢望,是因著對失望的懼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