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財團之華爾街再無王者》

《摩根財團之華爾街再無王者》

這是一卷摩根財團的興衰史,描述了摩根家族四代人和他們所締造的神秘的金融帝國——J.P.摩根公司、摩根史坦利和摩根建富的發展軌跡。這是一卷蘊涵豐富的金融史,描述了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區150年的興衰歷程。這還不止是一部金融史,引人入勝地刻畫了摩根家族在兩次世界大戰過程中與當時政要及政府之間的周鏇與交易,更深刻揭示了金錢在各個時代的真正威力!在這裡,許多大名鼎鼎的偉人粉墨登場,亨利·福特、伍德羅·威爾遜、赫伯特·胡佛、富蘭克林·羅斯福、溫斯頓·邱吉爾等等,本叢書將描述他們一些鮮為人知的事跡。

基本信息

看點

摩根財團之華爾街再無王者摩根財團之華爾街再無王者

1.成為摩根的客戶,你就加入了富豪俱樂部;你可以有錢,但你可能只是暴發戶,加入摩根,你才能是貴族!
2.成為摩根的員工,不只是意味著豐厚的薪水,更是一種榮耀,是地位的象徵,意味著你開始進行另一種生活方式。
3.摩根是美國財富精神的象徵,也許美國滅亡了,摩根也不會倒掉!
4.摩根經歷了無數次戰爭和危難,但在每一次災難過後,它都能大發橫財,他永遠都是大贏家!
5.在上一輪金融危機中,摩根史坦利並沒有受損,貌似大贏家的高盛,在藍血的摩根看來,不過是個暴發戶。
6.摩根財團一度肩負美國外交部、中央銀行和財政部的職責,最終這些權力全部被政府收回,從此,華爾街再無王者。

內容簡介

摩根紀念館摩根紀念館

◆美聯儲是它的陰謀?

1914年,在摩根財團的幕後操縱下,政府成立了美聯儲。在傑克•摩根等大銀行家們的悉心“指導”下,美聯儲開始行使其職能。由此,摩根財團完成其恢宏夙願:大型私人銀行接手美國憲法原本賦予聯邦政府的貨幣控制權,實現以國家信用為後盾,行銀行卡特爾、貨幣托拉斯之實。
◆戰爭=商機?

1914年,一戰爆發,整個歐洲變成了地獄,而摩根財團卻從中發現了機遇。戰爭期間他們發行了大量戰爭債券,為英國採購充足的軍需物資,在自己大發戰爭財的同時,順帶促使美國完成華麗轉身——戰後由債務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並真正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邪惡軸心”的經濟引擎?

一戰後,處於全盛時期的摩根財團將其觸角像大章魚般伸向歐洲、美洲、遠東地區……與各國的政府保持私密的聯繫。然而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摩根,也不可避免地踏入了全球“惡性債務鏈條”,充當了日本、德國、義大利等未來“邪惡軸心”的經濟引擎。所謂的和平主義者,不知不覺中成為納粹的幫凶!留下了永遠也洗不掉的污點!
◆大蕭條的始作俑者?

一貫推崇英格蘭銀行體制和英國移植而來的“紳士銀行家準則”的摩根財團欣然傾盡所有幫助英國恢復金本位。然而,時代已然不同,金本位制度雖好,但已無力應付紛繁複雜的現實經濟情況。摩根財團為恢復金本位作出的種種努力,竟然為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埋下了禍根。
◆政府摘到摩根的王冠?

摩根財團的強權早已引起政府的不滿,而其為富不仁的形象在大蕭條時期也已深入人心,於是“收拾摩根”勢在必行。
1933年5月佩科拉聽證會召開,徹底毀了人們對於紳士銀行家的一切信任與幻想;1933年6月16日,《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通過,摩根財團不僅被生生分裂,其深入政府乃至各大企業的觸角被斬斷。從此,金融的控制權回到了政府手中,金融寡頭隻手遮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從此,華爾街再無王者。
◆成為政府的走狗?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鑒於摩根財團的豐富經驗和獨步全世界的業務能力,白宮不得不重新啟用摩根。就這樣,在政府的領導之下,摩根財團開始新的征程。顯示部分信息

作者簡介

柏陽,原名宋海蛟,現就職於《金融時報》,媒體人,常年耍筆桿子。東北財經大學畢業後赴澳洲留學,博士期間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對轉軌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史興趣濃厚,已出版多部相關作品。

專業書評

傑克•摩根傑克•摩根

摩根財團的神秘之所以引人入勝,欲罷不能,正是由於它與政府盤根錯節的聯繫。和古老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巴林家族一樣,摩根財團滲透到了許多國家的權力結構之中,尤其是美國、英國、法國,還有義大利、日本和比利時。

……即使在今天,與其他銀行相比,J.P.摩根銀行與各國中央銀行的關係也許仍是最為密切的。

今後再也不會有哪家銀行能像老牌的摩根財團那樣強大、那樣神秘、那樣富有。……20世紀摩根所代表的一切,在21世紀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使之再現。……往日的銀行世界——壟斷的財富與權力、令人炫目的藝術藏品、豪華的遠洋遊艇,以及與國家元首情同手足、君臨天下的銀行家們,一切的一切,都從我們的視野中漸漸遠去了。

——羅恩•徹諾
摩根財團的發展軌跡揭示了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許多生動的歷史畫卷:這裡有私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較量、政府調控和市場作用之間的衝突、孤立主義和海外擴張主義之間的鬥爭,商業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間的碰撞、個人意志和歷史規律的矛盾和最終的統一。

——金立群
隱秘低調是摩根堅守至今的信條,這也是財團長盛不衰、笑傲華爾街的根源所在。

——金融時報
從華爾街的標準看,摩根銀行並不算大,還有十幾家銀行擁有更多的資金。……其實關鍵的因素,與其說是金錢,倒不如說是信譽、人才。……摩根代表的已不僅僅是一家銀行,而是一種體制。

——紐約時報

媒體推薦

總統找財團靠山是必然的事情,財團間的鬥爭也是必然的事情。話說羅斯福和摩根財團有比較深刻的私怨,而洛可菲勒和摩根財團私怨也很深,雖說財團鬥爭都是既鬥爭又妥協,不太會孤注一擲到影響整個國家的安定,但這兩家的恩怨導致兩家財團的鬥爭已經越過財團鬥爭的潛規則了,過了紅線了,之前多次鬥爭已經影響到整個美國的安定和發展了,而且雙方多次斗到孤注一擲,到了不成功就元氣大傷的地步,連大規模搶銀行這樣的恐怖行為都出現了,連帶整個國家都動盪不休,實在不是財團鬥爭應有的姿態。

——搜狐讀書頻道網友評論
在一戰和二戰中,摩根的精英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對國家的和對敵人的。義大利、德意志、日本的戰前崛起和來自美國的貸款不無關係,盟軍的最後獲勝也離不開銀行家族的傾力支持。這是一個瘋狂的時代,代表了銀行家最後的榮光。拉蒙特、莫羅等傑出的摩根人同時也是傑出的外交家。他們具有世界範圍內的眼光,和各國交好,好做他們的生意。他們保持徹頭徹尾的紳士風格,不會放下自己的身段,而是用自己的高傲征服客戶。本書描寫的這段歷史,細緻、有趣,讀來讓人心潮澎湃而又忍俊不禁。

——鳳凰讀書頻道網友評論
直至美聯儲建立早期,JP摩根就是美國事實上的中央銀行。一個龐大的金元帝國,讓他成為了工業界的仲裁者,成為了金融界的庇護人。直到1929年的經濟崩潰,整個業界首先想到的還是JP摩根。然而,美聯儲終究開始承擔經濟危機的解決者。1933年銀行法的出台標誌著摩根財團開始走下神壇。時代轉變,財團終究拗不過政府,讀這段歷史,怎不讓人唏噓。

——豆瓣網網友評論
兩百多年來,作為美國金融的豐碑,摩根財團一直位於美國十大財團的核心,而其他財團則不斷進入或者被擠出十大財團之列。期間,雖然經歷歷次大危機,摩根財團依然擔任美國央行的角色長達150年之久。1933年,摩根財團被拆分出來的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也一直被國際金融界認為是繼續了摩根財團的霸主地位。有一種說法,說摩根是美國財富精神的象徵,它永遠不會倒下,或許真是如此!

——搜狐讀書頻道網友評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