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做人必須達到的境界》

《捨得:做人必須達到的境界》

如果把人一生中的獲得和失去相加,得到的結果為零,也就是說,人從來到這個世界到離開這個世界,失去了多少,必然也就得到了多少。學會在捨得中品味人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捨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做人與處世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一樣,是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體,存在於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妙細節,概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達到和諧,達到統一。
不要喜得而厭舍,其實這人生中,得中有失,失中亦有得,就看你如何去把握。
捨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做人與處世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一樣,是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體,存在於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妙細節,概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達到和諧,達到統一。

內容簡介

捨得,捨得,何舍何得?快樂與煩惱、自信與自卑、勇氣與膽怯……你必須做出最恰當的判斷,行動、選擇。只想取而不想舍,或者只會取而不會舍,擋不住各種誘惑,堅定不了信念,那么到頭來只會是心浮氣躁、一無所獲。若想駕馭好生命之舟,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永恆的課題學會捨得
捨得是一種情義,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領悟,它不僅是生活中的哲學,也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捨得,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捨不得;欲求有得,先學施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得失之間的取捨不可能兩全。大到國策商機,小到個人感情、家庭瑣事,如果做了一個錯誤的取捨,那么,失敗將與我們常伴。而懂得其中奧妙的人,則會把握好取捨的分寸和火候,從而掌握人生的主動權。古往今來,得大成而永載史冊者莫不深諳此道。

目錄

第一章 得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學問
01.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02.“舍”之東隅,“得”之桑榆
03.捨得觀影響人生的成敗
04.合棄是人生的必修課
05.得與失的轉換中見捨得
06.站在圈外看得失
07.取與舍的藝術
08.該舍則舍,該得則得
09.權衡利弊,舍小得大
10.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
第二章 人生沉浮,捨得中進退自如
01.以退為進,以舍求得
02.小不忍則亂大謀
03.捨得掩藏你的鋒芒
04.一時彎腰,一世尊貴
05.放棄是深層次的進取
06.碰硬不如繞一繞
07.改掉自己好為人師的毛病
08.能進能退,能屈能伸
09.得意時放下你的“忘形”
10.不可退讓的原則性問題
11.別人屋檐下,要捨得低頭
第三章 幸福公式,欲想得之必先舍之
01.想收穫就要先付出
02.分享會讓幸福加倍
03.愛是兩顆心的橋樑
04.給人滴水之恩,會得湧泉相報
05.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06.學會愛他人自己才會幸福
07.對人恭敬,就是尊重你自己
08.“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
09.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10.換位思考更有效
11.為別人點燈,替自己打算
第四章 為人處世,有所舍必有所得
01.舍掉小利,成就大事
02.吃虧是一種福
03.原諒生活的不公平,你才能快樂
04.吃小虧並非是一種損失
05.用理性度量得和失
06.捨得小利,著眼未來
07.雙贏才是真的贏
08.顧大局,不計個人得失
09.讓一點話語權給別人
第五章 心靈小屋,捨棄人性的拉圾
01.清掃心靈上的灰塵
02.別讓多疑折磨自己
03.趕走虛榮
04.掃除自卑,找回自信
05.割掉心靈上的毒瘤--嫉妒
06.甩掉消極,樂觀面對
07.放棄固執,選擇正確
08.貪婪會吞掉你的靈魂
09.別讓拖延毀了你
10.捨棄“拐杖”自己走
11.自私會吞噬你的心智
第六章 真情天地,捨得是情感大師
01.有一種愛,叫作放手
02.放棄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
03.學會捨得,分手也快樂
04.捨得將你的欣賞給愛人
05.一舍一得見真愛
06.“放”愛在心,情義永恆
07.多一些關愛給家人
08.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第七章 成約法則,永不捨棄的精神
01.永遠不要放棄成功的根
02.活到老學到老
03.不要丟掉你的樂觀
04.把“勤”作為一生的座右銘
05.讓專注成為你的優勢
06.堅持之道
07.永遠不要放棄奮鬥
08.細節的魅力
09.誠信是本
10.時間是購買成功的金子
第八章 完美生話,捨得是引路人
01.糊塗中的捨得藝術
02.“只欠東風”時行動未必是智者
03.“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04.把痛苦的過去塵封
05.走自己的路
06.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07.饒恕可恕之事,包容可容之人
08.接受世間的不完美
09.不要捨不得你的讚美
第九章 在取捨間品味人生
01.人生處處有得失
02.舍與得之間,你需要一顆平常心
03.把握尺度,適可而止
04.用心選擇,把握人生
05.越想得到,越難得到
06.患得患失之害
07.有所為有所不為
08.人生中的抓住與放手
09.做人要取捨得當
10.在捨得中升華人生境界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得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學問
01.有一種智慧叫捨得
“捨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捨得”。人生中有所得必會有所失,失中也會有得,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舍捨得得,得得舍舍,其中自有奧妙與智慧待我們去發現,去領悟。
人生有得就有失,面對得失人們總是患得患失,在得與失的選擇中彷徨不已。有人說,生活需要智慧,是的,面對生活中得失帶來的困擾,真正明智的做法就是要學會捨得。
而捨得究竟是種何去何從的智慧呢?剛者則柔不足,柔者則剛不足,勇者必戾,智者必詐,世間萬物,芸芸眾生,無不是矛盾的統一體,對應其優點,必有缺點,捨棄與得到之間的利弊到底用什麼權衡?捨得貌似簡單,實又複雜。因此,能快樂生活的人,必是感悟了捨得智慧的人。
在現代人眼裡,“舍”就是付出、是貢獻、是投入,也是放棄,“得”是成果、是產出、是認同,也是擁有。“捨得”中我們體會著人生哲學,舍與得也是人生必然面對的一項選擇。希望我們在面臨“舍”與“得”的時候,能夠了解“捨得”的內涵,認真把握“捨得”的尺度,能夠真正用心地去感悟捨得這種人生智慧。
當然,捨得畢竟是伴隨痛苦的。蛇在蛻皮中長大,珍珠在磨礪中綻放光彩,人類更是如此。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取得了流芳千古的豐功偉業,縱觀他們的成功足跡,無不得益於對“捨得”二字的領悟和把握。司馬遷博覽群書,負重殘奇辱,成就“史家絕唱”,可謂之:舍痛恥,得“真經”;李時珍一生行醫濟世,救死扶傷,歷經27年艱辛,終於成就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可謂之:含安逸,得安康;陶淵明不滿仕途,隱身山林,盡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樂,可謂之:舍名利,得自在;諸葛亮死而後已,舍私利,得英名;勾踐臥薪嘗膽,可謂之:舍榮辱,得江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從中可見,任何成功都成就於捨得,要得便須舍,有舍才有得。
捨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做人與處世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一樣,是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體,存在於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妙細節,概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達到和諧,達到統一。
但在現實生活中,捨得的矛盾又是無處不在,時時困擾著我們。人生一世,面對無限的誘惑與磨難,往往不得不在“捨得”面前徘徊、彷徨。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有著太多的欲望:對金錢,對名利,對情感。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總是輕視乃至忽視自己所擁有的,而是去渴望和追求更多。於是欲望變成一頭難以駕馭的猛獸,常常使我們對人生的舍與得難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過之,於是便產生了很多的悲劇。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快樂,並不是他擁有得多,而是他計較得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餘。捨棄也不一定是失,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計較是正常的,畢竟生活中的誘惑那么多。
但是,誘惑如同美景,如果貪多求全,終將一無所獲。不如抽身而出,舍舉目之求,存美景於胸,放眼天下,頓覺豁然開朗;灑脫闊步,舍方寸之惑,踏險灘於足下,行走四方,定能感覺海闊天空。如果舍不下舊情,就得不到新情;如果不放棄一時的架子,就得不到貴人的援助;如果做人不退一步,就很難有融洽的人際關係。明辨“捨得”之變,就能領略“捨得”之奧妙,使得心境寧靜平和,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的大智慧中,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有效的事情,可以觀古今於須臾,扶四海於一瞬,成就一番偉業!
捨得,是一種理智;捨得,是一種豁達;捨得,是一種成熟;捨得,是一種境界;捨得,更是一種智慧。它不盲目,不狹隘,對心境是一种放松,是一種滋潤。它驅散了烏雲,掃清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從容坦然的心境,生活才會充滿陽光。由此可見,“捨得”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一種生存藝術。
02.“舍”之東隅,“得”之桑榆
得與失既是對立的,又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舍與得中人們看到了希望:上帚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定會為我們敞開一扇窗,每當我們失去,生活都將以另一種方式讓我們獲得。
人生短暫,與浩瀚的歷史長河相比,世間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祿皆為短暫的一瞬。“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得意與失意,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失去有時候確實是可愛的,它有一種神秘的魅力,總在你為失去傷心流淚的時候,跳出來給你個或大或小的驚喜。
曾有一個朋友,立志要讀北京師範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生。所有關於心理學的書籍幾乎被她翻爛了,可是連考數年都未考中。然而,在這期間不斷有朋友向她諮詢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和不解,起初她還能耐心解釋,不厭其煩。後來,問的人實在太多了,她索性編了一本書——《生活中的情感得失》,一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二是為了給朋友提供方便。是年,她依舊沒有考上研究生,但是,她的那本書卻被一位書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一萬冊,當年銷售一空。現在這位朋友已經是SOHO一族了,過著有滋有味的小資生活。現在聚到一起她還經常感嘆:“舍之東隅,得之桑榆啊!”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奮力拚搏,但卻不是每個人的願望和理想都能實現。那些搏擊一世卻未獲成功的人,是不是就自怨自艾地認為自己的命運不好,或對自己的智商失去了信心,一輩子活在失敗的陰影里呢?這種情況是最糟糕的一種。事實上,我們大多數時候的努力和付出並不是沒有一點回報的,也許你沒有看到和發現。
大學裡,你是不是因為第一次過不了英語四級而別人都通過了而鬱悶不屍?而事實上,很多考上研究生的朋友都得益於第一次沒有通過英語四級考試 因為那些很早通過的,大多數都認為萬事大吉,就把英語丟在一邊了,這為後來的考研英語造成了麻煩,還要現把從前的重新撿起來再學一遍。考上研以後一樣,一些同學又為英語六級和雅思的沒通過而苦惱,到最後,他們仍要大為感謝他們曾經的苦惱,因為,正是這些苦惱讓他們走上社會以後的英語口語很棒,而獲得了很好的工作機會。因此,大可不必為從前的和現在的沒有立見成效的“舍”而悲觀失望,你的那些艱難困苦所帶來的“得”,已經滲透在你人生中的每個日子裡,時不時的為你帶來好運。
人生中很多人都在享受這種特別含蓄的“得”。比爾?蓋茨放棄大學學業,當時親人朋友都認為他是個瘋子,可正是他的這種“舍”,讓他成為現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據說居里夫人要不是因為一次失戀,她也不會是史冊上記載的那個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一次“幸運失去”就是最好的說明。曾經天真爛漫的瑪麗亞(居里夫人)與鄉紳的大兒子卡西密爾相愛,在他倆計畫結婚時,卻遭到父母的反對。失戀的痛苦折磨著瑪麗亞,她曾有過“向塵世告別”的念頭。可瑪麗亞畢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除了個人的愛戀,還有她最愛的科學。於是,她放下情緣,去了巴黎求學,後來成為一名科學家。這一次失戀是幸運的,如果沒有這次失去,她的歷史將會是另一種寫法,世界上就會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很多時候,埋沒天才的不是別人,恰恰是我們自己。記住,任何付出都是有回報的,生活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在一個地方失去,必然會在另外一個地方補償你,世間萬事都是“舍”之東隅,“得”之桑榆。
03.捨得觀影響人生的成敗
什麼時候得,什麼時候舍,得的時候是否該驕傲,失的時候是否該絕望……你的每一種觀念都影響著你的選擇,你的每一種選擇都影響著你的人生,成與敗,權在你是否有正確的得失觀。
在古希臘有個人問著名的哲人蘇格拉底:“請你告訴我,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見過你蹙額愁眉,你的心情總是那么好嗎?”
“因為在生活中,沒有那種失去能讓我感到遺憾的東西。”蘇格拉底回答說。
的確,蘇格拉底的好心情與他的得失觀是密切相聯的。我們的人生中有的人過得逍遙自在,有的人過得愁眉苦臉,情緒的好壞,有很多時候要受到得失觀的影響。可見,得失觀是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後的又一個重要的觀念,而得失觀就是一種捨得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