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一卷)》

第十章 第十章 第十章

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一卷) 內容簡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5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唱著這首歌,投身於抗美援朝的偉大戰爭中。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築就了中朝友誼、捍衛了世界和平,完成了保家為國的偉大使命。

本書由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寫,全景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畫卷,書中不但詳述戰爭的全部過程,更深入分析各次戰役的情況,揭開許多事件中鮮為人知的隱情,資料性、可讀性具佳。

第二卷第三卷

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一卷) 本書目錄

《抗美援朝戰爭史》總目錄:

 ★ 第一卷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後的形勢和任務
新中國成立時的國內形勢和人民政府的任務
中共七屆三中全會確定以三年左右時間實現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任務
第二章 朝鮮內戰爆發
三八線的由來
美蘇兩國在朝鮮問題上的不同政策和朝鮮南北兩個政府的成立
朝鮮南北雙方圍繞統一問題的鬥爭和軍事準備
朝鮮內戰爆發
第三章 美國武裝入侵朝鮮、台灣、韓戰國際化
朝鮮內戰爆發前美國對朝鮮和台灣的政策
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和侵略中國台灣
以美國為首的侵朝"聯合國軍"組成,韓戰國際化

第四章 中國人民抗議美國侵略台灣和朝鮮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外交努力

韓戰爆發後中國政府的立場
中國人民強烈抗議美國侵略台灣、朝鮮
中國政府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所進行的外交努力
第五章 中國未雨綢繆,組建東北邊防軍
中共中央對國家安全形勢的分析和決策
調整國防部署,組建東北邊防軍 東北邊防軍的集結和指揮關係的調整
加強邊防軍力量和部署邊防軍二線三線部隊

第六章 朝鮮戰局陷入僵持。美國飛機悍然襲擊中國東北邊境城鎮

朝鮮人民軍揮師南進,迅速解放南韓大片地區
美軍固守釜山環形防禦陣地。朝鮮戰局陷入僵持
美國飛機侵犯中國領空,襲擊中國東北邊境城鎮鄉村
第七章 東北邊防軍的戰前準備
瀋陽軍事會議的動員和部署
政治思想動員和教育
軍事訓練
編制和裝備調整
後勤保障和物資準備
第八章 美軍實施仁川登入,朝鮮戰局發生逆轉
美軍實施仁川登入 美軍全面反攻,朝鮮人民軍實施戰略退卻
美軍仁川登入後中國共產黨向朝鮮的建議

第九章 美國地面部隊越過三八線北進,企圖占領全朝鮮

美國政府決定越過三八線,占領全朝鮮 中國政府嚴正警告美軍不得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
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非法決議。美軍地面部隊大舉越過三八線,入侵北韓
第十章 朝鮮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共中央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朝鮮黨和政府請求蘇聯、中國給予直接軍事援助
中共中央政治局決策: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中國就出兵援朝問題與蘇聯黨和政府的協商
第十一章 中國爭取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部署和準備
中共中央對志願軍參戰後戰局形勢發展可能的判斷
調整軍隊建設重點,籌備全國防空和部署沿海防禦
制定軍兵種部隊參戰計畫和三年發展計畫。請求蘇聯援助武器裝備
東北行政區為抗美援朝戰爭總後方基地
調整財政方針:一切服從戰爭 加速剿匪、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的步伐
開展全國性的抗美援朝運動
第十二章 中國人民志願軍向朝鮮戰場開進
志願軍的臨戰動員和準備
志願軍的初期作戰構想 志願軍出國作戰的政策和紀律教育
中國人民志願軍向朝鮮戰場開進,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帷幕。

  ★ 第二卷
第一章 志願軍入朝時的戰場形勢和改變原定作戰構想
第二章 第一次戰役
第三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行動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第四章 "聯合國軍"決定發動總攻勢。志願軍部署根本扭轉朝鮮戰局
第五章 第二次戰役西線作戰
第六章 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志願軍勝利結束第二次戰役
第七章 中國人民在外交戰線的重大勝利
第八章 粉碎美國玩弄"停火"陰謀的決策
第九章 第三次戰役
第十章 志願軍和人民軍準備春季攻勢
第十一章 美國當局試圖擺脫困境。中朝兩國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考慮
第十二章 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
第十三章 實行輪番作戰和"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
第十四章 第四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
第十五章 抗美援朝運動的蓬勃發展
第十六章 美英集團內部關於侵朝政策的分歧和爭論
第十七章 "戰爭準備長期、儘量爭取短期"方針的提出和第五次戰役的部署
第十八章 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
第十九章 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
第二十章 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作戰

★ 第三卷
第一章 美國當局調整韓戰政策。中共中央決定實行邊打邊談的方針
第二章 反封鎖、反禁運和反對美日單獨媾和的鬥爭。開展捐獻飛機大炮運動
第三章 停戰談判開始
第四章 在軍事分界線問題上的談判鬥爭和談判中斷
第五章 第六次戰役計畫和作戰與談判相配合、相適應方針的提出
第六章 粉碎"聯合國軍"1951年夏季攻勢
第七章 陣地戰指導思想的提出和戰場部署的調整
第八章 粉碎"聯合國軍"1951年秋季攻勢
第九章 停戰談判恢復和達成關於軍事分界線的協定 
第十章 粉碎美軍的"絞殺戰"
第十一章 促進國民經濟恢復和保證戰場勝利的措施
第十二章 堅守防禦思想的確立和鞏固陣地的鬥爭
第十三章 粉碎美國的細菌戰
第十四章 停戰談判在第三、第四、第五項議程上的鬥爭和在第四項議程上陷入僵局
第十五章 "聯合國軍"謀求"體面停戰"的新舉動和停戰談判再次中斷
第十六章 國內秩序穩定,戰場力量增強
第十七章 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
第十八章 上甘嶺戰役
第十九章 志願軍實行輪換作戰制度。第二屆赴朝慰問團赴朝慰問
第二十章 在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上的鬥爭
第二十一章 防備美國朝廷最後軍事冒險的決策和部署
第二十二章 反登入作戰準備
第二十三章 停戰談判重新恢復
第二十四章 為促進停戰實現,志願軍舉行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
第二十五章 南韓當局破壞談判協定及引起的反應
第二十六章  金城戰役
第二十七章 朝鮮停戰實現和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赴朝慰問
第二十八章 維護朝鮮停戰協定的鬥爭
第二十九章  幫助朝鮮人民醫治戰爭創傷,重建美好家園
第三十章中國人民志願軍主動全部撤出朝鮮回國

全書結束語

後記

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一卷) 文章節選

美軍實施仁川登入,朝鮮戰局發生逆轉

韓戰爆發的第五天,1950年6月29日,麥克阿瑟飛往朝鮮戰地視察,在江橋頭上目睹了南韓軍狼狽潰退的場面。此時,美國海、空軍已直接出動支援朝鮮軍作戰,但他認為,能夠扭轉戰局,改變這種絕望情況的惟一方法,就是投入全國地面部隊,而實現轉敗為勝的惟一出路,就是在人民軍側後實施登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麥克阿瑟曾多次組織美軍在日軍後方實際登入作戰,並取得成功,對殲日軍有生力量,推進太平洋戰爭的進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朝鮮戰場上他想再次運用這一做法,以挽救南韓軍的敗退局勢。

麥克阿瑟從朝鮮戰地回到東京後,即於7月初指定參謀人員擬制代號為"藍心行動"的登入計畫。在7月10日完成的這份計畫中,預定7月22日,以美軍第1騎兵師和暫編第1海軍陸戰旅(第1海軍陸戰師開往朝鮮的先遣部隊)在漢城以西的川港,發起登入進攻。配合已經投入戰場的第24步兵師的正面反攻,南北夾擊,重占漢城,並最終進至三八線。

但由於第1騎兵師部隊沒有登入作戰經驗,其訓練準備和海軍為登入所需的船隻準備均來不及,並且仁川海潮落差太大,"藍心行動"計畫遭到第1海軍陸戰旅土和第1騎兵師軍官的一致反對。加之朝鮮人民軍攻勢凌厲,美軍節節敗退,麥克阿瑟不得不把準備用於"藍心行動"的部隊投入地面作戰,阻止人民軍的進攻。"藍心行動"計畫只好作罷。

但是,麥克阿瑟在仁川實施登入的決心並沒有改變,而且由於美軍在朝鮮戰場迭遭敗績,他的決定更加堅定。7月27日,麥克阿瑟首次向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呈報了反攻的構想,計畫以海軍陸戰隊、步兵和空降部隊協同,於9月中旬在朝鮮人民軍戰線後方實施登入進攻,他雖然沒有具體說明登入進攻的地點,但說明了登入進攻的基本構想:以一個空降團首先實施空降突擊,搶占交通樞紐,而後以一個海軍陸戰隊團和一個步兵師實施登入,切斷人民軍的後方交通線,美第8集團軍則同時由南向北發動反攻。他宣稱:這樣一次反攻行動"將使我們能進行一次決定性的毀滅打擊。"而如果僅僅進行正面反攻,則"只能通過持久的、代價高昂的作戰,才能將敵人趕回"三八線"以北"

8月12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部正式完成仁川登入的作戰計畫,確定登入進攻的時間為9月15日,登入地點在朝鮮西海岸的港口城市仁川,作戰的部隊為第1陸戰師和"聯合國軍"總部預備隊,海軍和空軍部隊執行運送部隊、開闢通路、火力掩護、空中轟炸等任務,海軍陸戰隊第1航空聯隊為登入進攻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

計畫同時規定:登入部隊的任務是占領仁川,並奪取漢城,切斷朝鮮人民軍的主要交通補給線。登入部隊上岸後,釜山環形防禦圈內的美第8集團軍和南韓軍即發動反攻,沿大邱一大田一水原軸線向北進攻,與登入部隊會合,合圍洛東江前線的人民軍主力部隊。

麥克阿瑟的計畫提出後,遭到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和海軍方面的堅決反對。他們同意在人民軍側後實施登入作戰,但反對把登入點選在仁川,原因是:從潮汐、港灣和堤岸的因素分析,仁川是朝鮮海岸最不適宜實施登入作戰的港口。仁川港的潮汐落差達30多英尺,在港灣形成了巨大的泥灘,延伸3.2公里,不僅車輛無法通行,人員也難以行走,而且仁川港被眾多的島嶼所環繞,出入港灣的通道只有一道狹窄彎曲的飛魚海峽,而該航道便於布設水雷,人民軍在飛魚海峽入口處的月尾島部署了岸防部隊,美軍登入部隊只要有一艘艦船被擊沉,就足以封閉整個航道。此外,仁川港每月只有3天的滿潮日,且滿潮的時間只有3個小時,其他時間潮水很低,海軍小型登入艇的吃水深度為23英尺,登入艦的吃水深度為29英尺,仁川港只有在滿潮時方能滿足登入艦艇的行駛需要,而美軍的登入,則難以在仁川港的3個小時滿潮時間內結束,即使登入成功,要保障部隊向縱深發展,運送物資裝備也將非常困難。登入部隊得不到增援,則難以頂住人民軍守備部隊的反擊。即使所有的障礙都被克服,登入部隊在上岸時,還必須攀越高達12�D�D15英尺的防波堤,在港口處還有許多堅固的建築物,便於人民軍堅守,美軍登入面臨嚴重困難。

在美軍退守釜山防禦圈後,8月23日,柯林斯和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雷斯特。謝爾曼受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委託,到達東京與麥克阿瑟就仁川登入的可行性進行最後的磋商。柯林斯主張在人民軍戰線後方淺近縱深的群山港登入,這樣,成功的把握較大,並且靠近第8集團軍。而海軍方面提出了在仁川以南20英里處的海岸登入。但麥克阿瑟不為所動,認為必須而且只能在仁川實施登入。

麥克阿瑟認為,所有不能在仁川實施登入的論點,"恰恰有助於保證出奇制勝的效果。"他斷定,人民軍的所有主力部隊都已投入於洛東江前線,在仁川肯定沒有進行充分的防禦準備。儘管在仁川登入存在眾多地理上的困難,但依靠美國海軍的裝備和經驗,均能予以克服。

他反對在群山登入,認為在群山登入雖然成功的把握更大。可只是一次"翼側行動",會迫使人民軍稍微向後撤退,緩解一下第8集團軍的壓力,但不足切以切斷朝鮮人民軍整個後方供應線,戰略價值不大。而在仁川登入則不同,因為朝鮮人民軍的幾條後方補給幹線是在漢城會合,然後再向前線延伸。奪取了仁川和漢城,就等於使人民軍的整個補給系統徹底癱瘓。這樣,位於洛東江前線的人民軍主力"沒有軍火和糧食,將很快陷入孤立無援和分崩離析的狀態,並且很容易被打敗。"美軍就可從根本上改變戰場上的不利局面。他認為,如果不實施仁川登入作戰,美軍在朝鮮戰場只能像"屠宰場裡的牛群一樣在血腥的環形防禦圈裡束手待斃,而沒有人願意為這樣的悲劇負責。"

他把仁川登入看作一場賭博。他說,投下一個5美元的賭注,我會贏得5萬美元。麥克阿一發的陳述,使謝爾曼也轉而與他同樣有信心。與此同時,麥克阿瑟的仁川登入計畫,得到了杜魯門的讚許。儘管參謀長聯席會議對仁川登入計畫仍有保留,但8月28日,還是批准了這一計畫。

為實施仁川登入,美國陸軍當局批准麥克阿瑟以海軍陸戰隊第1師和步兵第7師組成美第10軍,麥克阿瑟任命他的參謀長阿爾蒙德為該軍軍長。為解決美軍兵力不足的問題,從南韓徵召8600餘名新兵補入美第7師,第10軍集結時,兵力約7萬人,其中陸戰第1師2.5萬餘人,步兵第7師2.48萬餘人,還有南朝鮮海軍陸戰隊1個團等。美國海軍第7艦隊司令斯特魯布爾任第7特遣艦隊司令,下轄6個特混編隊,計各種艦船230餘艘。此外還抽調近500架飛機支援配合。

8月30日,麥克阿瑟下達代號為"鉻鐵行動"的仁川登入作戰部署,確定:以海軍"遣送第10軍在D日H時於朝鮮西海岸仁川登入,奪取並固守仁川,金浦機場和漢城,並同時以第8集團軍及可動用之陸海空軍部隊發動持續攻勢,切斷北韓軍隊在上述地區的所有交通線,進而殲滅仁川一漢城-蔚珍一線以南之北韓部隊。"

仁川登入作戰行動由麥克阿瑟親自指揮。海軍第7特遺艦隊擔負奪取、占領和鞏固仁川登入場,並輸送陸軍第10軍在仁川登入和給予支援的任務,第10軍在海軍的掩護下於仁川登入,並向漢城、水原地區發展進攻,美國遠東空軍部隊負責全面的空中支援任務,孤立登入作戰地區,提供必要的近距離空中火力支援,並準備運送,投放和掩護1個空降團奪取金浦機場,但應以主要力量支援第8集團軍的反攻作戰。

但是,就在美軍仁川登入進入最後準備的時候,人民軍於9月上旬發動了釜山戰役,美軍的釜山環形防禦陣地再次告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朝鮮人民軍在進攻中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美軍是否能守住釜山環形防禦陣地並轉入反攻值得懷疑,遂於9月7日再次電示麥克阿瑟:為了準備仁川登入,他已經動用了遠東軍所有的預備隊,而且在短期內,遠東軍不可能得到新的預備隊。一旦仁川登入失敗,後果不堪構想,因此要其重新考慮仁川登入的可行性。

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電報引起麥克阿瑟不滿,他於9月8日回電,堅持對仁川登入計畫不作任何變動,回電稱他對登入的可行性深信不疑,而且這是美軍奪取戰場主動權的惟一希望,否則美軍將會"深陷一場無休止的戰爭,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一場後果不堪構想的戰爭"。他斷定:美軍將會守住釜山環形防禦陣地,同時仁川登入作戰將即刻化解朝鮮人民軍對釜山環形陣地的壓力。宣稱,他自己不打算對仁川登入計畫作任何變動,而且陸軍部隊和海軍、空軍的登入作戰準備都在進行之中。

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一卷) 作者介紹

★《抗美援朝戰爭史》編寫領導小組

組長:徐惠滋(前) 王祖訓

副組長:李際均(前) 馬鳳桐(前)

李運之(前) 田書根

成員:林登泉 李大倫 孟照輝 支紹曾  齊德學

★《抗美援朝戰爭史》編寫組

主 編:齊德學

副主編:曲愛國

編寫人員:齊德學 曲愛國 鄧禮峰 鮑明榮

 王成志 郭志剛 丁 偉 徐金洲

 姚蓮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