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平安如江河:影視中的救贖與盼望》

《我有平安如江河:影視中的救贖與盼望》

《我有平安如江河:影視中的救贖與盼望》,作者:王書亞,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所謂家鄉,就是有一個以上親人埋葬的地方。所謂社會,就是在國家之外,一個對死亡擁有共同記憶的族群。死亡最可怕的,不是拿走身體,是拿走人在身體之上所累積的一切意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9年8月1日)
平裝:23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210041009
條形碼:9787210041009
商品尺寸:22.8x14.8x1.8cm
商品重量:358g
品牌:成都以諾
ASIN:B002QMKJD8

內容簡介

我有平安如江河:影視中的救贖與盼望》:所謂家鄉,就是有一個以上親人埋葬的地方。所謂社會,就是在國家之外,一個對死亡擁有共同記憶的族群。死亡最可怕的,不是拿走身體,是拿走人在身體之上所累積的一切意義。
那天,汶川大地震的下午,我和人們站在高樓下,單單仰望屬於我的那一扇窗戶。轉頭說,你看不動產是一個多么荒謬的詞,就像日光之下,你說有一個偉大的主義。就像大地懸在虛空,你卻說,春暖花開,我要崛起。
人們成群結隊地死去,不分貧富、男女、老幼、族群或賢愚。在沒有選票之前,這是最直觀的一種平等。甚至不是死亡本身,是死亡的普遍性嚇壞了我們。就像貧窮的家庭女教師簡·愛,向主人羅切斯特求愛,說,經過墳墓,我們將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

編輯推薦

《我有平安如江河:影視中的救贖與盼望》:《南方人物周刊》最佳專欄[電光倒影]

媒體推薦

王書亞的影評文章寫得真好——是有靈魂有溫度有理解力的文字;我特別欣賞他思考的方式和表現出來的精神氣質。
——李皖(作家、音樂評論家)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書:以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外電影電視劇,討論人與上帝的關係、創作與信仰的關係、現世與靈魂的關係……全新的角度,飛揚的文采,洞悉本質的能力,令人心門頓開,的確值得一讀。
——張越(著名電視主持人)
王書亞的影評有著獨特的風格,不僅是因為他的才氣,也不僅是他所具備的法學知識背景,更重要的是信仰賦予他終極關懷的氣質。這一切使他的文字有了一種仰望星空的內涵。
——傅國涌(作家)
聖潔之光穿透世道人心,於是人的影子也有了真理的氣息。這就是王書亞影評獨一無二的光影效果。
——北村(作家)

作者簡介

王書亞,作家,在《南方人物周刊》開設“電光倒影”專欄。專欄結集《天堂沉默了半小時》以其睿智犀利又飽含熱情的文筆,贏得眾多讀者的澈賞。

目錄

第一輯我們都是吹牛大王
你往哪裡去,我也往哪裡去/電影《非誠勿擾》
我們都是吹牛大王/電影《色戒》
人若賺得全世界/電影《投名狀》
愛是最溫暖的地方/電影《畫皮》
叫瞎眼的得看見/電影《盲山
天上的天,天上的水/電影《吳清源》
戴上你的水晶珠鏈/電影《十三棵泡桐》
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電影《窘境》《鬼佬
有點像草地,有點像麵粉/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這如火如荼的愛力/電影《左右》
請假裝你捨不得我/楊德昌電影周
一萬個春天/《台灣民歌30年》
誰的攝像機不撒謊/《台灣當代影像》及其他
第二輯宇宙中的雙城記
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最壞的年代/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電影《沉默》和《深河》
在約伯的天平上/電影《李爾王》
愛就完全了律法/電影《12怒漢》
每一縷陽光都有意思/電影《密陽》
我和劉邦有個約/電影《新十誡》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電影《選票風波
就是不能把頭撇過去/電影《全民判決》
宇宙中的雙城記/電影《凱斯賓王子》
不以福音為恥/電影《全能者埃文
我拿什麼祝福你/電影《超級禮物》
我有平安如江河/電影《見龍卸甲》
吻他吧,和他一起去埃及/紀錄片《愛在中國》
第三輯交出最後一個冬天
數算自己的日子/電影《返老還童》
擁擠的流放地/電影《地獄醒龍》
救我們脫離兇惡/電影《布魯克斯先牛》
無底坑中有悽慘的笑/電影《無間道》
我們中間隔斷的牆/電影《高度設防地帶
為你,千千萬萬遍/電影《追風箏的人》
我曾是一篇童話的主人公/電影《自由作家》
路上行人慾斷魂/電影《血色將至》
像惡之花一樣盛開/電影《波奇亞》
交出最後一個冬天/電影《貝奧武甫》
我們說真話的那天/電影《黑暗騎士》
地上的國和地上的義/電影《赤擘》
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
一人一本懺悔錄/電影《贖罪》
誰為我們安排幸福的生活/電影《拆散的世界》
寡婦的地界/電影《檸檬樹》
第四輯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在曠野有聲音喊著說/電影《換了疑雲》
道可道,非常道/電影《偉大辯手》
給父親的安魂曲/電影《母親》
那年夏天,那年夏天/電影《華麗的休假
日光之下無新事/電影《我在伊朗長大》
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電影《最序一個絞刪幣》
我們父母不知道的國家/電影《catchaFire》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電影《暗物質》
灰燼中的鑽石/電影《卡廷森林》
但愛情如死之堅強/電影《榮耀之子
出人意外的平安/電影《黃石的孩子》《生命簽證》
我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紀錄片《請投我一票
我雖然黑,卻是秀美/電影《陽光下的葡萄乾》
搖啊搖回家(代後記)

後記

所謂家鄉,就是有一個以上親人埋葬的地方。所謂社會,就是在國家之外,一個對死亡擁有共同記憶的族群。
死亡最可怕的,不是拿走身體,是拿走人在身體之上所累積的一切意義。
那天,汶川大地震的下午,我和人們站在高樓下,單單仰望屬於我的那一扇窗戶。轉頭說,你看不動產是一個多么荒謬的詞,就像日光之下,你說有一個偉大的主義。就像大地懸在虛空,你卻說,春暖花開,我要崛起。
人們成群結隊地死去,不分貧富、男女、老幼、族群或賢愚。在沒有選票之前,這是最直觀的一種平等。甚至不是死亡本身,是死亡的普遍性嚇壞了我們。就像貧窮的家庭女教師簡·愛,向主人羅切斯特求愛,說,經過墳墓,我們將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
當我們在大地上埋頭,積攢人生的不動產,大地日益成為我們賺取意義、建立王國的唯一場所,大地震卻以一種尖銳而哀傷的方式,撕裂了我們掩耳盜鈴的人生。當國旗終於為普通公民的生命折腰,國家開始低於靈魂,降落到一個恰當的位置。
死亡原來是普遍性的事實,不是按部就班的程式。死亡是每個活人的債。死亡說,到期債務不能清償的人類,破產的宣告突如其來。

文摘

第二樣買不回來的,就是婚姻。走在街上,兩邊的樹,落葉繽紛,仿佛看見一個家庭接著一個家庭,開始在紅塵里衰落。《琵琶行》里,琵琶女娓娓道來,說自己“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這裡的“委身”,有一種萬般無奈的哀怨,並單單指向肉身的交付,就像付款一樣。今天的問題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是,靈魂的委身,仍然是與肉身割裂的。不同的是,古代婦人期望值低,咬咬牙就委身了;今天的“舒淇”,卻連一錘子買賣也難以付出去,難到蹈海自殺的地步。
“葛優”的朋友鄔桑,最後開車唱歌、泣不成聲的長鏡頭,最有意味。鏡頭要停這裡,就成日本電影了。鄔桑的哭泣,顯明這故事不單是“舒淇”和“葛優”的。那種在世間行走、委身不得的孤獨,正是這個時代的症狀。“葛優”說,我不缺錢,就缺朋友。不也替我老家說出了真相嗎?缺的不是錢,就是彼此委身的生命關係。
《聖經》中說,婚姻是上帝設立的。亞當在伊甸園美滋滋的,以為自己一無所缺。上帝卻指著他說,“那人獨居不好”。婚姻不是我們想要的,因為我們骨子裡都想自立為王。婚姻卻是向著一個人的生活死、向著兩個人的生活活。一個法國哲學家說,所謂愛情,就是你擁有全部的權利,我擁有全部的義務。聽一遍很浪漫,聽兩遍很恐怖。因為婚姻的實質,就是打碎我們自立為王的夢想。但婚姻的悲劇就在於這一夢想的頑固,甚至勝過身體的情慾。我們唯獨在性愛中,有全然的委身。因為天然地,沒有委身你就沒有快樂。但在性愛之外,兩個自立為王的男人和女人,怎么可能徹底棄絕那自立為王的驕傲呢。
《聖經》對婚姻的描述,可稱為盟約式的婚姻(Covenantmar,riage)。在上帝與人的立約中,基督的十字架成為一個擔保。上帝作為立約的那一方,先向我們無條件地委身,為我們死了。以此呼喚我們在信心裡向他委身,也在婚姻盟約中向著對方委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