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

《我們的祖先》

《我們的祖先》中收集他三篇寫於1950—1960年代的故事,《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騎士》三篇組成。它們的共同之處是事件是非真實的,發生在久遠的時代和想像的國度中。伊塔洛·卡爾維諾是義大利當代最有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在四十年的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力求以最貼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現當今的社會和現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對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基本信息

名稱:我們的祖先

作者:(義大利)卡爾維諾

《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先》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內容簡介

《我們的祖先》出版於一九六零年,系由一九五二年發表的《分成兩半的子爵》、一九五七年發表的《樹上的男爵》和一九五九年發表的《不存在的騎士》合併而成的三部曲。

卡爾維諾(1923~1985),是當代歐洲文學大師之一。他的父母都是僑居拉丁美洲的義大利人。卡爾維諾生於古巴,2歲時回到義大利,後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系。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抵抗運動,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通向蜘蛛巢的小徑》就是根據這段經歷寫成的。不久這部作品得了獎,他就此步入文壇。卡爾維諾當過新聞記者,後來從事兒童文學編輯工作。他的主要作品有:《一個分成兩半的子爵》、《阿根廷螞蟻》、《不存在的騎士》等等。他的作品獨具一格,擅長用童話的方式來寫小說。所以他的小說也可以說是童話。除了寫小說,卡爾維諾還像德國的格林兄弟一樣,收集編寫民間故事。卡爾維諾走遍義大利,付出了兩年時間的辛勤勞動,終於編寫出一部《義大利童話》,這部《義大利童話》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話媲美。
《我們的祖先》三部曲是卡爾維諾較早時期的作品, 指的是
(1)《分成兩半的子爵》(中篇小說)
(2)《樹上的男爵》(長篇小說)
(3)《不存在的騎士》(中篇小說)
三部各自獨立卻又共具民間傳奇色彩的文本。這三部曲在英文書市至少有兩種版本(但出自同一名英譯者)
(1)較常見的版本分為兩冊:《樹上的男爵》單獨一冊,以及分成兩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騎士》合訂本。這樣一來,就沒有「我們的祖先」這般的合稱了。這種版本沒有卡爾維諾所寫的作者前言(即三書總序)
(2)三合一的《我們的祖先》一大冊,比較少見。內含值得一讀的作者前言。在台灣,時報出版社的大師名作坊將三者分開出版,按出版時序即是(1)《分成兩半的子爵》(2)《不存在的騎士》(其實這本書是第三部曲)。以及1998年9月才要出版的《樹上的男爵》(其實這是第二部曲)。台灣的中譯本附有卡氏的作者前言。
2.閱讀《我們的祖先》時,其中以《不存在的騎士》最讓我震動。
《不存在的騎士》是一則炫之又炫,玄之又玄的寓言,場景是中古歐洲,卻以後設小說的寫法呈現。其中主人翁,一如其它二書的主角一樣,極其怪誕:他不存在。
注意,「不存在」並不是「看不見」(《看不見的城市》才是看不見的)。他以不存在的方式存於人世,所憑藉的就是意志力了。誠然卡氏是在描寫一名悲劇英雄的興亡,但卡氏卻又頻頻加以挖苦諷刺。或許卡氏寫作此書時年紀較輕,所以書中不乏嫉世憤俗的意見,但卡氏卻又能以高妙的幽默感加以調合,讓人看了叫絕。尢其,卡氏大量訕笑了軍旅生活——他揭穿軍隊的光彩皮相,直指軍隊的荒謬。
妙的是,卡氏所諷刺之處,竟然大致可以在台灣情境裡對號入座!略識台灣軍隊生活的人(如去過成功嶺的人),大概都知道「打飯班」,「內務」、「軍功」、「鋼盔」......等等吧?
這一切在《不存在的騎士》中都讓卡氏嘲弄了一番。也因此,我強烈推薦對當兵生活有意見的人好好看一看這本書。
3.《樹上的男爵》一書較長,大約是《分成兩半的子爵》和《不存在的騎士》合在一起的厚度。我在閱讀的時候,不免覺得有些不耐:因為卡爾維諾在這本書裡頭好嚕嗦啊!他不厭其煩列舉鄉間的景物和人情,不同於其它兩書的簡單俐落。
然而,讀完此書一段時日,沉澱之後,才發現此書特別甘美。其中有些情節回想起來,甚至讓人泫然欲淚。讀了卡氏的作者前言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許多場景都來自卡氏的親身經歷:不免讓人想像,當時卡氏寫作時用情之深。卡爾維諾在此書嘮叨,恐怕是有一番道理的。
讀完此書之後,我在南台灣住了一段時日,成天看著台北都會所沒有的藍天白雲以及蒼鬱樹木。其實天空和樹木當然也存於都會之中,只不過以前我鮮少加以留意就是了。然而,在南台灣的時候,我卻經常凝望樹間,看著看著竟不覺呆住。
我以為我會看見「樹上的男爵」在樹上出現——當然,他不會出現的。一日,天剛破曉時,我看見晨光射穿枝葉,雖然美麗但我也在同時說服自己:樹上的男爵並不在這裡......那是一個讓人眼眶濕紅的濫情經驗。
為什麼這么在乎「樹上的男爵」是否留存在樹上?這似乎是貫穿書中的某種焦慮:關於失落的焦慮。
4.關於失落感。除了《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當然也在談「有/無」,從題目上就看得出來了。而《分成兩半的子爵》也在談失落:一個人在失去一半之後,她/他會得/失什麼?
不過《分成兩半的子爵》最引我感觸的卻不是書中的主人翁(即分成兩半的子爵本人),而是該書的敘事者:一名小孩。這本書的故事都出自這名小孩之口,由她/他見證眾人的悲歡:而唯有我們讀者才知道這名小孩的孤獨。
《分成兩半的子爵》一書看來似乎具有快樂的結局(happyending),但我讀起來卻覺悽然:這名說故事的孩子,該怎么辦?在讀最後一頁的時候,我難過得很。
5.《我們的祖先》三書共有一個特色:它們都巧妙運用了一個獨特的敘事者,藉由敘事者來介紹人物和故事。卡氏應該是相當自覺地在操弄這般文學形式。有些人認為這三書出自卡氏早期,所以比較不成熟。其實不然,卡氏在三書中的說故事神技已經相當驚人。光憑這三部曲,就算卡氏沒有後來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等書,他的文學份量仍算豐厚。
6.對我來說,三書之中,《不存在的騎士》最炫麗引人,《樹上的男爵》最讓人回甘,《分成兩半的子爵》似乎就比較不特別誘惑我——我知道,原因之一是:多年前我已經讀過它的中譯本。(是由大陸人士翻譯的,收在《阿根廷螞蟻》,允晨出版。此書因為外書中譯的著作權問題,目前市面上已經不賣了。
時報版的《分成兩半的子爵》是由台灣方面重新翻譯,但我認真重讀之後,發現原來自己對卡氏早期的作品也有誤解:當年的卡氏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那般簡單。
7.這三本書有一點瑕玼:當年的卡爾維諾恐怕頗具沙豬之氣。有時真讓人皺眉哩。

作者簡介

從前發生過一次同土耳其人的戰爭。我的舅舅,就是梅達爾多·迪·泰拉爾巴子爵,騎馬穿越波希米亞平原,直奔基督教軍隊的宿營地。一個名叫庫爾齊奧的馬夫跟隨著他。大群大群的白鸛在混沌沉滯的空氣中低低地飛行。

“為什麼有這么許多白鸛?”梅達爾多問庫爾齊奧,“它們飛往何處?”

我的舅舅是初來乍到,那時他剛剛參軍入伍,我們鄰近的一些公爵都參戰了,他不得不來湊熱鬧。他在基督徒控制的離戰場最近的一座城堡里,得到了一匹戰馬和一名馬夫的配備,趕到帝國的軍營去報到。

目錄

伊塔洛·卡爾維諾是義大利當代最有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在四十年的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力求以最貼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現當今的社會和現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對人生的感悟和信念。他的作品風格多樣,每一部都達到極高的水準,表現了時代,更超越了時代。他於一九八五年猝然逝世,而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影響與日俱增,他的創作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集收錄了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近二十部,是國內迄今為止對卡爾維諾作品的最全面的介紹。

相關圖書

《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先》
《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先》

《我們的祖先》
發表初來乍到
台灣義大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