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職業女性的生涯發展與性別建構:基生生活歷史法的研究》

《成功職業女性的生涯發展與性別建構:基生生活歷史法的研究》

《成功職業女性的生涯發展與性別建構》我國當代職業女性的生涯和自我發展的教育經驗研究,通過梳理和理解女性管理者的學習、工作與個人生活經驗互相作用的關係,拓展對職業女性終身學習和自我發展機制的認識。成果不僅體現在對女性生涯和個人發展過程的獨特分析解讀,而且在於提出生涯發展“學習動力持久型態”說,還界定了現代中國職業女性的性彆氣質,並對女性社會性別建構方式類型進行了歸納;與此同時,在對“RUC式生活歷史法”這種質化研究方法實現紮實的本土化踐行過程中,豐富了該方法的內涵。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徐改,1975年生,山東青島人。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浦東幹部學院講師,從事領導幹部的媒體及公眾溝通能力的教學培訓工作。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兩度赴丹麥和德國留學,專攻質的研究方法,特別是對個人傳記訪談和主題小組討論資料進行跨學科的詮釋解讀。研究領域涉及教育研究方法,比較教育研究,職業女性發展問題,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與價值,以及領導幹部培訓的課程開發與教學實務等。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上篇研究基礎篇
第一章緒論
一、選題緣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構想
四、本書結構與關鍵字、專門用語界定
第二章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質的研究方法論的確立
二、RUC式生活歷史法的選擇
三、有關研究方法的預研究報告
四、研究資料的生成、分析與解讀
中篇分析成果篇
第三章追求人際關係和諧的職業女性
一、逆來順受的“乖孩子”——財務總監A女士
二、登台表演的“保姆”——人力資源總監B女士
三、安全母愛的“渴求者”——人力資源副總監C女士
第四章渴求領先他人的職業女性
一、學無止境的“好學生”——市場行銷總監D女士
二、不甘落後的“空鏡子”——副總經理E女士
第五章執著內心信念的職業女性
一、成功母親的“趕超者”——人力資源總監F女士
二、永不止步的“追夢人”——銷售總監G女士
三、精英主義級“教師”——副總裁H女士
四、飛越攔阻的“跳高冠軍”——總裁I女士
下篇研究發現篇
第六章問題與討論
一、促進生涯發展的學習動力
二、促進生涯發展的社會經濟大環境
三、成功職業女性的現代女性氣質
四、成功職業女性的性別建構
第七章研究過程回顧與反思
一、組織和使用解讀小組的方法
二、RUC式生活歷史法的特點與局限
三、研究者的自我反思
附錄
附錄一協助訪談的問題
附錄二同意參加博士論文研究課題的聲明
附錄三致受訪對象的研究課題及訪談事項說明信
附錄四致解讀小組成員的說明信
附錄五本論文圖表索引

前言

創辦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幹部學院,是黨中央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局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自2005年3月正式開辦以來,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聯繫實際創新路、加強培訓求實效的指示精神,秉承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辦學要求,以把學院辦成中國共產黨領導骨幹的信念教育和開放教育基地、全國幹部教育培訓體制改革創新基地、中國幹部教育培訓國際化基地為目標,努力探索幹部教育培訓的浦東模式,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業績,正在向世界一流的執政黨骨幹和國家公務員培訓學院的方向穩步邁進。
辦好一所學院的關鍵是教師。人才是事業之本,人才興則事業興、事業旺。“所謂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對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來講同樣有指導意義。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匯集了一批優秀的教師,他們當中,既有國外學成歸來的學子。
精彩書摘
生活歷史法所討論的“教育”和“學習”,不局限於正規的學校教學活動,格外強調的是學校之外的經驗對個體學習者的意義。該方法起先套用於成人教育研究,因為成人的家庭和社會角色決定了他們在學校教育之外的經驗——包括家庭生活、個人成長、所參加過的學習和培訓活動等,直接影響著他們對繼續參加教育和學習活動的態度和可能性,而所有經驗的綜合效應也反映在他們目前的日常生活中。後來,當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加入這種研究方法的陣營,一個令人喜悅的事實呈現在人們眼前:這種方法其實完全適用於研究各種年齡和層次的學習者。因為,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的學習和教育活動,都不是脫離參與者的生活時空而孤立存在的,人們在學習中往往受到除智商以外的情感因素和社會現實條件影響和制約。如果說為促進教和學,而需要理論聯繫實踐的話,那么就必須打通以往經驗與當下學習之間的隔膜。沒有對學習參與者以往經驗和日常生活狀況的了解和研究,就難以把握學習者的真實需求和動機,這最終將會使提高學習效果成為烏托邦,而使終身學習陷入空洞的說辭。
斯基勒大學的生活歷史研究課題中,包括對各種各樣的對象群體——有全日制學生,也有成人學員;有從業人員個體,也有勞動或社會組織中的學習團體。項目類別和研究目的也不盡相同——既有純研究性的,旨在實現對人和社會環境的理解;也有改革、諮詢和評估性的,比如了解某種教育政策的適應程度或不適應程度、向工會或僱主聯合會提供對雇員培訓的諮詢建議、組織學習問題的診斷等等。在歐洲教育科學的學術會議上,有關生活歷史法的研究動向和實踐發展方面的論文,總讓人感到難以抗拒的活力和魅力。運用這種方法,研究者往往可以獲取富有創新的研究發現,成為決策者實實在在的參考依據,也成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有效提升教育效果和質量的工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