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舊遊·記愁橫淺黛》

《憶舊遊·記愁橫淺黛》是北宋的詩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詞。描述的是一個多情的風塵女子對心上人刻骨相思,表述人物因相思不得見的焦急、矛盾到傷感、到怕被遺棄的複雜心情。

概述

【詞牌】憶舊遊
【詞題】無
【朝代】北宋
【作者】周邦彥
【體裁】詞

原文

憶舊遊
記愁橫淺黛,淚洗紅鉛,門掩秋宵。墜葉驚離思,聽寒螿夜泣,亂雨瀟瀟。鳳釵半脫雲鬢,窗影燭光搖。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晚,兩地魂銷。
迢迢,問音信,道徑底花陰,時認鳴鑣。也擬臨朱戶,嘆因郎憔悴,羞見郎招。舊巢更有新燕,楊柳拂河橋。但滿目京塵,東風竟日吹露桃

作者

周邦彥
(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賞析

該詞描寫一個多情的風塵女子對心上人刻骨相思的情景。通過愁容、愁態、動作行為的勾劃,把人物因相思不得見的焦急、矛盾到傷感、到怕被遺棄的複雜心情,一一挖掘出來,十分生動細膩。
上片主要寫女主人公的愁容、愁苦的心態,與蒙上愁苦之色的環境。頭兩句先為人物寫容:黛石淡掃的蛾眉愁鎖、瑩瑩淚水沖洗著面頰上的紅粉;“門掩秋宵”是說秋夜深沉,閨門已經掩上,女主人公要休息了。下面“墜葉驚離思”三句寫欲睡不能:連窗外輕輕的墜葉聲也使充滿離別情思的女主人忽然而驚;寒蟬淒切入耳,也覺得像斷腸人的啜泣聲;更別說那捲地而起的秋風夾著瀟瀟亂雨,尤其無情,點點滴滴就如同澆在她心中。“鳳釵半脫雲鬢”,她無心再整晚妝,如雲的烏髮蓬蓬鬆鬆也已插不住金釵;痴呆地不能成眠,眼睜睜注視著“窗影燭光搖”,隨著搖曳的燭光,人物的內心活動也在升騰。“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晚。”仍在進一步渲染環境淒涼:雨漸停風漸住,只剩殘雨敲竹,院內時有流螢在夜空中閃動,秋夜越是清冷,那相思的愁火越是殘酷地折磨著人;“兩地魂銷”,人分兩地相思不見,對此寂寞黯然失魂。
上片寫女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暮想,一層層摹形狀態,細如剝筍。下片寫她對心上人的晝思,側重在心理勾劃。從“迢迢”到“時認鳴鑣”是一個層次,也是女主人公的一個念頭:心上人已離她遠去,欲探尋離人的訊息只能去道路旁、花蔭下,去仔細辨聽來往奔走的騎馬人中,有沒有自己熟悉的駿馬的嘶鳴。下面“也擬臨朱戶”三句,則是又一層意思,是女主人公的另一種思想活動:也曾想過親自登上高大的朱門去與心上人相會,但可嘆因心上人而容貌憔悴的她,卻又羞於去見自己的心上人。這是多么矛盾、真實而又複雜的心情,詞人把它生動地刻劃出來。“舊巢更有新燕”卻又揭示一層令女主人痛苦萬分的猜想:舊年的燕巢里也會飛進新燕,遠去的薄倖人是否又覓新歡?垂柳有意流水無情,不見那千絲萬縷的柳絲輕柔地吻著橋下那匆匆流去的水波!結尾句“但滿目京塵,東風竟日吹露桃”是景語,但也是悽苦的情語:但見滿眼飄自京都的飛塵,被東風卷裹著從早到晚地吹弄著帶有露水的薄命桃花。
該詞特色在於寫景抒情,筆調細膩變化有致;遣字用語極盡含蓄。成功地塑造出一位情有獨鍾卻又偏遇薄倖的風塵女子,日夜都在痴痴地思念心上人的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