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報告》

《情愛報告》

《情愛報告》涉及性啟蒙、性騷擾、性幻想、初戀、失戀、性愛、婚姻、生育、外遇、性別角色等諸多方面。全方位展示當代城市青年知識女性的情感與性愛生活。透過她們關於情與性的自述,您可以找到自己的坐標,確定自己的生活。

傳統的性會性別角色體系中,男人是“強者”,以父親、丈夫、情人的面目出現。由於婦女進入工作場所,男人也便試圖將他們的這些傳統形象帶入工作關係中,繼續扮演工作中的“父親”、“丈夫”和“情人”,這樣有助於他們左右女人,保持與擴張男性權威或曰男性霸權。

內容簡介

五百餘位青年知識女性的情愛、性愛自述。完全由女人們自己發出的真實聲音,來自她們內心深處的心靈道白。本書涉及性啟蒙、性騷擾、性幻想、初戀失戀性愛、婚姻、生育、外遇、性別角色等諸多方面。全方位展示當代城市青年知識女性的情感與性愛生活。了解別人的目的是對照自己。透過她們關於情與性的自述,您可以找到自己的坐標,確定自己的生活。本書挑戰了傳統的寫作方式,您對此可能一時無法完全接受,但閱讀此書無疑將使您獲益匪淺。

封面

《情愛報告》《情愛報告》

作者簡介

作者:方剛

《情愛報告》方剛

方剛,性社會學者,性學博士,執教於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心理系,在國內外出版著作30餘部,在台灣出版有8卷本文集,曾在數十家報刊開設專欄。國際婦女健康網路等組織的成員,男性解放學術沙龍召集人。主要從事性社會學,以及性別研究。

相關介紹

1997年秋天,我開始陸續在一些期刊上進行兩性調查,所採取的形式通常是,每期公布一個調查主題,請讀者就此主題寫來他的相關經歷與感受,然後我有選擇地在刊物上公開評點。這一形式所獲得的熱烈反響,是我最初所未預料到的。最多時,我一個月便可以收到500多封讀者來信。

方剛的其他圖書

情愛急診室
緣份立交橋
外遇女人
當今中國青年女性情愛報告
男性要解放
外遇中的女人
外遇進行時·外遇中的男人·外遇中的女人
中國多性夥伴個案考察

寫作背景

背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性騷擾”嗎(1)

因為我們對性騷擾的理解往往過於狹義,因此,許多時候我們可能疏忽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性騷擾。

性騷擾一詞是由美國女法學家凱薩琳.麥金農於1974年提出的,一名美國婦女因為逃避上詞的騷擾而不得不辭去工作,但因為是由於“個人原因”辭職的,所以無權享受失業救濟,便訴諸法律。麥金農在為她打官司的過程中首次提出性騷擾這一概念。1986年,美國最高法院認可了性騷擾的提法,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在歐美許多國家,法律都開始對性騷擾進行立法。

性騷擾本質上是一種性別歧視,因此,在我看來,任何一種性別歧視都可以歸入廣義的性騷擾。

性騷擾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新語彙,我們過去習慣於使用“耍流氓”。耍流氓被認為是道德問題,而性騷擾明確地提出了法律概念--不是品質不好,而是犯法了!

給性騷擾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遠非想像的那么簡單,它可以是對我們身體的侵犯,也可能是對我們精神的敵對行為;可能是男人針對女人的,同樣可能是女人針對男人,甚至同性別間的人加與的;還可能僅僅是對某一性別的歧視態度與行為。性騷擾概念越寬泛,越有利於一個理想的平權世界的建設。

對身體的侵犯是較易判別的,但是,黃色笑話、色情的眼神、與性有關的雙關語、性玩笑、強邀共進晚餐、色情畫片等等,都構成了性騷擾。同樣,追問個人的性生活、強行對別人講述自己的性經歷、對個人的著裝或身材做性方面的評語、散播關於別人的性隱私的謠言、打電話而不出聲音或在不受歡迎時打電話、過分殷勤被婉拒後仍堅持、在別人面前做出撫慰自己身體的不當運動、贈送與性有關的私人禮物、猥褻的動作......所有這些都可歸入性騷擾。

目錄

第一章:性啟蒙
性慾是與生俱來的,性卻不是無師自通的。將與生俱來的性慾引導到健康、良性的軌道上,是社會的責任。但是,我們的錯誤在於:對與生俱來的性慾要么放任之,要么扼制之。結果是一樣的:本應該是良性的性啟蒙歷程中,充滿了種種悲劇的因素。
第二章:性夢與性幻想

對於女性來說,性夢發生的活躍期多在20~40歲之間。女性進入青春期後,性生理與性心理逐漸成熟,對異性產生一種愛慕與傾心,有時也會出現性衝動。這種性衝動在清醒狀態下被理智所抑制,然而在進入夢鄉時,性衝動卻不受理智的束縛,並通過大腦皮層的興奮灶而活躍,於是便出現在夢中與異性擁抱、親吻等幻境。
第三章:性騷擾
我自己曾領導過一個編輯部,並規定在辦公室里任何人不得抽菸。一位漂亮的崐小姐卻嫵媚萬千嬌滴滴地對我拋著媚眼說:“讓我抽吧,好嗎?”我當即視之為性騷擾。在我的概念里,任何通過強化性別的手段,誘使對方以便達到自我目的之行崐為,均可視為性騷擾。
第四章:初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特約主持人自己還沒有談戀愛的時候,便看過一部當時極火爆的話劇--《初戀時,我們不懂得愛情》。“初戀”的調查回復,似乎也都在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我們通過初戀成長,通過初戀演練愛情。

第五章:失戀
失戀是人生重要的情感體驗。無論層次深淺,從未體驗過失戀的人是極難一遇的。失戀通常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它將我們帶入苦痛中,甚至連人生的意義也在此時受到質疑。苦痛的根源是,戀情的付出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我們無法淡然地承受這種喪失。許多失戀的人,都想到以結束生命的方式逃避這種苦痛。
第六章:戀愛中的其它狀態
初戀與失戀,無疑是最令我們刻骨銘心的愛情體驗。與此同時,在人類微妙而複雜的戀愛關係中,還存在著更多的狀態,本章便試圖展示其中的幾種可能。
第七章:愛情觀念與經歷
愛情觀是重要的人生觀。愛情觀曾經被塑造成一個模式,正如當時人生觀被要求的單一化一樣。一個人本的社會中,我們看到,愛情觀開始呈現多元狀態。
第八章:首次性交
因為我們習慣於看重“第一次”,所以“第一次”便顯得格外重要了。如果說,“第一次”影響著一個人的性愛觀,絕不是誇大其辭。它的意義不僅關乎生理,更關乎心理。女人背負的腐朽貞操負荷總是過重,很多女孩子還被不負責任的父母和傳媒灌輸了太多關於性愛及“第一次”的恐怖思想。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次”愈發重要了。
第九章:精神戀愛
許多女性都相信精神戀愛的存在。精神戀愛一直被作為一個美好、純淨的理念在我們的生活中澎漲,特別是為女性推崇。然而,在我看來,精神戀愛理念之所以能夠如此頑固,與維多利亞時期對性愛的虛偽的否定態度密切相關。一方面視性為恥,更視非婚的性為恥,另一方面對異性的嚮往又不可阻止,於是便生出了“精神戀愛”。
第十章:婚姻關係
滿世界都響著對婚姻的牢騷。今天的人們將最多的咒罵給了婚姻。婚姻似乎已經“罪大惡極”了,到了我們只有徹底將其剷除才有快樂之希望的地步。但是,與此同時,人們仍不斷地湧進婚姻。“城裡面的想出去,城外面的想進來”,想迴避這被引用得濫了的比喻也成為不可能了,它生動得幾乎成了“婚姻鐵律”。
第十一章:生育
曾幾何時,說一個人不能生育算作相當刻薄的罵人話。不能生育的男人不像男人,不能生育的女人則徹底算不得一個女人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生育是婚姻中的頭等大事,這件事沒辦好,便沒臉見人了。今天,我訪談的一位女性則說:“讓他們說我不能生好了!”第十二章:外遇
認識他時,我剛與相交四年的男友分手,男友善良而溫存,但不是那種優秀的基因組合。因此,儘管有一雙忠實的眼睛與我一同哭泣,我仍然不甘心為生命而受苦。我渴望被征服,渴望有一個男人能讓我與他一起為了信仰與理想並肩而戰。
第十三章:性的觀念與體驗
性的觀念與體驗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有什麼樣的觀念決定了將有怎樣的體驗,人的體驗則又將影響著他的觀念的形成。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追求某種體驗,卻持有完全相反的性觀念,這便如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或是為了某種特殊原因的禁慾者或行為受阻者,同時也包括內化的傳統道德觀念與自我生命欲求正在內心深處激烈搏鬥的人士。
第十四章:社會性別角色
社會性別角色是文化對男人和女人在著裝、舉止、性情、行為、處世等方面的要求。如果符合這要求,便是符合社會性別角色,被視為正常、優秀、傑出;如果與這要求相左,甚至背道而馳,則可能被視為反常、無能、怪癖。
第十五章:理想的兩性關係
在這種強加給我們的觀念下成長,我們完成了所謂的“觀念內化”。成年之後,我們以為自己擁有的理想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而事實上那並不是我們獨立思考的結果,而是一種“文化奴役”--我們的理想早在我們幼年時便被按著一個同樣的軌跡一點點塑造成形了。

相關詞條

生活 時尚 兩 女人 婚姻 紀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