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講解大學中庸》

《張居正講解大學中庸》

《張居正講解大學中庸》是2009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明代)張居正。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書名:張居正講解大學中庸
作 者:(明代)張居正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張居正講解《大學·中庸》張居正講解《大學·中庸》

出版時間:2009
ISBN:9787802228108
開本:16
定價:24.00元

內容簡介

《張居正講解四書》(原名《四書直解》)是明朝萬曆年問的內閣首輔張居正連同翰林院講官等人專門寫給當時的小萬曆皇帝朱翊鈞(明神宗)一人讀的。該書曾在明朝年間得到刻印,根據記載,“1651年張居正所注《四書》再次付梓,題《張閣老直解》。吳偉業在為這部書所作的序中談到張居正給孩提時的萬曆皇帝當老師時,充滿羨慕之情。”(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江蘇太倉人。明崇禎四年進士,官左庶子。弘光朝,任少詹事。入清順治時,官國子監祭酒,以母喪告假歸里。)
康熙年間,內閣學士徐乾學(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崑山(今屬江蘇)人。康熙九年進士,官內閣學士,刑部侍郎。)又將此書翻刻。該刻本至今在民間依舊有流傳,可見該書當時影響之大。徐乾學評道:“蓋朱注以翼四書,直解有所以翼注。”
康熙帝在讀此書後如此說道:“朕閱張居正尚書四書直解,義俱精實,無泛設之詞,可為法也。”

作者簡介

張居正,漢族,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岳,諡號“文忠”,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又稱張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內閣首輔,明代最偉大的政治家。
張居正5歲入學,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了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寫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廣巡撫顧轔有意讓張居正多磨練幾年,才未中舉,16歲中了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中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並為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萬曆初年,與宦官馮保合謀逐高拱,代為首輔,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前後主政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粱等練兵,加強北部邊蔭,整飭邊鎮防務;用潘季馴主持浚治黃淮,亦頗有成效萬曆十年(1582年)卒,贈上柱國,諡文忠。死後不久即被宦官張誠及守舊官僚所攻訐,抄其家;至天啟時方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岳集》、《書經直解》等。

編輯推薦

唯一留存至今的《四書》皇家讀本
兩朝帝師、內閣首輔張居正講給萬曆皇帝一人讀的《四書》讀本
康熙大帝一生最愛讀的《四書》讀本
《大學》、《中庸》,儒家的基本經典
欲讀聖賢書、求真實理者,不可不讀。
內閣首輔、兩朝帝師張居正講解的《大學·中庸》皇家讀本更值得今日國人品讀

目錄

序言
大學
中庸上
中庸下
《大學·中庸》原文
……

文摘

【張居正講解】誠,是真實無妄。明,是事理洞達。子思承孔子天道人道之意以立言說道:“人之造道等級雖有相懸,及其成功,則無二致。固有德無不實,而明無不照,由誠而明的,這叫做性。蓋聖人之德,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天性本來有的,故謂之性。性,即天道也。有先明乎善,而後能實其善,由明而誠的,這叫做教。蓋賢人之學,以擇而精,以執而固,由教而後能人的,故謂之教。教,即人道也。夫日性日教,雖有天道人道之殊,然德無不實者,固自然清明在躬,無有不明,而先明乎善者,也可以到那誠的地位,及其成功,則一而已矣。”所以說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右第二十一章。
【今評】無論是天性還是後天人為的教育,只要做到了真誠,二者也就合一了。明道向善不問先天后天。這裡說明了先天因素和後天的教育應該結合起來,提高人們的素質,畢竟天資聰慧的人還是少數。
【原文】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譯文】只有天下極端真誠的人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他人的本性;能充分發揮他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助長天地的演化繁育;能助長天地的演化繁育,就可以與天地並列為三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