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情歌》[民歌]

《康定情歌》[民歌]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康定情歌》是四川著名的民歌,又名《跑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人民在長期生活中積澱起來的民間音樂文化的藝術結晶。

概述

《康定情歌》《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上個世紀30年代誕生於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經考據《康定情歌》的作者是四川宣漢的李依若創並於40年代,逐漸流傳開來。40年代中期,就讀於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校的福建學生吳文季在從軍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後將此歌轉交給他的老師伍正謙。伍正謙十分喜愛,又請作曲系的江定仙配樂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後,將原名《跑馬溜溜的山上》改名為《康定情歌》,後來伍正謙在學校的一次音樂會上首次演唱了這首歌曲。後來,江定仙又將此歌推薦給了當時走紅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舉辦的個人演唱會上公開演唱了此歌,以後便將此歌作為自己的保留節目,從南京唱到了大西北,從國內唱到了國外,使《康定情歌》傳遍了世界。

歌詞

《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
月亮~彎~彎~,康定溜溜的城喲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
張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
月亮~彎~彎~,看上溜溜的她喲

一來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地好喲
二來溜溜地看上,會當溜溜的家喲
月亮~彎~彎~,會當溜溜的家喲

世間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愛喲
世間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喲
月亮~彎~彎~,任你溜溜地求喲

特色

《康定情歌》《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里體現了強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康定情歌》的曲調在平穩中有起伏變化,易於記憶,便於傳唱。歌詞更是方顯出強烈的地域特色,凸顯出漢藏民族性格的互補性。情歌中擇偶標準既有漢族人民“會當家”的觀念,在愛情的表達方式上又有了藏族同胞“世間的女子,任你溜溜的愛”的豪爽樂觀的性格。

一、“情歌”詞句全部引用了四川宣漢方言土語及宣漢山歌溜溜調作為襯詞。
二、此歌風格與宣漢民歌《蘇二姐》、《繡洛陽橋》、《十把扇子》等一致,是李依若慣用手法。
三、歌詞表達了作者愛情受挫對自由幸福愛情的渴望。
四、此歌純系李依若所創作。
五、1950年9月李依若以縣文聯名義主編的民歌集三十二首民歌中第一首《蘇二姐》和第二首《跑馬溜溜的山上》即署名李依若。此書出版500本,在書店發行300本,文聯內部發行200本,宣漢不少人都擁有這本書。
六、李依若家鄉馬渡關和相鄰的鄉鎮人民眾口皆碑,說是李依若與康定李家女子婚姻失敗才創作的《跑馬歌》,並親自教大家唱。

故事

一位老人說,他們十幾歲時在康定聽見的康定情歌不是今天這個樣唱的,那時是這樣:“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門,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會當溜溜的家來會為溜溜的人……”

當時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年李依若在成都讀大學時與一個康定的同學、姓李的女子相愛因同姓遭父母反對,並因此與繼母魏氏吵翻臉,不給李依若學費和生活費的情節。還說李依若後期學業全靠康定李大姐的幫助才讀完大學。由於封建倫理觀的影響,李依若和康定李家大姐的戀情終無圓滿結局。李依若曾同李大姐到康定去耍過,為了紀念這段戀情創作了《跑馬溜溜的山上》這首歌,當地人叫《跑馬歌》,他們最愛唱,說是李依若親自教他們唱的。一個叫歐明學的人說:李依若到他家去吃酒時教他唱的這首歌,還說歌的名字叫《康定城歌》,而且裡面的詞句有勞動溜溜的好,且是李家溜溜的大哥不是現在張家溜溜的大哥……馬渡的山歌多用溜溜、連連作襯詞。

收集者

《康定情歌》收集者吳文季《康定情歌》收集者吳文季

1935年因吳文季父病逝被迫輟學回家鄉國小任教,靠微薄收入維持生計。1938年,即抗日戰爭爆發第二年,他有志抗日離鄉北上,在武漢考進了“戰時幹部訓練團”以實現自己救亡救國的理想。武漢淪陷後,訓練團輾轉到了湖南、貴州,最後落腳在重慶。吳文季自小有音樂天賦,熱愛音樂,喜歡唱歌,嗓音清越宏亮,因此他在重慶報考了中央訓練團音樂幹部班,以後又進入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聲樂系,開始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和聲樂訓練。

1941年日寇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吳文季在四川甘孜參加了準備到緬甸作戰的中國遠征軍,任文化音樂教員。這段時期他常漫步康定城裡,觀察了解民情。跑馬山是城裡一座小山,往返運貨的馬夫常在山坡上休息聊天。一個馬夫哼唱的一首《溜溜調》鏇律吸引了他,經他整理,改編或加工,終於誕生了如今享譽世界的《康定情歌》。當時他把這首歌曲定名為《跑馬溜溜的山上》,為了更充分更鮮明地表現康巴人的婚戀高度自由,他添上了“世間溜溜的女子任你溜溜的愛喲,世間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喲,……”這段歌詞。1947年,抗戰勝利後,吳文季到了南京,繼續在音樂專業深造。

配樂者

《康定情歌》配樂者江定仙《康定情歌》配樂者江定仙

1947年,為了在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師生聯歡會上演唱,吳文季把《跑馬溜溜的山上》這首經他發現並藝術加工過的康定民歌請求他的老師作曲系主任江定仙先生編配鋼琴伴奏譜。當時江定仙身邊沒有鋼琴,卻熱情地利用風琴配出了伴奏,為這首民歌錦上添花,並收進他編成的五線譜民歌集:當年吳文季的同學,如今是德高望重的作曲家的王震亞教授親眼目睹了當時的情景。2002年4月,喻宜萱教授的學生方輝勝、文有仁與《甘孜報》總編輯郭昌平等人訪問喻宜萱和王震亞兩位教授,他們都一致否認這首歌曲出於“西部歌王”王洛賓之手的傳聞,明確肯定吳文季的伯樂地位。

1947年在南京國立音樂學院聯歡會上,在江定仙編配的鋼琴伴奏樂譜伴奏下最初演唱《跑馬溜溜的山上》的人是武定謙老師。隨後不久歌唱家喻宜萱在正式音樂會上的獨唱獲得巨大成功,使《康定情歌》成了出水芙蓉,開始令世人矚目。1948年上海大中華唱片公司錄製了喻宜萱演唱的《康定情歌》,唱片上標明的字樣是喻宜萱演唱,江定仙編曲。江定仙當年是中國音樂界的泰斗人物,有強大的“品牌效應”,而吳文季當年只是他的學生,為人溫和、良恭儉讓,他採擷、加工或改編的民歌能在世人產生如此令他欣喜的影響,他會完全滿足於這樣的成就感。當然不會在“名”上與自己的老師糾纏而降低自己高尚的人格。在那個時代成長的社會精英,這樣待人處事是很自然的事。為了尊重歷史的真實,《康定情歌》在今後的音樂史上和正式出版物中應標明為吳文季編曲、江定仙配伴奏,或吳文季、江定仙編曲,以示科學的嚴謹、公正,以避處事馬虎、語言模糊之嫌。

演唱者

《康定情歌》第一次演唱者喻宜萱《康定情歌》第一次演唱者喻宜萱

2008年1月8日,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喻宜萱教授以99歲高齡辭別人世。

1947年4月19日,她在南京國際俱樂部,因突然停電而在燭光搖曳中首唱《跑馬溜溜的山上》(也即《康定情歌》)的動人情景,迄今猶深深留在老一代人的記憶中。此後,《跑馬溜溜的山上》成了她節目單里的保留節目。1948年7月,時任西北行轅主任、新疆省主席的張治中將軍邀請喻宜萱到西北演唱。她在蘭州市里舉辦兩場演唱會,受到熱烈歡迎,欲罷不能,又在蘭州大學演唱一場,還在蘭州市郊一個三面環山的山谷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露天演唱會,會場擠滿上萬聽眾,轟動一時。以後,她又在迪化(今烏魯木齊)舉辦兩場獨唱會。隨著她非常成功的演唱,喜愛唱歌的青年男女嘴邊不時會哼出“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的鏇律。《康定情歌》從此風靡中國,波及二戰後剛收回到中國版圖的寶島台灣,還傳播到東南亞各國的華僑校園和文藝社團。1949年五、六月間,喻宜萱又先後在法國巴黎、英國倫敦舉辦個人獨唱會,節目單中《康定情歌》總是赫然在目,並說明此曲為中國西南地區康定民歌。因她的成功演唱,《康定情歌》開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經典民歌

王洛賓版

創作過程

創作創作

康定城是川藏茶馬古道中一個很小的城市。半個多世紀以來,一首膾炙人口的《康定情歌》讓這座邊遠的城市名揚四方。
康定城的兩邊被大山挾持,一條彎曲的河從縣城中間穿流而過。這裡居住著藏族羌族漢族等民族的老百姓,他們世世代代在一起生活,彼此之間和睦相處。
康定人把長形的莊稼地稱為“溜溜的地”,把窄小、彎長的康定城稱為“溜溜的城”……在此方言的基礎上還誕生了一種特殊的民歌——“溜溜調”。從康定城北二道橋的喇嘛口中傳出,後流傳到雅拉溝一帶,繼而流傳到整個康定地區。
1939年,滿懷音樂理想的王洛賓深入到青海和甘肅南部等地進行抗日宣傳。正是這種深入接觸人民民眾的經歷,讓年輕的音樂家蒐集、整理和改編了一批民歌,《康定情歌》就是這個時期的傑出作品。
一天,王洛賓在甘南一個集市上,聽到一個漢子彈著弦子唱著一支歌曲,鏇律很特別,上前一打聽,漢子說他來自康定,唱的是“溜溜調”。憑藉著對音樂的靈感,王洛賓感到“康定溜溜調”有一種不同於其它地區民歌的特殊韻味。

他當即就記下了譜子。並且對四段歌詞進行了精心編配,在聲樂民族化處理上作了富有創造性地運用,使得整首歌曲節奏輕快、鏇律優美。後來,王洛賓將這首改編好的歌曲定名為《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的歌詞中最引人矚目的三個字就是“溜溜的”。幾乎每句歌詞中都有一個“溜溜的”。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使用規範語言的人來說,這種詞語的出現顯然有些“冒犯常規”——標準漢語中基本不這樣使用。
可是要將“溜溜的”去掉,歌詞就會變成“跑馬山上一朵雲,端端照在康定城喲……”意思沒變,但卻少了很多詼諧、調皮的情趣。
相反,如果加上“溜溜的”三個字,配合著流暢的鏇律,整首歌曲非但不顯得生硬,反而有種特殊的韻味。
在改編時,王洛賓巧妙的選用了一個“喲”字,替換了原來“溜溜調”中每段結尾都要出現的那個繞口的“噢”字,經他這一點睛,使歌曲更加便於傳唱。

近代在康定民間傳唱的《康定溜溜調》

《康定溜溜調》 原生態民歌 G調4/4拍
(一)
跑馬的溜溜山喲上,一朵的溜溜雲噢。
端端的溜溜照喲在, 康定溜溜城噢。
月亮的溜溜的彎喲彎,康定溜溜城噢。
(二)
李家溜溜的大姐, 一枝的溜溜花噢,
張家溜溜的大哥, 看上溜溜的她噢。
月亮的溜溜彎喲彎,看上溜溜的她噢。
(三)
一來的溜溜的看她,人才溜溜的好噢,
二來溜溜的看她, 會當溜溜的家噢。
月亮的溜溜彎喲彎,會當溜溜的家噢。
(四)
男才的溜溜的女貌,都雙的溜溜全噢,
跑馬的溜溜情歌, 代代溜溜的傳噢。
月亮的溜溜彎喲彎,代代溜溜的傳噢。

(摘自《民歌中國》叢書)

王洛賓改編之後的《康定情歌》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
月亮彎彎,康定溜溜的城喲。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
張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喲。
月亮彎彎,看上溜溜的她喲。
一來溜溜的看上,人才溜溜的好喲。
二來溜溜的看上,會當溜溜的家喲。
月亮彎彎,會當溜溜的家喲。
世間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愛喲。
世間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喲。
月亮彎彎,任你溜溜的求喲。

特色

王洛賓在改編《康定情歌》時,並沒有去過康定,但他卻以超凡的想像力,譜寫出了康定獨特的人文景觀,讓這支歌曲吸引了無數的歌者和聽眾。
《康定情歌》是一首“情歌”,可是王洛賓在編寫第一段歌詞時,卻沒有直接使用與青年男女感情相關的字眼。
正如1938年,他在蘭州改編的那首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一樣,歌曲一開頭,王洛賓也沒有直接去描述達坂城的姑娘是如何的漂亮。但是他卻誇張的告訴人們:“達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大又甜”。
從歌曲一開始,人們就在他的作品中感悟到了一種對“達坂城”的衝動和嚮往。
當時,王洛賓也沒有去過新疆,照他自己的話說,那些歌詞都是自己隨意編寫的。可就是這些隨意編寫的聲樂小品,卻讓人們整整唱了半個多世紀,直到今天還沒有唱夠。
《康定情歌》的第一段所唱的是山,跑馬山。跑馬山怎么樣呢?溜溜的!跑馬山上的雲怎么樣呢?溜溜的!山旁雲下的康定城怎么樣呢?溜溜的!一句婉轉的“月亮彎彎” 之後,再次確定康定城是“溜溜的”!即便聽眾以前不曾聽到過“溜溜的”三個字,現在也應該明白了,所謂“溜溜的”就是“很棒”、“很好”、“很不錯”的意思。
第二段歌詞就進入了一個愛情故事的場景中:一位姓李的出眾女子被一位姓張的男子看上了。緊接著第三段,轉入張姓男子的視覺,讓他再次強調李姓女子是個“好人才”和“會當家”。
第四段歌詞應該是王洛賓的大膽之作,歌詞的內容由李家大姐和張家大哥的愛慕之情,一下子擴展到了“世間”大愛之情。這個辭彙的轉換,將人間美好的愛情升華到了一個極點!凡世間男女,皆逃不出這個規律——好女子要讓男人求,好男子要讓女人愛。這裡謳歌的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男歡女愛,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永恆主題。

王洛賓手稿影印件

影印件影印件

分析

此時,王洛賓並不知道,自己謳歌的那個康定城正處在封建宗教的統治之下。那裡的年輕女子們是不敢隨意唱出“世間溜溜的男子任我溜溜的求喲”這樣的情歌來的。
他也不會知道,在舊時的康定,如果誰家的女子敢去和自己心上的男人偷情,那她一定會被當地的宗教統治者和封建勢力當作是一個不守婦道的壞女人,她會被人們捉拿捆綁在大樹上,遭受鞭打示眾的懲罰的。
誠然,王洛賓在編寫這首讓世間男女自由相愛的情歌時,並沒有去過康定。他是在遠離康定的甘肅南部,憑著對藝術的追求,大膽的為康定城裡那些“人才好、會當家”的女子們作歌,用自己理想中的“羅曼蒂克”譜寫世間青年男女們的愛情故事。
在《康定情歌》中,還有一句歌詞比較有特點,那就是“月亮彎彎”。四段歌詞中,“月亮彎彎”每次都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出現,仿佛天上的月亮,從來都是按照規律在夜間出現一樣。
月亮是人類感情的見證人。月亮不僅看到了跑馬山,看到了跑馬山上的雲,看到了康定城,還看到了李大姐和張大哥,更看到了世間所有的男子和女子……最終,月亮再次照亮了康定城。
在王洛賓的音樂作品中,用“月亮”這個辭彙來讚美人間美好事物的樂句,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半個月亮爬上來》、《在那遙遠的地方》、《都達爾和瑪麗亞》《牡丹汗》、《掀起你的蓋頭來》、《圓圓的》、《黑眼睛》、《沙棗花兒香》、《阿拉木汗》、《唱完月亮唱太陽》、《我願變成一杯香茶》、《烏魯木齊的月亮》等歌曲中,不約而同的都出現過一顆美麗皎潔的月亮。
因此,在《康定情歌》中,王洛賓反覆使用了一個“彎彎的月亮”,也是必然的。
在過去的年代裡,不論你來自何方,也不論你出生貧富,大家只要一唱起《康定情歌》,就會被歌中的意境所陶醉,就會感到有一顆聖潔的月亮在照耀著自己。
王洛賓曾經說過:“音樂是宗教,愛情是信仰。”也許對月亮的偏愛也是王洛賓的一種信仰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