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無悔—感人師德故事100例》

《師者無悔—感人師德故事100例》

《師者無悔—感人師德故事100例》是由公務員作家徐保衛先生所主編的教師風采選錄,共收錄100個徐州教育一線的優秀教師的師德案例,旨在提供學習的案例,帶給我們啟發和思考,從小事做起。本書於2012年9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對老師的評價一向都很高,有人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說老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有人說老師是甘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說老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而更多的老師甘願做一顆小小的鋪路石,靜靜地躺在泥土裡,雖然它沒有水晶的純靜,沒有寶石的艷麗,沒有鑽石的光芒。目標只有一個,讓受教育的孩子們走在他們鋪就的平坦而寬闊的道路上奔向前方。無論是一線教師,還是教學管理者,每個人都可以挖掘出許許多多感人的愛教愛校或者愛學生的生動故事。他們不一定人人都是楷模或者先進,但他們無怨無悔,以一個教育者的良心,揮灑淚水和汗水,收穫喜悅和安慰。

《師者無悔-----感人師德故事100例》,就是從中採擷的部分內容或片段,他們大多都是徐州教育系統的“無名小卒”,但這些平凡的教師們在小事中見大胸懷,他們或者接受採訪,或者自己講述自己,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案例,更是給我們帶來了啟發和思考:其實體現師德不一定要驚天動地,關愛學生可以從一件件小事做起。貴在堅持,難在細心!

序言

立德是教師之魂

徐保衛

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

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願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願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

由此推斷,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願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更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係到中國小德育工作狀況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加強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對於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們徐州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敬業奉獻,他們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師都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教師隊伍中不僅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範人物,更有無數教師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通過一件件“小事”,傳遞了為師之愛,為師之德。

……

一直以來,我始終這樣認為,師德要有三個層次,首先有愛,然後是德,最後是師德。愛是愛什麼呢?我認為作為教師首先要愛崗敬業,愛學生。不愛教師這個職業是很難有教師特有的那種奉獻精神的,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自然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我說的德,也就是品德,換一句說也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因為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教師是叫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一位教師說的好:沒有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的一言一行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熱愛學生,首先要關心學生、了解學生、親近學生,主動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建立感情的橋樑。感情的影響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手段,它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熱愛學生,還應當尊重學生,尊重,就不可能建立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而沒有這種信任,就失去教育得以進行的基礎。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我願意以易經的兩句話與老師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在《師者無悔》出版之際,是為序!

作者簡介

徐保衛,公務員,徐州市教育局工作,從事過編輯、宣傳等工作,今年先後出版各類圖書6本。作者因為是教育工作者,所以被廣大教師所感染,在2012年教師節來臨之際,特主編次書,奉獻給辛勤的最尊敬的人民教師。

基本信息

主編:徐保衛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雨涵

裝幀設計:張穎震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10×1000mm1/16

字數:155千字

印張:11.00

版次:201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16.8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