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教你讀財報》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這本書可以說是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財報解讀秘籍,裡面收集了巴菲特數年來選擇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及巴菲特本人的投資實例,實用、易學、有效,是由巴菲特前兒媳及研究巴菲特權威專家聯袂推出。

基本信息

(圖)《巴菲特教你讀財報》巴菲特教你讀財報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這本書可以說是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財報解讀秘籍,裡面收集了巴菲特數年來選擇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及巴菲特本人的投資實例,實用、易學、有效,是由巴菲特前兒媳及研究巴菲特權威專家聯袂推出。

基本資料

作 者:(美)巴菲特,(美)克拉克 著,李鳳 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頁 數: 180
開 本: 16開
ISBN : 9787508614557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管理 >> 一般管理學 >> 財務管理

內容簡介

金融傳奇天才巴菲特的前兒媳瑪麗·巴菲特與研究巴菲特法則的權威人士戴維·克拉克探秘沃倫·巴菲特的思想精髓,在本書中深入淺出地介紹巴菲特分析公司財務報表的黃金法則。書中以巴菲特的投資實例告訴你:

巴菲特在分析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時那些久經考驗的黃金法則,巴菲特用以尋找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公司的財務指標——據此,他可以獲得豐厚的長期投資回報,巴菲特如何使用財務報表去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巴菲特對哪類股價便宜的公司避而遠之。

毋庸置疑,巴菲特詮釋公司報表的簡單財務指標會幫你識別出在明天的商戰中,哪些公司會大獲全勝,哪些公司會慘敗而終。學會像巴菲特一樣分析公司財報,你一定能在股市中收穫累累碩果!

股神巴菲特的制勝秘訣:想獲得高投資回報,一定要學會讀財報!

作者簡介

瑪麗•巴菲特,享譽國際的巴菲特投資技巧圖書的作者、演說家,同時還是一家年收入幾百萬的商業電影剪輯公司的執行長,擁有眾多大型客戶,包括可口可樂公司和麥當勞公司。現居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莫尼卡。戴維•克拉克,投資專家,也是巴菲特家族30多年的朋友,被認為是研究沃倫•巴菲特投資方法的權威人士。現居沃倫•巴菲特的故鄉——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他們合著的《巴菲特法則》《巴菲特法則實戰手冊》《沃倫•巴菲特之道》和《新巴菲特法則》都已經在全球發行出版,並被翻譯成17種不同國家的語言。

目錄

(圖)插圖插圖

導讀/Ⅵ

序言/1

第1章 讓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的兩大發現/7

第2章 讓巴菲特成為超級富豪的企業類型/8

第3章 巴菲特的淘金之地/14

第4章 “持續性”是巴菲特打開金庫的鑰匙/17

第5章 財務報表概述:淘金之地/19

第6章 巴菲特在哪裡發現財務信息/21

第一部分

損益表

第7章 巴菲特從哪裡開始著手:損益表/25

第8章 收入——資金來源的渠道/28

第9章 銷售成本——對於巴菲特來說是越少越好/30

第10章 毛利潤/毛利率:巴菲特尋求長期贏利的關鍵指標/32

第11章 營業費用:巴菲特的關注點/35

第12章 銷售費用及一般管理費用/37

第13章 研究和開發費用:為什麼巴菲特要避而遠之/40

第14章 折舊費:巴菲特不能忽視的成本/43

第15章 利息支出:巴菲特不想看到/46

第16章 出售資產收益(損失)及其他/49

第17章 稅前利潤:巴菲特慣用的指標/51

第18章 應繳所得稅:巴菲特怎么知道誰在說真話/53

第19章 淨利潤:巴菲特的追求/55

第20章 每股收益:巴菲特怎么辨別成功者和失敗者/58

第二部分

資產負債表

第21章 資產負債表概述/64

第22章 資產/67

第23章 流動資產周轉:錢是如何賺取的/70

第24章 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巴菲特的困惑/71

第25章 存貨:公司需採購的原料和公司需出售的產成品/75

第26章 應收賬款淨值:別人欠公司的錢/77

第27章 預付賬款和其他流動資產/79

第28章 流動資產合計和流動比率/81

第29章 房產、廠房和機器設備:對巴菲特來說越少越好/83

第30章 商譽/86

第31章 無形資產:衡量不可測量的資產/88

第32章 長期投資:巴菲特成功的秘密之一/90

第33章 其他長期資產/92

第34章 總資產和總資產回報/93

第35章 流動負債/95

第36章 應付賬款、預提費用和其他流動負債/96

第37章 短期貸款:它如何摧毀一家金融機構/98

第38章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貸款及其可能帶來的問題/101

第39章 負債合計和流動比率/103

第40章 長期貸款:優秀公司很少有的東西/105

第41章 遞延所得稅、少數股東權益和其他負債/108

第42章 負債合計和債務股權比率/110

第43章 股東權益/賬面價值/114

第44章 優先股普通股資本公積/116

第45章 留存收益:巴菲特變得超級富有的秘密/119

第46章 庫存股票:巴菲特喜歡在資產負債表上看到的/123

第47章 股東權益回報率:第一部分/125

第48章 股東權益回報率:第二部分/127

第49章 槓桿問題和可能的騙局/129

第三部分

現金流量表

第50章 現金流量表:巴菲特查看現金之處/133

第51章 資本開支:致富秘訣之一就是減少它/137

第52章 股票回購:巴菲特增加股東財富的免稅途徑/140

第四部分

衡量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公司的價值

第53章 巴菲特的股權債券創意如何使他致富/145

第54章 持續性競爭優勢帶來的持續增長回報/150

第55章 衡量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公司價值的其他途徑/152

第56章 巴菲特如何確定購買一家理想企業的最佳時機/155

第57章 巴菲特如何確定賣出時機/157

附錄

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公司的資產負債例表/160

不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公司的資產負債例表/161

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公司的損益例表/162

不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公司的損益例表/163

術語彙編/164

致謝/172

精彩篇章

第2章 讓巴菲特成為超級富豪的企業類型

要理解巴菲特的第一重大發現,我們需要了解華爾街的本質及其主要參與者。在過去200年間,儘管華爾街提供了大量的商業服務,但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大型賭場——在這裡,以投機者身份冠名的賭徒在股票價格走勢上放置了大量的籌碼。早期,這當中部分賭徒取得了巨大的財富和地位,他們成為金融報刊上人們關注的焦點。大“鑽石”吉姆•布拉迪伯納德•巴魯克是少數幾個在這個領域以投資大師身份進入公眾視野的範例。

現代,以共同基金對沖基金信託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取代了過去的個人投機者。機構投資者以其專業的選股能力向大眾推銷,並以豐厚的年收益率為誘餌不斷吸引那些渴望一夜暴富的短視群體。

一般情況下,股票投機者都屬於“三心二意”之人,有好訊息時就追漲買入,有壞訊息時則匆匆拋售。如果一隻股票在幾個月內幾乎紋絲不動,他們就將其賣掉,並繼續尋找其他股票。

新一代賭徒中的佼佼者發明出複雜的電腦程式,用以測算股票價格上漲或下跌的速度。如果一個公司的股票正加速上漲,計算機將執行買入命令;若股價開始加速下跌,計算機則執行賣出命令。這樣一來,便會產生數以千計各種股票的大量買進賣出狀況。

這些以計算機為工具的投資者今天買入一隻股票,第二天就在市場賣出的現象已經不足為奇。通過此類計算機系統,對沖基金經理為他們的客戶創造了巨額利潤。但這也有圈套:他們也可能會因此令他們的客戶賠錢。當他們賠錢時,還有部分遺留本金的客戶將贖回他們的基金,然後去尋找新的基金經理為他們出謀劃策。

華爾街隨時都充斥著這些主流或非主流選股師跌宕起伏的故事。

這種瘋狂的投機性買進賣出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史上最瘋狂的買入發生在1920年,一度將股票價格推高到天價。但在1929年大崩盤來臨時,股票價格又被直線打壓至最低價。

20世紀30年代早期,華爾街有一個很富有激情的年青分析師——班傑明•格雷厄姆,他發現華爾街大多數自命不凡的基金經理在大量買進賣出股票時,根本不考慮公司的長期經濟運行狀況。他們所關注的只是股票價格在短期內是上漲還是下跌。

格雷厄姆還發現,這些瘋狂投機的主流股票投資者在追漲殺跌時,會將股票價格推到非常荒唐可笑的地步,與他們所購買股票公司的實際長期基本經濟狀況完全背離。他也認識到,同樣是這些投機者,有時會將股票價格打壓到非常低的價位,完全忽視這家公司良好的長期發展前景。這些嚴重被低估的股票讓格雷厄姆看到了一個美妙的賺錢機會。

格雷厄姆的理由是,如果他在股價低於其長期內在價值時買入這些處於超賣狀態的公司股票,終有一日市場會承認它的錯誤低估,然後將它們的估價糾正過來。一旦價格向上調整後,他可以賣出這些股票,並因此獲利。這是我們如今所熟知的價值投資基本原理,而格雷厄姆就是價值投資的始祖。

儘管如此,我們必須明白一點,那就是格雷厄姆並不在意他所買的公司屬於什麼行業。用他的話說,就是所有公司都有一個內在的均衡價格。當他在30年代後期開始實踐價值投資時,他著重尋找那些交易價格比其公司庫存現金一半都少的公司。他美其名曰“用50美分買1美元”。此外,他還有其他投資原則,比如從不買股票價格超過其公司每股盈利10倍的股票,又如當一隻股票股價漲幅超過50%時就賣出。如果股票價格在兩年內沒有上漲,他也會堅決賣出。的確,他的眼光要比那些華爾街的投機者遠一點,但事實上,如果這個公司在10年後才有表現的話,他將獲得零收益。

20世紀50年代,當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他就追隨格雷厄姆學習價值投資,恰值格雷厄姆退休之前,他進入格雷厄姆的華爾街公司開始了分析師生涯。在那裡,巴菲特工作在著名的價值投資者沃爾特•施洛斯身邊。通過閱讀成千上萬份公司財務報表,剛剛大學畢業的巴菲特練就了一雙發現價值低估的慧眼。

格雷厄姆退休之後,巴菲特回到自己的家鄉奧馬哈。在那裡,巴菲特可以遠離華爾街的喧囂嘈雜,潛心思考其導師的投資理論和方法。也就在那時,他發現格雷厄姆投資法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並不是所有“格雷厄姆式”的低估值公司都會實現價值重估上漲,某些公司甚至以破產告終。不是所有投資都能“百發百中”,虧損的部分也可能超過所有的盈利。格雷厄姆試圖通過分散化投資組合以規避這種不利局面,有時這些組合中含有100種以上的公司股票。此外,格雷厄姆還採用了一種策略,即堅決地處理掉兩年內沒有上漲的股票。但當最後期限來臨時,大部分“低估股票”仍停留在低估狀態。

巴菲特發現,他和格雷厄姆買入的股票按格雷厄姆的“50%收益法則”賣出後,其中很多股票在隨後幾年內還繼續保持著上漲勢頭。他發現這些公司的股票價格攀升到遠遠高于格雷厄姆拋售時的價位。這正如他們買了一張開往容易街的列車票,但在列車到達該站之前就下車了,因為他不清楚它最終駛向何方。

巴菲特決定對這些“超級明星股”的經濟動力進行進一步探究,希望能在他導師的投資報酬率上有所提高。於是,他開始研究這些公司的財務報表,探索這些公司具有如此美妙的長期投資價值的內在原因。

巴菲特了解到,所有“超級明星股”都得益於某種競爭優勢,這些優勢為它們帶來類似壟斷的經濟地位,使其產品能要價更高或者增加銷售量。在這一過程中,它們能比競爭對手賺取更多的利潤。

巴菲特同樣認識到,如果一個公司的競爭優勢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不變——競爭優勢具有穩定持續性,那么公司價值會一直保持增長。既然公司價值會保持增長,那么巴菲特理所當然會儘可能長久地持有這些投資,使其有更大的機會從這些公司的競爭優勢中獲取財富。

巴菲特還注意到,通過價值投資者或投機者,或者二者的綜合參與,終有一天,華爾街會認識到這些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並推動其股票價格反轉上升。看起來,正是這些公司的持續性競爭優勢讓它們的價值投資者成為名副其實的預言家。

此外,巴菲特還發現了另外一種更神奇的東西。由於這些公司具有難以置信的長期經濟優勢,所以它們幾乎不太可能瀕臨破產邊緣。這意味著華爾街的投機者把這些股票的價格壓得越低,巴菲特買進這些股票後虧損的風險就越小。越低的股價同時意味著越大的潛在上漲獲利空間。他在低位持有股票的時間越久,他能從這些價值低估公司獲利的時間就越長。一旦股票市場最終承認了這些公司即將到來的美好前景,隨之而來的就是巨額財富。

所有這些完全推翻了華爾街的一句格言:要獲得更多的利潤,你不得不加大你所能承受的風險。巴菲特發現了投資的聖杯,他找到了一種使風險最小化,卻能帶來潛在收益增長的投資。

令事情更簡單的是,巴菲特認識到他不再需要等待華爾街提供一個便宜的價格。如果他決定投資足夠長的時間,他就可以為這些超級公司的股票支付一個公平合理的價格並且一直持有。錦上添花的是,他發現如果進行長線投資,絕不賣掉這些股票的話,他還可以有效地將資本利得稅推延至遙遠的將來,只要一直持有,他的投資就能以複利率速度增長,並且免稅。

讓我們看一個例子:1973年,巴菲特投資0.11億美元於華盛頓郵報公司,一家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報業,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在長達35年的時間裡,他一直持有這項投資,如今,這筆投資價值漲到了天文數字14億美元。投資0.11億美元能獲得14億美元的收益!多么體面的投資報酬率!而且最絕妙的是,巴菲特還沒有為他的利潤支付稅費,因為至今為止他沒賣出任何一股。

另一方面,如果格雷厄姆按照他的50%法則,將在1976年,以約0.16億美元賣出巴菲特的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票,為此他還要支付占所有利潤39%的資本利得稅。更糟的是,那些華爾街的主流股票投資者在過去的35年間可能上千次持有這隻股票,進進出出偶有10%~20%的利潤,並且每次賣出時都要支付稅費。但是,巴菲特累積了12460%的收益率,並且直到如今,還未對其14億美元收益支付任何稅費。

巴菲特懂得,只要投資了一家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他最終會成為一個坐擁億萬美元資產的超級富翁。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