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不僅在學生中,即使教師在對學生教育中,也會隱約流露出這樣的思想傾向。 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 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長任職演說中,對學生約法三章,對他以後在北大的改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所創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現實意義的教學理念,具有長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現在,把這篇演說詞選到高中課本,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有種於高中生遠離世俗的侵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物質種益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名往。”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學還是擺脫現實的困窘升官發財的一條捷徑,花苦功夫只為考個好大學,使自己有個好前程。不僅在學生中,即使教師在對學生教育中,也會隱約流露出這樣的思想傾向。而部分大學不再把追求高深學問作為它的目標,學校里人文課程被功利主義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視。
自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全國各學校似乎都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一時之間,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但事實上,很多學校對學生還是側重於知識的傳受,把升學率看做是最重要的問題,而對學生的德行教育還是流於形式,背離了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由於學校疏於管理,很多學生貪圖享樂,寬鬆了對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學校附近開網咖等娛樂場所,使學生沉溺於其中,荒費了學業,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由此看來,蔡元培先生的這篇演說詞還在為中國教育敲著警鐘。

二曰砥大礪德行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則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谷所染。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構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苔姜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這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於道德無虧,而於身體有益。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