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既好看又有味,語言流暢、活潑自然、內容翔實而又蘊涵深遠的張苗新作集。小小年紀、剛剛12歲的她,采寫的卻都是當今中國文學藝術界的大家:臧克家、胡�e青、季羨林、黃宗江和王蒙,還有油畫大師、美協主席靳尚誼和國寶級人物、笑星之首馬季等。真可謂是茁壯的小苗苗和參天大樹們的對話。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本書前言

小友張苗

高洪波

上個世紀的1994年,我曾寫過一篇題為《小友》的文章,內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曾涉及到張苗:
小友的解釋權簡單:年紀小的朋友。
我的小友很多,譬如不會寫信的張苗,剛剛四歲,讀完《我喜歡你,狐狸》,馬上背下來,當然不是全書,只是同名的一首小詩,每逢我與她的父親通電話,張苗總要搶著為我背誦一遍,口齒尚不清晰的小友張苗,藉助於一首小詩的背誦,贈予我莫大的愉快。以後每次見面,她第一句話便是嚴肅的詢問:“高叔叔,你又給我們寫書了嗎?”這提問每每令我汗顏,蓋因為近年來疏離了兒童文學創作,將目光關注於散文雜文領域,所以一想到張苗奶聲奶氣的問題,我幾乎不敢走到她面前。
小友張苗,嚴肅的法官。
到得如今,歲月荏苒,昔日四歲的張苗已長成一個高個子的女孩,並且從十歲起對一批文化名人進行採訪,從季羨林、胡�e青、李國文、史鐵生、丁聰、黃宗江,到最近採訪的靳尚誼、曹文軒、臧克家、魏明倫、鄧友梅、馬季、王蒙。這批獨特的採訪文章,相繼在《中國文藝家》等報刊上發表出來,在文化界引起不小的反響。我熟悉的記者王曉暉女士就此專門撰寫了一篇報導,題目生動且形象:《小苗和大師的對話》,把苗苗從三歲開始同巴金爺爺的一次精神交往記錄下來。巴金爺爺寫信告訴苗苗: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
都說“三歲看老”。三歲的苗苗到得今日,也不過剛剛十二歲,但我相信她從巴金爺爺的信中讀出了巨大的期待以及文學的使命、意蘊和終極目標,否則無法解釋這一篇篇妙趣橫生的專訪和專訪中一個又一個令人忍俊不止的“厲害的”問題。我甚至有一種感覺:十二歲的張苗在諸多學者、大師、專家面前,分明像一面晶瑩剔透的鏡子,她通視長者的心靈,讓對方在這面鏡子裡檢視自己的創作心路,歸納和總結自己的人生得失,甚至還有幾分反思。童言無忌,童心無邪,無忌和無邪的張苗,一株小小的愛文學、愛讀書和愛藝術的幼苗,在參天大樹面前搖曳生姿,給大樹以慰藉和快樂,也讓他們回歸到某種意義上的童年記憶里。我以為張苗的這批有價值的專訪,藉助一個孩子所處的童年視角,折射出共和國一批最優秀的文學和藝術工作者的形象,他們在回答張苗的提問的同時,也在回答著千千萬萬關愛著他們的讀者的關注,回答著自己的時代。
因此張苗的這本書可以說是老少鹹宜、長幼共讀,是一本極其獨特的書;一本由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和諸多專家學者共同創作的書;張苗是這本書的導讀。
關於小友張苗,我還想補充幾句。事實上張苗已不再是從前意義上的“小友”,她奶聲奶氣在電話上背詩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她已經擁有自己的一塊天地;儘管她依然好奇,卻已經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她有時會裝出專心致志傾聽大人談話和訓誡的樣子,其實內心可能不以為然。這本專訪,據我了解她真實的動機是與自己的同學們分享快樂。她寫完專訪,根本等不及,或是沒有興趣看到專訪在報刊上發表就興沖沖地將專訪交給自己的同學閱讀,同學們與張苗一起分享與大師、專家們聊天的樂趣,對於張苗來說,這一刻是無比開心和快樂的。
事實上從文學創作的本質意義而言,張苗達到的正是一種最佳境界。她有自己的生活範圍,有自己的交往群落,她的同學對於她自己而言,是最值得珍視的夥伴,夥伴的快樂、認同直至讚譽,應是小友張苗所應獲得的最高獎賞,也許這正是使張苗對大師進行真誠訪問的內驅力量。
來自成人世界的首肯甚至包括我的這篇“代序”,對於張苗而言都不太重要。這正是我要說的一句話。
張苗今年十二歲。
十二歲的張苗正在成長,變化浸透在她每一天的生活中。說實話,由於張苗的家庭背景,才使得張苗有了與這批文化名人交流的條件,別的孩子不太可能有這樣的機遇。但我想說的是機遇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機遇,張苗是能夠抓住機遇並且發展機遇的孩子,從她向許多大師提出的問題中,你能感知她的閱讀和材料準備,她的機敏和靈活,她的童心和坦誠。譬如在最近訪曹文軒《我特別想跟您說,您感動了我》中,她居然從曹文軒的人物描寫中發現“您的心太軟”,文軒問:“怎么見得?’”苗苗答:“您不捨得把人寫得太壞。這和史鐵生叔叔有點像。”文軒笑道:“你這孩子真厲害。”
三言兩語,傳神寫照,長幼二人,呼之欲出,以至於看到這裡,我也笑了起來。我承認了文軒的判斷:這孩子真厲害!
同時也有幾分慶幸,好在張苗沒把我列人採訪對象,否則被她全面掃描之後,冷不了兒地冒出一個極深刻的問題,讓你好一陣琢磨才敢應聲,多緊張!
又回到本文的開頭:小友張苗,嚴肅的法官……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本書目錄

小友張苗(代序)
訪胡�e青
老舍爺爺是個“小孩兒王”
是我渴氣呢還是舒乙叔叔淘氣呢?老舍爺爺打過他嗎//老舍爺爺為什麼會有那么多朋友呢?他們在你們家都玩些什麼呢//他每天都寫呀寫,肚子裡怎么會有那么事故事呢//老舍爺爺在家裡幹活兒嗎
訪季羨林
在季羨林爺爺家的那片荷塘前
爺爺,人到多大就不想媽媽了呢?您現在還想媽媽嗎//我怎樣才能又有時間看閒書,又不挨打,又能一考就考個好成績呢//有什麼秘訣能讓我和朋友汞遠永遠老好呢//爺爺您說,乾過那么多壞事的人還能不能變成好人呢//是東郭先生好呢,還是不東郭先生好呢
訪史鐵生
兩個傻子的“好運設計”
您寫的書裡邊,幾平都是好人,沒有壞人,難道您認識的人全都是好人嗎//我覺得您特別特別的堅強,我怎么就不堅強呢//有了追求就有快樂了嗎?那為什麼有的人也有追求,可是還成天不快樂呢//我還沒想好長大了乾什麼呢,不過我最喜歡孫悟空
訪李國文
李國文伯伯開講:《三國演義》
人們說:“老不看‘三國’”,那小孩兒看“三國”好不好呢//我覺得羅貫中特別偏心眼兒,他幹嘛非要這么偏心眼兒呢//我們小孩都愛看《還珠格格》什麼的,您看這些嗎
訪丁聰
您為什麼永遠是“小丁”
您到底有什麼秘方能永遠是小丁,而變不成老丁呢//漫畫不是幾筆就能勾出來嗎,您幹嘛要那么費勁呢//是因為國漫畫就要求愛憎分明呢,還是因為您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所以您才喜歡畫愛憎分明的畫呢//我聽說您總是管沈奶奶叫家長,您是不是覺得被奶奶領導特別特別的幸福呀
訪黃宗江
賣藝人家”,好老頭兒
您說您這個人”有天大的戲癮”,您的戲癮怎么會這么天大呢//我覺得您的家特別好玩兒。有那么多好演員,一集合,不就能排大戲了嗎//“人道主義者”就是能交好多好多真朋友的人吧
訪靳尚誼
大畫家給我上大課
您認為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最美的呢//油畫和咱們中國畫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您喜歡油畫還是更喜歡中國畫呢//古代沒有現代的科學技術先進,怎么那時候的人反倒比我們有修養啊
訪曹文軒
我特別想跟您說,您感動了我
是不是小時候生活在什麼環境,長大了就會寫什麼環境呢//悲劇也能有快感嗎//您又當教授又寫小說,是不是當教授當累了就寫會兒小說,寫小說是不是很好玩啊//您能給我具體講講您對”微妙”的理解嗎
訪臧克家
“狂來欲碎玻璃鏡,還我青春火樣紅”
是不是永遠像小孩兒的人才能當詩人呢//我發現,人的年紀越大,越愛回憶小時候的事兒,爺爺喜歡回憶嗎//我聽說臧爺爺和季羨林爺爺是好朋友,一見面就有說不完的話,我特別想知道兩個老爺爺在一起都聊些什麼呢
訪魏明倫
魏明倫叔叔“鬼話”連篇
您怎么自己也管自己叫“小鬼”呀//您劇本里的故事真實挺悲劇的,可是為什麼能讓人一邊讀一邊樂呢//您六歲學戲,九歲就登台演出,連國小都沒上完,怎么會有這么大本事呢
訪鄧友梅
鄧友梅伯伯向我傳授寫作“秘訣”
讀書是有計畫好呢,還是愛讀什麼就讀什麼好呢//中國人誰不會說中國適呀?怎么還讓您弄了半輩子,怎么還得下功夫呢//您小時候也寫錯別字嗎
訪馬季
我和馬季叔叔“抖包袱”
相聲和小品哪兒不一樣呢//我懂了,“抖包袱”就是讓人笑,不能讓人笑就不是相聲了,對嗎//您是專門生產笑的人,你說什麼叫幽默呢//您說了四十多年的相聲,難道就沒遇到過不高興的事嗎
訪王蒙
王蒙叔叔說:“我永遠是學生。”
聽說您學語言很天才,您能告訴我點兒學語言的竅門兒嗎//學英語敢不敢張嘴是不是很重要?您是不是把學什麼都當樂趣呀//您是一個老有新聞的人,而且您的精力還特別的旺盛,您是怎么“青春萬歲”的呢
附一冰心老人說:有女萬事足
附二巴金先生和一個孩子的故事
我最服李白(代跋)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作者介紹

……懂,可是,您的兩本散文和兩本雜文我全看明白了。我最喜歡看您寫媽媽,寫小動物,還有寫花的故事,因為,我也最愛媽媽,最愛小動物,最愛花,咱們最愛的都一樣,您說對嗎?
季羨林:你抓問題抓得很準。我的散文看起來題目很龐雜,歸納歸納,寫得最多的,還就像你說的,一個是寫小動物,一個是寫花兒,一個是寫母親,母親也代表父親,母親和父親一樣,是不是呀?
苗苗:爺爺,您六歲就離開媽媽到濟南讀書了,可是,您在書里寫了很多很多想媽媽的事兒。我也和您一樣,媽媽出差的時候,我就特別特別想她。爺爺,人到多大就不想媽媽了呢?您現在還想媽媽嗎?
季羨林:想,到老了還想,還想。
我父親死得很早,那時候我在外面上中學。隔八年,我到了清華,母親也死了。我寫過一篇文章,叫《賦得永久的悔》,我說,我後悔,我不該離開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呀,地位呀,什麼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那時候我要是知道的話,我寧願當一輩子農民也不出來。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