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柯特 小說]

《小婦人》[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柯特 小說]

《小婦人》即小婦人(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柯特小說)。《小婦人》由美國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所著,一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為藍本的帶有自傳色彩的家庭倫理小說。小說受到當時的大思想家愛默生的影響,強調了個人尊嚴與自立自律的觀念;內容平實卻細膩,結構單純而寓意深遠,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小婦人小婦人
這部小說以家庭生活為描寫對象,以家庭成員的感情糾葛為線索,描寫了馬奇一家的天倫之愛。馬奇家的四姐妹中,無論是為了愛情甘於貧困的梅格,還是通過自己奮鬥成為作家的喬,以及坦然面對死亡的貝思和以扶弱為己任的艾美,雖然她們的理想和命運都不盡相同,但是她們都具有自強自立的共同特點。描寫了她們對家庭的眷戀;對愛的忠誠以及對親情的渴望。
這部小說帶有自傳性質,生動地描寫了一個美國家庭馬奇家四姐妹的成長過程。南北戰爭時父親常年隨軍在外,她們伴著慈愛的母親生活在小城鎮。四姐妹的性格是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共性是她們都生活於一個和諧的家庭,父母慈愛,子女孝順,倫理觀念強,相愛互助,自強自立,個性是大姐梅格是賢妻良母型,結婚後相夫教子,持家有道。二姐喬,也就是本書主角,開朗豁達,獨立自尊,為了幫助家庭,成年後熱衷於寫作,所得稿費貼補家用。本書作者粗放的性格和想當作家的夢想,在喬的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三妹貝思性格內向,善彈琴,音樂上有造詣,由於體弱多病,少年夭折。四妹艾米是淑女型,注重體態舉止,喜愛嘗試藝術,對繪畫雕塑有審美能力,但在年少時也有其虛榮心態。
母親是家庭支柱,注重子女教育,培養她們不趨附金錢權勢和助人為樂的優良品德。雖然家境貧寒,但在可能條件下,還要去幫助更為困難的人們。
她們家的鄰居勞倫斯家有祖孫二人,爺爺慈祥,孫子勞里熱情,都樂於助人。在兩家的交往中,馬奇家始終處於不亢不卑的狀態,但也不失熱忱。勞倫斯家比較富裕,但不以財炫人,相互間以平等姿態對待,真是互為芳鄰。

作品目錄

序詩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一章扮演朝聖者
第二十四章閒話家常
第二章歡樂的聖誕節
第二十五章第一場婚禮
第三章勞倫斯家的男孩
第二十六章嘗試學畫
第四章負擔
第二十七章文學課程
第五章互為芳鄰
第二十八章持家經驗
第六章貝思找到了美麗之宮
第二十九章造訪
第七章艾米的屈辱之谷
第三十章後果
第八章喬碰上了魔王
第三十一章海外來鴻
第九章梅格到繁華世界去
第三十二章溫柔的煩惱
第十章匹克威克俱樂部和郵政局
第三十三章喬的日記
第十一章試驗
第三十四章一位朋友
第十二章勞倫斯野營地
第三十五章心碎
第十三章空中樓閣
第三十六章貝思的秘密
第十四章秘密
第三十七章新的印象
第十五章一封電報
第三十八章束之高閣
第十六章信件
第三十九章懶散的勞倫斯
第十七章忠誠的小姑娘
第四十章死蔭的幽谷
第十八章陰暗的日子
第四十一章學會忘卻
第十九章艾米的遺囑
第四十二章孤獨時分
第二十章肺腑之言
第四十三章驚喜
第二十一章勞里玩鬼把戲,喬調解
第四十四章我的夫君,我的夫人
第二十二章芳草地
第四十五章黛西和戴米
第二十三章馬奇叔婆解決了問題
第四十六章在雨傘下
第四十七章收穫時節

創作背景

小婦人小婦人
小說的背景是處於十九世紀中期南北戰爭期間,資本主義上升階段就已普遍存在的貧富差距和社會弊病以及各個階級的道德標準在書內也有反映。
小說作者早年在新英格蘭地區的生活經歷,成了以後的寫作題材,由於親身體驗,寫來得心應手,人物靈活生動,情節趣味盎然,且富有教益。
作者一八三二年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一個貧寒家庭。父親A·布朗生·奧爾科特是一個不得志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立志辦學,但缺乏支持者,以失敗告終。同小說中的馬奇先生一樣,他成天耽在書齋里,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家庭逐漸陷入貧困的境地。生活的重擔落到能幹的母親身上,小奧爾科特為了分擔家累,很早就出外做工,當過家庭教師、國小教師、醫院護士,以後曾看護一貴婦人,並隨同週遊歐洲。她為了幫助家庭、愛好自由,故終身不嫁,《小婦人》中的主角喬,即以她本人為藍本。
正如小說中喬為自己營造的空中樓閣里所言的那樣,“我在走進自己的空中樓閣前想實現一個驚天動地的事業,·······,我想我會寫書,並因此而致富成名”,奧爾科特確實如此做了,她憑藉《小婦人》一舉成名,並由此投身於婦女選舉運動和禁酒運動。作為一名廢奴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的奧爾科特,在她的小說中,隨處可見她所宣揚的女權意識。如果說斯托夫人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一場大戰的小婦人”(林肯),而奧爾科特的《小婦人》則是在南北戰爭的背景下對女性意識的繼承與發展。

點評鑑賞

書中的女主角喬是作者的影子,寫來更具光彩。她生性豪放,強調自我奮鬥。當初父親馬奇先生因為幫助一個不幸的朋友而失去家產,兩個大的女孩懇求父母讓她們自己謀生。喬去了叔婆家伺候老人。在那裡喬發現了有間放了許多好書的藏書室,叔婆打盹或接待來賓時,喬就鑽入這個清靜之處,貪婪地看著詩歌、傳奇、歷史、遊記。後來鄰居勞倫斯家也有一個藏書室,那也是喬經常去的地方。這些都為喬日後熱心寫作出版了多部作品而打下了基礎。
在父親病重要母親去照顧時,喬剪掉了自己一頭濃密的秀髮,賣了二十五美元給母親帶去。在家中喬很關心姐妹們,在她們受到傷害時呵護有加,在她們作出成績時備加讚賞,同時也對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批評。喬的性格特立獨行,有自己的尺度,不受外界影響,人既獨立,又十分和諧地統一於家庭的氛圍里。
《小婦人》的故事打動了讀者的心,因為裡面有真實的東西,寫作時想的不是名聲、金錢,而是傾注了全部心靈,描繪出一幅充滿愛心的生活場景。
《小婦人》是大眾文學中的經典作品,全書貫穿了善良仁愛、追求道德完美的精神,歌頌了家庭的倫理觀念和鄰裡間的助人為樂,因此能歷久不衰,連續暢銷,還先後被改編成戲劇、拍成電影,在世界各地上映、演出。小說在銀幕上的巨大影響,也證實了其獨特的魅力。
張洪怡二○○六年十二月

馬奇太太的教育

馬奇家的四姐妹,集真善美於一體,擁有善良、勤勞、無私、寬容、堅強等美好品質的原因,是離不開馬奇太太那絕妙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馬奇太太毫不疑問是一位極為稱職的老師。她慷慨無私,樂於助人,不輕易動怒,感恩生活。在孩子們眼裡,她不僅是一個好媽媽,還是她們的知心朋友。她們喜歡向馬奇太太吐露心事和煩惱,而馬奇太太也不負重託,給予她們很好的意見和幫助。正是因為馬奇太太那獨闢蹊徑的親職教育,使得四姐妹成為人見人愛的小婦人。在她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女性形象,打動無數女性讀者的心弦。
同時,馬奇太太對女兒們寄予厚望,“我希望我的女兒們美麗善良,多才多藝:受人愛慕,受人敬重;青春幸福,姻緣美滿······過一種愉快而有意義的生活······金錢是必要而且寶貴的東西······但我絕不希望你們把它看做是首要的或唯一的奮鬥目標。我寧願你們成為擁有愛情、幸福美滿的窮人家的妻子,也不願你們做沒有自尊、沒有安寧的皇后。”
無疑,馬奇太太的‘計畫’是成功的。女兒們如她願得到幸福,生活快樂。而這種觀念與現今社會崇尚的拜金主義成為明顯的對比,但這正是《小婦人》的魅力之處,把作品提升到探討成長、探討人生的層面,同時為即將成為母親或已經為人之母的女性樹立典範。

作品影響

美國人路易莎·奧爾科特的代表作《小婦人》是一部美國文學的經典著作,一本道德家世小說。馬奇家四姐妹對自立的權力的追求以及她們對家庭的忠誠眷顧構成了一貫全書的矛盾,使故事熠熠生輝,情節生動感人。《小婦人》出版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公認的美國名著,100多年以來,一直受到熱烈的歡迎。美國圖書協會、美國教育協會兩會代表選入100種鄉村國小的必備書,其中精選25種,《小婦人》列居25種的榜首,世界上已有數十種不同語言的譯本,30年代此書也風靡了中國大陸,先後有四、五種不同的譯文問世。
《小婦人》故事情節簡單真實,卻感人至深,問世一百多年以來,多次被搬上銀幕,並被譯成各種文字,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名作。書中描寫的種種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都曾經、正在並將要發生在每一個少女走向成熟的過程之中;書中提倡善良、忠誠、無私、慷慨、尊嚴、寬容、堅韌、勇敢、亦是人類永遠尊崇和追求的美德和信仰。所有這些,賦予這本書超越時代和國度的生命力,這也正是她成為不朽的經典的魅力和原因所在。

作者簡介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MayAlcott,1832-1888),美國作家。1832年11月29日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傑曼鎮(Germantown)。她的父親布郎遜·奧爾科特是麻薩諸塞州康科德一位自學成材的哲學家、學校改革家和烏托邦主義者。他一生沉迷於對理想的追求,以至無力擔負家庭生活。維持生計的擔子先是落到他的妻子身上,而後又落到他那富有進取精神的二女兒路易莎·奧爾科特身上,路易莎到學校教過書,當過女裁縫、護士,做過洗熨活,15歲時還出去做過傭人。
路易莎10歲時便已熱心於業餘戲劇演出,15歲時寫出第一部情節劇,21歲開始發表詩歌及小品。
1868年,一位出版商建議她寫一部關於“女孩子的書”,她便根據孩提的記憶寫成《小婦人》。書中把自己描寫成喬·馬奇,她的姐妹安娜、亞碧、伊莉莎白便分別成為梅格、艾美、貝絲。書中的許多故事取材於現實生活,不過現實生活中的奧爾科特一家經濟狀況遠不如她筆下的馬奇一家。出於作者意料的是《小婦人》打動了無數美國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的心弦。之後,路易莎又續寫了《小男人》和《喬的男孩子們》,1873年又以小說形式出版了自傳著作《經驗的故事》。
路易莎成名後,繼續撰寫小說和故事,並投身於婦女選舉運動和禁酒運動。美國內戰期間她在華盛頓做過軍隊救護人員,後來,她還擔任過一家兒童刊物(RobertMerry'sMuseum)的編輯。她於1888年3月6日在波士頓去世。
結論
《小婦人》是一本以女性角色為主,強調女權意識的半自傳體小說。以平實清新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溫馨感人的家庭畫面,一個個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喚起人們內心對家的那份歸屬感。文中注重表現女性意識,宣揚美好品質。同時馬奇太太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也值得家長們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