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江澤民
(1995年5月26日)
1978年,黨中央召開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全國科學大會,撥亂反正,確立了科技工作的正確指導思想,喚來了科技的春天。鄧小平同志在這次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等著名論斷。後來他又進一步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985年,黨中央發布了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開始了科技體制的全面改革。經過十幾年改革和發展的成功實踐,我國科技工作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科技實力和水平顯著提高,戰略重點已轉向國二民經濟建設,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這裡,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在科學分析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集中各地區、各部門和黨內外許多同志的智慧,做出了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這是確保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召開這次大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落實鄧小平同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認真貫徹《決定》的精神,在全國形成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熱潮,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科技生產力,積極促進經濟建設轉入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
一、全面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鄧小平同志正是從這一高度,通過對當代社會生產力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時代特徵的準確把握,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鄧小平同志對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地位與作用、發展方向、基本任務、戰略重點、體制改革、對外開放、人才培養等進行了全面、科學的論述,形成了我國新時期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是他科技思想的精髓,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科技學說和生產力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不斷解放和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最終體現為生產力比在其他制度下的更快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經濟、科技、文化十分落後的基礎上起步,要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經濟已開發國家經過幾百年歷程達到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後來居上,更須集中力量,大力發展和廣泛套用科學技術,充分發揮科技生產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巨大推動作用。這是我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歷史性使命。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應該也完全能夠在加快科技生產力發展方面顯著地體現出來。五六十年代,在我國艱難創業的歲月里,我們通過調動科技工作者及廣大人民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建立了一批骨幹科研機構,取得初步建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巨大成就,取得"兩彈一星"等輝煌成果。我們僅用十幾年的時間,走完了已開發國家幾十年的路程,大大增強了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其中科學技術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十一屆三中金會實現黨的工作重點轉移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巨大成就,同科學技術的貢獻是分不開的。只要堅定地把科技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我們必將在加速國民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我們堅信,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將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同科學技術的威力有機結合起來,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當前,無論是從國際環境還是從國內條件來看,全面落實科我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都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十分艱巨和緊迫的戰略任務。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又一個科技和經濟大發展的新時代正在來臨。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大國,都在加緊調整科技和經濟戰略,增強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從國內形勢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各項改革措施順利實施?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同時要看到,我國目前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同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以粗放經營為主的經濟成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觀,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不合理等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有待解決,發展農業、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等任務十分艱巨。人口、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對經濟持續發展的壓力在增大。立足現實國情,抓住發展機遇,迎接嚴峻挑戰確保實現我國三步走戰略目標,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真正把科技進步作為加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完成這一戰略任務的關鍵。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全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總結歷經驗和根據我國現實情況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沒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就沒有社會主義的代化。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放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這是順利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的正確抉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將大大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使生產力有一個新的解放和更大的發展。
二、加速科技進步需要把握的幾個重要問題
科技事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立足自己的國情,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進步道路。根據當代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科技進步的實踐經驗,需要進一步明確關係科技工作全局的幾個重大問題。
第一,關於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明確我國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針: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努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這一方針的核心是科技與經濟的密切結合。堅持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針,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符合黨的基本路線,也符合當今世界科技、經濟發展的趨勢。
經濟建設必須堅定地依靠科技進步,才能蓬勃而持續地發展,也才能為科技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經濟建設依靠科技進步提供了良好機制和廣闊天地。這種情況下,科技工作必須更加自覺地面向經濟建設,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中心任務和首要目標。
要正確處理面向經濟建設與提高科技水平的關係。面向經濟建設是方向,提高科技水平、攀登科技高峰是要求。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要求科技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要始終遵循面向經濟建設這一大方向,堅持從我國經濟建設的實際出發,努力做到鄧小平同志所說的那樣,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
如何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有機結合是我國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需要著力解決的根本問題。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體現在科技、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要從目標任務的確立、規劃計畫的制定、政策措施的實施等多方面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經濟發展要以科技進步作為主要推動力;科技發展要圍繞經濟發展目標,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要深化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在國家巨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前重要作用。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新的經濟體制,應該是有利於技術進步的體制。新的科技體制,應該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體制。”在深化改革中,要形成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相結合,研究開發與生產相結合的機制,推動科研院所面向市場,進入大型企業集團。在企業內部,要實行科研、設計、生產的有機結合,提高企業技術開發水平。從根本上講,科技與經濟的結合要靠體制來保證。要把建立技術創新機製作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目標,特別是把建立、健全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和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關鍵環節。通過改革,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新型科技體制。
第二,關於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的結合。目前,我國經濟還不發達,技術、經濟水平不高,發展也不平衡。科學技術作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首先要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做出貢獻;同時,為保持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科學技術又要超前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行研究開發,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動力、儲備後勁。因此,要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我國國情,立足當前,照眼未來,堅持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相結合,合理部署科技發展工作。
科技工作要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主戰場,把攻克國民經濟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作為主要任務。當前,要採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強農業科技工作,把它擺在整個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強化科技成果的轉化,積極推廣包括高技術在內的先進實用技術,滿足農業登上新台階的技術需求。要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工業增長質量和效益,促進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和升級。特別要重視用現代技術武裝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加速實現經濟和社會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慧型化。要十分重視解決環境保護、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減災防災、人口控制、人民健康等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問題,為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做出貢獻,促進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
基礎性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是推進我國21世紀現代化建設的動力源泉。要目光遠大,籌劃未來,針對下世紀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強基礎性研究和高技術研究開發。要把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科技動力和成果儲備,作為基礎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務。要確定有限目標,突出重點,有所趕有所不趕,才能有所作為。要經過科學論證,選擇一批有基礎和優勢、國力可以保證、能躍居世界前沿、一旦突破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課題,在全國組織專門隊伍,集中力量,大力協同,重點攻關。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對增強我國經濟實力、提高綜合國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起著關鍵的作用。要努力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把高技術產業作為我國的優先發展的產業,儘快建設一批對國民經濟發展舉足輕重、規模較大的高技術產業,使我國在世界高科技及其產業領域占領一席之地。
第三,關於自主研究開發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結合。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是加快我國技術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這項基本政策要長期堅持下去。
技術轉讓和保護智慧財產權,已成為當今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關係中的重要問題。我們現在技術上還比較落後,應努力學習、借鑑別國的長處,即使我們實現了現代化,也還是要不斷向其他國家學習,取長補短。科學技術,總是要同世界各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取得更快和更大的進步。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世界上有些最先進的技術是買不來的。當代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技術更替不斷加速。今天稱得上先進的技術,不久就有可能變為落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回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後的局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大國,我離們必須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運。我國已經具有一定的科技實弱力和基礎,具備相當的自主創新的能力。我們必須在學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不懈地著力提高國家的自主研究開發能力。
要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國內自主研究開發工作統籌規劃,做到有機結合。要避免盲目引進和重複引進。能夠自主研究開發的,就要以國內開發為主。特別是花錢多的重大技術項目的引進,一定要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和審定,認真傾聽科技專家們的意見。要注重引進關鍵技術,借鑑有關的新原理、新方法以及先進技術開發、管理的經驗。不斷提高我們自己的研究開發能力,提高創新能力,使我國躋身國際科技發展的先進行列,我們要努力奮鬥,達到這個戰略目標。
第四,關於市場機制與巨觀管理的結合。現代科技與經濟關係密切,但科技畢竟並不完全等同於經濟,還有其自身的規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機制與巨觀管理都是科技進步不可缺少的手段。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正確運用這兩種手段,並使之有機結合,對加速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十分重要。黨中央提出的"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的科技體制改革方針,體現了這兩種手段結合的內在規律。
同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技術開發、成果推廣等活動,要以市場機制為主。要使企業逐步成為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在目前市場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工作,還需政府在各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要以政府投入為主,穩住少數重點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科研機構,從事有關國家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基礎性研究、套用研究、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關活動。切不可以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可忽視政府在領導科技進步中的作用。目前許多科研項目存在"小而全"的問題,要切實加以解決。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通過巨觀指導適當集中財力、物力,組織優勢力量,大力協同,攻克一批對發展國民經濟、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起關鍵作用的重大科技課題。東部地區要繼續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技術水平,同時採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大科技進步的力度,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發展。
要按照"穩住一頭、放開一片"方針的要求,積極穩妥地調整科技隊伍結構,認真做好分流工作。不進行科技系統的結構調整、人才分流,就不能充分發揮現有科技隊伍的作用,既不利於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也不利於基礎性研究的穩定。當前科研機構設定重複,力量分散,科技與經濟脫節的狀況,必須下決心改變。各級政府組織制定的各項科技計畫及其實施的方式也要改革。要引入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實行科學管理。重大課題的立項,要考慮市場的需求,廣泛徵求科學家、專家的意見,進行科學論證。
第五,關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科學。社會科學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的科學。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自然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之間相互影響、滲透,聯繫愈來愈緊密,由此產生的綜合學科、交叉學科層出不窮,社會經濟和科技已經形成一個複雜的大系統。自然科學的發展豐富了社會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對自然科學研究有重要指導作用。我們提倡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注意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自然科學工作者要注意學習社會科學知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我們要在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加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緊密結合,深刻認識並掌握當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去指導實踐。
三、培養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科技人才
科學技術人員是新的生產力的重要開拓者和科技知識的重要傳播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幹力量。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關鍵是人才。人類生產及社會服務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型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許多繁重、重複的體力勞動正在被各種自動化機械和計算機所取代,對勞動者知識和技術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大提高我國勞動者中科技人才的比例,提高勞動者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我國科技隊伍已經擁有1800萬人。40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這支隊伍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為社會主義建設建立了卓著的功勳。祖國和人民感謝他們。同時必須看到,目前我國科技人員的數量和整體水平,還不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加速培養優秀科技人才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我們要充分發揮現有科技人員的重要作用,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社會環境,不斷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認真實施《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根據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培養、造就千百萬年輕一代科學技術人才,建設一支跨世紀的宏大科技隊伍。科研機構要把人才培養作為與研究開發工作同等重要的任務。要重視跨世紀青年學術帶頭人和技術帶頭人的培養,努力創造青年優秀科技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條件,委派他們在關鍵崗位承擔重任,使他們在實踐中健康成長。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嘔心瀝血,功昭後人。今後要繼續從科技事業興旺發達的。大局出發,舉賢薦能,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推向第一線,支持他們大膽工作、開拓創新。
要積極創造條件,熱忱歡迎留居海外的科技人員回國工作,或以各種形式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我們不但要大力培養各類科學技術人才,還要注重培養善於進行現代經營管理的各類專家。要十分重視從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者中選拔培養科技人才及各類專業技術能手。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形成中華民族的浩浩蕩蕩的科技隊伍,向新科技革命進軍,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軍!
培養和造就科技人才要注重德才兼備。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著科教興國的偉大歷史使命,要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求實創新精神、拼搏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這四種精神,是我國數代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質的結晶,也是科技事業繁榮的重要保證,要作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發揚光大。
愛國主義是一面光輝旗幟,是我國廣大知識分子的光榮傳統。它激勵著一代科技工作者為祖國的強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鬥。愛國主義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在今天,我們講愛國就是要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個人的理想和事業融會於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求實是科學之本,創新是科技發展的生命力所在。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以求實的態度,尊重客觀規律,探索真理,開拓創新。拼搏奉獻是聽有科技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品德。科技工作是一項艱苦的創造性勞動。科技工作者要樹立雄心壯志,堅韌不拔,艱苦奮鬥不懈努力,勇攀高峰。以知識造福於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光榮責任團結協作是現代社會化生產條件下科學技術研究活動的內在要求。在科學技術工作中,既要倡導學術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又要提倡相互尊重,團結合作,取長補短,發揮集體優勢,協同攻關。
在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愚昧更不是社會主義。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在廣大人民民眾中大力普及科技知識。要繼續辦好義務教育和各種職業教育。通過各種新聞輿論工具和其他有效形式,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用科學戰勝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後。要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形戒學科技、用科技的新風尚。
四、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政治保證。抓好科技進步的關鍵在於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結合各地、各部門的實際,把抓科技進步作為重大任務,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制定量切實可行的措施。中央要求黨政第一把手都要親自抓第一生產力。要始終堅持把科技進步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多渠道增加對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在制定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及相關政策中,真正把科教興國戰略落到實處。各級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門,要通過搞好自身的改革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強和改進對科技工作的指導與協調,不斷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
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迫切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提高理論水平和知識水平,增強領導能力。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各種新情況新題將會層出窮,這就更需要正確運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同時,還要學習現代科技知識,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學習法律知識。只有不斷更新和豐富知識,才能不斷開闊視野。不僅從書本上學習,更要注重在實踐中學習。一個領導幹部不可能全面了解當代科技的所有知識,這就要經常向科學家、專家們虛心請教。重要決策要廣泛聽取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認真進行科學論證。要把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作為實施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內容。
各級領導幹部要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時代發展的潮流。這裡我要強調,一定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離開了科學的世界觀,我們的決策、我們的事業就喪失了堅實的哲學基礎。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其本質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平同志善於運用科學思維和方法,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範。我們要以鄧小平同志為榜樣,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尊重科學規律,繼承前人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勇於創新,不斷在實踐中認識真理、發展真理。 再過5年,我們將跨入21世紀。數代先烈志士為之奮鬥追求的中國的現代化,即將在新的世紀實現。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全面落實鄧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投身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偉大事業,加速全社會的科技進步,為勝利實現我們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