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

《守望教育》

《守望教育》一書是《大夏書系教育隨筆》系列之一,是劉鐵芳博士的教育隨筆集。他在教育隨筆中揮灑出來的對生活、對教育的敏銳悟思和細膩的感受,以及優美、流暢的話語風格、不拘一格的文體,讀來倍感親切,令人耳目清新。正是憑著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渴望,讀者才會對現實的教育、現實中人的命運心懷依戀,對細微的教育事件抱持一種深切的文字幽思,對我們的點滴思考堅持一種溫暖的人間情杯,同時也對現實中的各種教育問題進行理性的批判與必要的反思,以一顆平凡,摯愛、理性的心靈來守望教育,守望大家心中的教育夢想。

基本信息

作者:劉鐵芳

ISBN:10位[7561740042]13位[9787561740040]

守望教育守望教育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4-1

定價:¥18.80元

內容提要

在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的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回過頭來,想一想,究竟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麼?或者說,我們究竟怎樣才能達到教育改革所期望的目的?我心以為然的目的至少應該包含這么一條,那就是,把教育的主動權越來越多地交還給教育的實踐者本身,真正讓他們成為教育生活的切實主體,而不是簡單充當凌駕於他們之上的教育威權——理論的、或者權力的威權——的執行者,或者說工具,從而充分地激發、解放每個教育實踐者的教育潛能、創造性和教育的實踐智慧。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並不能簡單地設定“什麼是教育”、“教育該如何如何”、“教育非如此不可”的標準答案和機械化的行動模式,而是把對教育生活提問的權利交還於實踐者,讓每個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斷地去追問:究竟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正是在對現成教育實踐的不斷質疑、追問的過程中,催生一線教育人的教育實踐智慧,改善、提升每個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質量。當我們拒絕理論的、或者權力的威權簡單地凌駕於教育實踐之上時,並不意味著實踐中的教育怎么都行,怎么都好。我只是期望以此來切實地提升一線教育人在各自教育生活中的自主權,提升每個教育人對自我教育生活的探究、質疑、創造、發現,並從中獲得各自教育人生的滿足感與幸福感的意識與能力。同時,也對教育思考與研究多一點寬容,少一分獨斷,營造一種自由交流、積極對話的教育言說空間,為我們的教育生活的理性品格的提升做些實在的努力。當我們不斷地希求改善教育生活品質,提升教育生活質量的時候,在我們不時地推出“後現代”的時髦口號的時候,對我們的教育生活,對置身於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的現代教育而言,我們總還是得有所堅持,有所看護。“條條道路通羅馬”,在我們之前,在我們之中,在我們之後,無數熱情、智慧之士,用各自的方式追求著教育的夢想,追求著教育道路上的“羅馬”——人類教育發展的歷程中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莫不就是馬克思所言的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就是康德所說的“人是目的”?雖然現實的教育不可能是完美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類的目標是一個無限趨近的過程,但它正是我們每個教育人心中的指路的航燈,也是我們扣問現實教育的一面鏡子。正是憑著我們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渴望和對人的完善的關照,我們才會對現實的教育、現實中人的命運心懷依戀,對紛繁複雜的教育現象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對細微的教育事件抱持一種深切的人文幽思,對我們的點滴思考堅持一種溫暖的人間情懷,同時也對現實中的各種教育問題以理性的批判與必要的反思,以一顆平凡、摯愛、理性的心靈來守望教育,守望我們心中的教育夢想。也許,每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也許教育的發展與進步需要的正是眾多平凡而執著的努力的累積。無論如何,我們平凡而執著的努力,將支撐、並且照亮著我們自己樸素的教育人生。承蒙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法源君厚愛,囑我編一個教育隨筆集,我就把平日裡教育工作之中或者之餘的片段感受,點滴補綴而成。文章雖然長短不一,但卻都包含了我對教育問題的認真的思索。其中的不少文章曾見於《讀書》、《書屋》、《教育參考》、《教師之友》、《明日教育論壇》、《中國小管理》、《教育科學研究》等刊。

作者簡介 

劉鐵芳,1969年生,湖南桃江人,教育學碩士、哲學博士,現為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湖南師範大學“兩課”重點學科研究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曾在《讀書》、《書屋》、《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等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著有《生命與教化——現代性道德教化問題審理》等。

目錄

第一輯行走在理想與現實的邊緣

1.兒童世界何處尋

2.純與不純的教育

3.讓我們一道在樹下坐一會兒

4.遠離故事的教育

5.教育敘事與教師成長

6.學校網狀學習型組織的建構

7.鄉村教育的問題與出路

附:就鄉村教育問題答曉燕女士

8.建立鄉村支教體系的一點構想

9.研究性教學: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10.現代學校制度的生成與發展

11.我對大學教學的思與行

第二輯我在,故我說

1.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2.魏書生:一個聽話者的教育技術

3.關於教育:可說的與不可說的

4.大學存在的人文形態

5.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銘

6.我看教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7.再談教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8.我們怎樣思考與說話

9.“富”而“思教”

10.我們如何期待教育

第三輯教育的人文幽思

1.歷史與個體之間的人文幽思

2.時刻守護做人的尊嚴

3.“打造”身體的“幻象”

4.敞開通向他人生命世界的那一扇視窗

5.教育的真義在於充滿愛的交流

6.教學的趣味

7.“存在的”與“合理的”

8.我們心中的歷史

9.尊重教師的生命權

10.學校理念:現代學校的靈魂

11.小心地守護學校的歷史

第四輯重溫經典

1.教師的成長與教師教育意識的覺醒

2.以經典孕育智慧

3.“人”的身份與“人”的教育

4.個體知識、人格獨立與教育民主

5.放飛語文的夢想

6.“所謂真就是絕對的真”

7.講述美德的故事

8.也談范仲淹的憂樂情結

9.重溫《海的女兒》

第五輯教化的困惑

1.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

2.長者的憤怒、寬容及其他

3.走向“人對人的理解”

4.懺悔就是懺悔

5.當前道德教育的另一種憂思

6.想起劉胡蘭

7.是語文課本,還是倫理課本?

8.話語的力量

9.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

10.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性期待 

一位“愛教育者”的“人間情懷”(代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