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指掌捶手解》

《太極指掌捶手解》

《太極指掌捶手解》是清朝時人們對太極拳整編的書籍。

內容提要

拗步搬攔捶定式拗步搬攔捶定式

清代萬本《太極指掌捶手解》一文說:“五指權里,其背為捶”。權者“卷”或“蜷”也,即向里蜷曲的意思。所以五指向里收攏蜷曲團握,即為捶。捶即是拳頭之拳,為名詞。太極拳的拳形為四平拳,即拳的四維均須平整。其蜷曲成拳的形式為:以中指領先,四指併攏蜷曲,指尖微微觸貼掌心,然後將拇指輕輕蓋壓於中指中節,慢慢攥攏,`團握形成四平拳。因太極拳乃柔中寓剛,棉裡藏針之術,不以剛硬為能,所以握拳不宜緊實,外形似緊非緊,內則大松,以鬆柔為好。但雖為松握,須有團聚之意,使之有分之不開,擊之不散的作用。握拳時,拳背與前臂齊平,腕骨正直,腕背自然伸直,不可歪曲,不可內拗或外凸,形成戳拳。所謂戳拳者,腕骨不正,握拳不順,腕骨不松,尺(骨)橈(骨)彆扭,形如印戳,這樣的拳頭不可用也。只有四平拳,才能運腕利活,節力均平,淺輕而堅,掣打勁利。
《太極指掌捶手解》又說:“如其用者……打,捶也。”則“”是拳擊的意思了,為動詞。“‘捶’有‘搬攔’,有‘指襠’,有‘肘底’,有‘撇身’,四捶之外有‘覆捶’。”“覆捶”即為“栽捶”,是為五捶。《太極指掌捶手解》又說:“其次,……有‘通山捶’,‘葉下捶’,‘背反捶’,‘勢分捶’,‘卷挫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