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集驗方》

《外科集驗方》

《外科集驗方》明代趙宜真的醫學著作。

基本信息

簡介

<篇名>外科集驗方
書名:外科集驗方
作者:趙宜真
朝代:明·洪武戊午年
年份:公元1378年

內容

<目錄>
<篇名>序
屬性:醫,一也,然有內外科之異者,蓋人之疾有內外故也。科既有內外,故古之專門者,各有方書,以傳後世。第今之專於內者,則精其內,而瘡科或有所遺者;專於外者,則精其外,而方脈或有未諳。二者俱,不能以無偏。夫惟仁者,愛人之心深長而周密,必欲兼之而後已。弘治丙辰歲,王殿下不以臣為蒙昧,命臣於凡大方脈書內,精選其方之經驗者,區分類別,且論辨其下,名曰醫方選要,總一十卷以進。內瘡科亦一帙焉。今年春,睿意又以為選要之集,固足以為內疾之療,然人於日用間,莫不有飲食也,亦莫不有喜怒也。飲食不節,喜怒不常,則未免致傷榮衛,而瘡毒生焉。其生也,種類頗多,茲瘡科一帙,烏足以盡療乎。以故命臣重集外科方論,務在較量之也審,簡拔之也精,究其疾之源,詳其藥之用,以與《選要》配,庶不致有所偏廢。臣於是尤有以仰知殿下仁愛及人之盛心,所謂深長而周密矣。顧臣草茅,學不足以明理,醫不足以名世,凡庸膚淺,務乎此而遺乎彼者也,曷克以稱上意邪。雖然睿命不敢不遵,駑鈍不可不效,是以忘其固陋,集古名醫外科諸書,謹擇其藥與證對,而隨患用巧者,根據選要條例,裒成二卷,名曰外科集驗方,上呈睿覽。夫疾之愈不愈,醫之良不良,系乎方之驗不驗也。臣之所集,雖妄以集驗名,然亦管窺蠡測,勉強以應命耳。若夫較量審而簡拔精,究其源而詳其用,則臣豈敢。\x弘治戊午歲秋九月吉日。良醫副臣周文采稽首頓首謹序。

作者

趙宜真(?--1382),元末明初道士,主要活動於元末。江西安福人,號原陽子。少通經史,在赴考途中因病折返,遂斷仕途之年,出家為道。

趙宜真幾乎經歷道教當時各大派別的傳承:他起初師事清微派曾貴寬;復師事吉州泰宇觀道士張天全,得立長春北派之傳;並拜江南全真道士、內丹名家金野庵弟子李玄一為師,修白玉蟾南宗之學。還令當時瀕臨滅絕的道派之一“淨明道”再次復興。被奉為“淨明道”第四代掌教。元末,又攜弟子游吳蜀、武當,訪龍虎山,受到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的敬重,山中道士多禮為師。

趙宜真最後定居於江西 都紫陽觀。飛升後,明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追贈“崇文廣道純德原陽趙真人。

思想與著述

趙宜真得北派內丹之傳,在他的《原陽子法語》中,主張論心性,內丹為主。他的丹法大略與北派全真一致,以“自煉法身”為內丹基礎,強調“無為”為采煉訣要,“忘”字為本,以“粉碎虛空”為最高境界。所謂“攝情還性歸一元,元一併忘忘亦去,囊據三界入虛空,粉碎虛空絕倫伍。”

在外丹方面,趙宜真也並不排斥。他認為內、外二丹雖然功用不同,但造道則一,修煉方法基本相同。

趙宜真還特別注重從日常待人接物中修煉心性,主張以日記為自我反省、自我修煉的方法,他的《原陽子法語.日記題辭》就提倡並實踐以日記為入道煉性之門。他認為每日鞭策自己改過遷善,如此真積力久,“一旦豁然”,便可“心與理融、天人合理”。(有學者認為,此日記方式,“大約與淨明道有關”——見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

由於曾經師事清微派曾貴寬,趙宜真也擅長清微雷法,他的雷法理論與清微派同調,重內煉為本,與“天”“心”結合,而輕儀式上的繁文縟節。如他的《道法會元.祈禱說》中有:“清微祈禱本無祭壇……所謂天地大天地。人身小人身,我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我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故清微祈禱之妙,造化在吾身中,而不在登壇作用之繁理也。”

趙宜真還強調修道應該“福慧相須,不可偏廢”,認為修道者應該“自利利他,則彼此相濟”。他還刊有《仙傳外科集驗方》,表現出醫藥濟世,普度眾生之風。

趙宜真著作

有《原陽子法語》,《靈寶歸空決》,刊有《仙傳外科集驗方》。今《正統道藏》中有明輯《道法會元》268卷,收集清微、神霄、正一等諸家道法數百種,其中清微雷法,題有趙宜真所撰序、跋數篇,此書應該是趙宜真所作。趙宜真弟子眾多,最著名的為明代高道劉淵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